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点亮山里娃的科技梦(科技群英绘·最美科技工作者)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3-05-07 05:07: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点亮山里娃的科技梦(科技群英绘·最美科技工作者)

(一)位于赣南革命老区的寻乌中学,近年接连有物理“尖子生”考取名校。好成绩背后,也有物理老师黄才发的一份付出。二〇〇二年,二十五岁的黄才发来到寻乌中学任教。他发现一些来自山区的孩子科学基础弱,学校科普资源也有限。如何让孩子们理解并爱上科学?

点亮山里娃的科技梦(科技群英绘·最美科技工作者)

(二)黄才发从自己执教的物理课入手。学校缺乏教学实验仪器,他便尝试动手制作。无数个夜晚,他与台灯为伴,用一双巧手将铅笔、细绳、钥匙等常见生活物品组合起来,变成展示科学原理的道具。一堂堂充满趣味的实验课,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点亮山里娃的科技梦(科技群英绘·最美科技工作者)

(三)二〇一五年,一座农村中学科技馆在寻乌中学落成,黄才发任负责人。虽然这份额外的工作没有任何报酬,他却满怀热情。光是带领学生体验展品还不够,科普类黑板报评比、机器人组装比赛、无人机试飞等活动精彩纷呈,使孩子们在实践中开阔眼界、提升素养。

点亮山里娃的科技梦(科技群英绘·最美科技工作者)

(四)寻乌中学科技馆活动室、寻乌中学科技小组也陆续成立,各班还设有科技兴趣小组,学校的科普氛围越来越浓。二〇二二年初,学校鼓励各科老师为高一新生开设“第二课堂”。黄才发的“科学课堂”引来全年级超半数学生报名。

点亮山里娃的科技梦(科技群英绘·最美科技工作者)

(五)虽然有了科技馆,但从最远的村庄到县城仍需约两小时。黄才发选择把科学的种子撒向田间地头。一个人、一辆摩托车、一筐教具,他在山路上颠簸,内心却充满喜悦。科普下乡成果显著,山村小学生不仅了解了基础科学知识,有的还会玩无人机、机器人。

点亮山里娃的科技梦(科技群英绘·最美科技工作者)

(六)如今,寻乌县已有六所农村中学科技馆,这些馆里的科技辅导员和部分学生一起组成志愿服务队,让“送科技进校园”活动覆盖面更广。未来,黄才发希望科普资源继续向农村倾斜,为提高农村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青少年科学素质发挥更实在的作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8 01: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对知识的渴望,我们要把总书记的回信精神落到实处,为山里娃架起通往科学的桥梁。”国家科普能力的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关系着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关系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2023-07-22 03:23:00
点亮山里娃的科学梦
...区学校、开展研学活动、制作在线科普课程等方式,点亮山里娃的科学梦。秦岭腹地,山高林密。从陕西省商洛市出发,大巴车钻山进洞,商洛学院学生朱文进坐在车上摇摇晃晃。尽管山路难行,但
2024-01-16 06:02:00
...伍,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我们始终认为,山里娃的梦想就是走出大山,希望能看到、能接触外面的世界。”广州市城市建设职业学校副校长、高级讲师贺江春同样在去年7月来到紫云
2023-09-19 01:06:00
...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2019年被授予“赣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赣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投身乡村振兴工作后,他健全工作机制、拓宽帮扶思路、落实帮扶项目,积极解决农民实际困难
2024-05-24 05:08:00
奋战结核病防治一线68年(科技群英绘·最美科技工作者)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一)在结核病防治领域,她写下了重要一笔。如今年过九旬的她,依然坚持每周出诊,耐心诊治每一位患者。她就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结核一科主任医师马玙。大学毕
2023-03-19 04:06:00
倾力研发大国重器(科技群英绘·最美科技工作者)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一)盾构机能穿山、可越海,不仅能代替工人进行危险的隧道挖掘,还能将施工效率提高八到十倍。我国盾构机曾一度依赖进口。为打破国外垄断,二〇〇二年,中铁隧道集团盾构
2023-05-14 05:29:00
勇闯科研“无人区”(科技群英绘·最美科技工作者)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一)手机拍照时自动识别人脸,与设备进行语音对话……如今,机器正变得更智能,而这离不开芯片性能的提升。为让机器更聪明,今年四十岁的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
2023-06-18 05:01:00
用忠诚筑牢高坝大库(科技群英绘·最美科技工作者)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一)确保高坝大库抗震安全是国家重大需求。从三峡大坝到白鹤滩水电站等,我国水工抗震学科奠基人和开拓者陈厚群,带领团队承担了国内所有超过一百五十米以上的高混凝土坝
2023-01-08 04:32:00
攻关四十载  繁育大黄鱼(科技群英绘·最美科技工作者)
...岌可危,到如今大黄鱼重新“游”回百姓餐桌,基层科技工作者付出了大量心血。福建省宁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原站长刘家富,便为此奋斗了四十余年。(二)为实现用人工繁育拯救濒危大黄鱼的目
2023-04-16 04:15: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