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刚结束与美国总统拜登的会晤,中方又迎来了一批“贵客”,日前,沙特外交大臣表示,阿拉伯与伊斯兰国家的官员,将组团出国访问,第一站就是中国,沙特方表示,此行的首要目的,就是立即促进巴以停火,结束加沙战争。
【沙特外交大臣将率代表团访华】
显然,阿拉伯国家此行来中国,就是为了让中方出手,来调停巴以冲突,毕竟沙伊和解的成功案例放在眼前,再加上美国如今一味的“偏心眼”,纵观全世界,有这个实力调停的国家,基本上也就只剩中国了。
而对于阿拉伯国家的请求,中方是这样表示的,访问期间,中方将与阿拉伯和伊斯兰各国,就巴以问题进行“深入沟通协调”。这话说得很有艺术,一方面,对于中东国家请中方帮忙,促进巴以停火的请求,中方并没有拒绝;但另一方面,中方并没有直接拍胸脯保证,说巴以停火的事情我们包了,也就是说,中方只做巴以调停的参与者,而非主导者。
作为一个成功斡旋沙伊和解,拥有成功“调解经验”的国家,中方为何在巴以问题上,表现得如此谨慎呢?主要原因在于,巴以问题不同于沙伊问题。
一方面,巴以问题牵涉到两国的主权和宗教等因素,且双方矛盾由来已久,不是大国介入就能能解决的;另一方面,中方在调节沙伊问题时,保密工作做得很到位,隔绝了不少外界的干扰,而巴以问题曝光度很大,各方势力盘根错节,中方如果在此刻贸然出手,强行推动两国和解,不仅无法缓解当前局势,甚至还可能被卷入冲突中,加重问题的复杂性。
【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
那什么时候,才是介入巴以冲突的最恰当时机呢?要等到这个时机,就要先达成4个条件:
首先第一个条件,巴勒斯坦内部团结统一。当前巴勒斯坦内部主要有两股势力,一股势力为法塔赫主导的巴勒斯坦政府,主要掌控约旦河西岸,它们是目前唯一受到国际社会承认的巴勒斯坦官方政府,同时也就是部分人口中的“投降派”;另一股势力则是哈马斯,一个崇尚原教旨主义,热衷于搞“圣战”的狂热军事团体,它们奉行的纲领就是,坚持要把以色列灭国,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哪怕是同归于尽。
2007年,法塔赫与哈马斯爆发内战,哈马斯占领了加沙,导致巴方势力更加虚弱,如今在以色列的猛攻下,如果巴勒斯坦内部的“主战派”和“投降派”无法团结统一,只会给以色列更多可乘之机。
第二个条件,“抵抗之弧”的团结统一。“抵抗之弧”又被叫做“抵抗轴心”,是一支包括伊朗、叙利亚、黎巴嫩真主党等反西方或反以色列势力的民兵组织,其共同目标是对抗美国和以色列在中东的影响力。
【“抵抗之弧”组织对美军发动袭击】
在此次巴以冲突爆发后,“抵抗之弧”开始频繁行动,比如黎巴嫩真主党在边境地区,与以军交战;也门胡塞武装向以军基地,发射导弹和无人机;以及叙利亚民兵组织对美军基地的偷袭等。但需要注意的是,“抵抗之弧”联盟中的各个成员,都面临着不同的优先事项和国内挑战。比如黎巴嫩,自从2006年黎以冲突之后,黎巴嫩就一直陷入重建困局,目前其国内还面临着严重的金融危机,这种情况下,黎巴嫩虽然会与美军交火,但依旧极力避免与其发生全面冲突。
第三个条件,阿拉伯国家的团结统一。事实上,阿拉伯内部一直都像一盘散沙,即便是在这次巴以冲突上,也是各国有各国的小算盘。就比如日前阿拉伯——伊斯兰峰会上,土耳其、黎巴嫩等过,希望能中断对以色列的石油供应,以及断绝与以方的外交和经济关系,以此来约束以方行为,然而这一提议,却遭到了阿联酋在内的至少3个国家反对。
这也侧面证明,虽然目前阿拉伯各国,都在呼吁让以色列尽快停火,但谁也很难拿出实质性的制裁举动,就像叙利亚总统阿萨德所说,如果缺乏对以色列的惩罚性措施,这场峰会也失去了其意义。
【阿拉伯国家内部并不团结】
在以哈冲突的这一个月以来,阿拉伯国家的反应,其实都是十分克制的,即便不少国家都陆续进行了强硬表态,但他们更像是为了应对各国国内的反对声浪,此次组团出国访问,除了中国以外,它们还将陆续前往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这也意味着它们仍对美国和以色列,抱有一定的幻想。
第四个条件,俄罗斯不阻碍巴以两国和解。对于当前深陷乌克兰冲突的俄罗斯来说,巴以冲突的爆发既分散了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同时也减轻了国际社会的舆论压力,俄方是有乐见其成的成分在的,这种情况下,中方如果没有与俄方通气,就贸然插手,可能会对两国关系造成损害。
总而言之,推动巴以停火,除了中国等和平国家的努力之外,更需要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以及中东各势力的团结统一,如果连他们内部都无法拧成一股绳,那么即便有再多域外大国帮忙,恐怕也只能是有心无力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1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