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汽车

多场景应用 五年有望突破火箭航班化发射 破题商业航天的“四高一长”

类别:汽车 发布时间:2024-01-22 11:06:00 来源:北京商报

多场景应用 五年有望突破火箭航班化发射 破题商业航天的“四高一长”

作为新质生产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典型代表,商业航天被纳入今年北京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1月21日,在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期间,市政协委员、北京星河动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百奇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专访时提出,目前商业航天领域已形成初步生态,但针对这个领域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长周期的“四高一长”的行业特性,商业航天相关企业对接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实现上市融资,对于商业航天行业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刘百奇建议,应给予商业航天行业上市融资更多政策支持。如加大创新力度,加快产业化进程,五年有望突破火箭航班化发射。

已有多场景应用

从仰望星空到探索宇宙,随着中国航天技术逐渐成熟,去年近70次的宇航发射让“航天”“火箭”“空间站”等成为热搜词。如果说,“神舟”飞船等大国重器离我们很远,商业航天则拉近每个人与太空的距离。手机直连卫星通讯、自动驾驶、太空旅行……这些已经或即将实现的场景应用均与商业航天息息相关。

商业航天,离我们并不远。此前,中国已向国际电信联盟(ITU)提交布局1.3万颗低轨卫星的申请,航天产业商业化进程持续提速。同时,《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明确,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商业航天。

据刘百奇介绍,未来五至十年,我国可能要发射上万颗卫星,商业航天将不再是小众产业。同时,卫星形成“星网”后将涌现各种应用场景,此前卫星的应用场景更多为to G(政府),未来也将服务于B(企业)和C(个人)端,成为助推经济增长的新产业。

通常,卫星的应用为通讯、导航及遥感。其中,在通讯领域,华为手机实现的卫星通讯已为人所熟知。对此,刘百奇认为,如果未来组建低轨卫星互联网,在实现手机直连卫星的同时,“星座”的建造成本足够低,可进一步降低手机直连卫星的通话费用,让该应用得到普及。

未来,商业航天不仅能让更多手机用户在飞机、船舶等交通工具运行中享受卫星通讯网络,也能让自动驾驶的定位更加精准。刘百奇举例称,目前借助卫星定位的导航系统,通常定位精度误差为“米”级。但如果低轨与高轨卫星进行差分定位,定位精度将升至“厘米”级,这也是道路分道线的宽度。对于自动驾驶来说,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援能力。

在遥感领域,商业航天也将实现及时遥感,卫星在拍摄照片时能够进行智能化处理并实时向地面进行反馈,对于应急减灾、环保、渔业、林业等领域均能给予帮助。

此外,刘百奇认为,火箭的发展方向肯定为可回收化甚至航班化。今后,一枚火箭不再强调使用次数,而是飞行次数和寿命的概念,如同飞机一样,火箭发射产生的费用仅计算燃料、检测和折旧等。“五年有望突破火箭航班化发射。”他表示。值得一提的是,火箭航班化,也为太空旅行普及提供可能。“中国已拥有成熟的伞降飞船技术,如果还能够实现火箭稳定回收,运用‘可回收火箭+伞降飞船’方案的亚轨道旅行离我们并不遥远。”刘百奇说。

“将航天基础设施成本大幅下降是商业航天存在的目的,当成本下降至一个边界时,很多此前我们认为不可能的应用场景,都会变为可能。”刘百奇称。

“四高一长”的掣肘

未来,商业航天的多种应用场景已经出现,但作为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长周期“四高一长”特性的商业航天行业,从业企业对接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实现上市融资,对于行业长期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本的指导意见》,此后商业火箭、商业卫星、商业测控等商业航天公司相继出现,并在政策扶持和社会资源支持下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商业航天行业已形成初步生态,实现商业运载火箭发射入轨、一箭多星、海上发射等多个里程碑式的技术突破,部分领先企业已充分验证其商业可行性、形成商业闭环,具备登陆资本市场的初步条件。

但与此同时,刘百奇表示,“与美国商业航天巨头Space X相比,国内商业航天仍有较大差距,亟需迈入下一阶段,即在发射成本、运载能力、发动机性能、垂直回收技术等方向持续投入研发,以期实现技术赶超。在商业航天行业高速发展的关键机遇期,企业仍然需要大量研发投入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技术、新产品,才能带来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在国际市场更具有竞争力。持续大额研发投入也使得该阶段的商业航天企业基本处于暂未盈利状态”。

从上市标准来看,随着注册制逐步有序落实,资本市场对高科技、创新企业更加包容,上市标准更加多元化,如科创板第二至五项市值及财务指标、创业板第三项市值及财务指标、北交所第二至四项市值及财务指标等,均未对盈利指标有硬性要求。但从实践层面来看,资本市场上市融资仍然对于利润指标有较高要求,以科创板为例,2021、2022年、2023年前10个月,分别仅有24家、12家、三家暂未盈利企业成功过会,占比分别为17.1%、9.8%、11.1%,暂未盈利企业上市仍受到较多阻碍。

对此,刘百奇建议,给予商业航天行业上市融资更多的政策支持,增加在净利润等指标方面的包容性,满足商业航天企业上市、挂牌融资的需求,提高金融服务质效,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为商业航天企业发展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提供更广阔的融资平台。

“输血”更需“造血”

“长链”效应下的商业航天企业,不仅需要资本市场的支持,刘百奇认为,商业航天企业自身也需要进一步增强“造血”能力。

“首先在融资角度上,去年开始已经有部分商业航天企业实现收入,商业模式也更加清晰,但由于商业航天企业需要的资金体量较大,导致企业估值较高,但高估值也成为制约很多企业融资的因素之一,没有高估值融资很困难。”刘百奇表示。

同时,对于航天企业自身,刘百奇建议,还需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及产业化进程。“很多发展多年的商业航天企业,已经实现火箭和卫星入轨并开始产生一定收入,但在产业‘爆发’期前,企业需要加快技术转化速度,实现部分商业闭环,否则对资本投入仍是考验。”刘百奇举例称,不能等到火箭航班化后,企业再想如何赚钱,需要给市场提供信心。北京商报记者 刘洋/文 张笑嫣/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2 15:45:2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进击的商业航天:打响“2.0时代”成本战
...看见。1月11日,随着东方空间的引力一号运载火箭在海上发射升空,并将3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第6家成功入轨的中国民营火箭公司诞生。而这样一幕只是我国民营商业航天快速发展的一
2024-01-24 09:27:00
石家庄市鹿泉区第一中学:动手造“火箭” 航天梦在这里起航
...区第一中学组织高一“荣臻班”学生开展了多级“火箭”发射展示活动。伴随阵阵欢呼,学生们制作的液体“火箭”和固体“火箭”在操场上实地“发射”。以班为团体,学生被分成四组依次发射“
2024-06-21 10:50:00
力箭二号将于2025年执行首次飞行任务
...,拟搭载低成本货运飞船等。力箭一号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力箭一号运载火箭迈入航班化发射服务阶段中科宇航公司覆盖了系列化运载火箭研发、定制化宇航发射、亚轨道太空旅游等业务范围,
2024-04-02 17:08:00
2022 年 12 个航天失败的大事,表明太空航行依然道阻且长
...有一个问题就能让它“砰”的一声回到地球。今年的火箭发射次数创下历史新高,因此,出现的问题比往年多也就不足为奇。今年很多次发射圆满成功,足以载入史册;自然也有些发射没有成功,他
2024-01-17 10:38:00
历经十年,在多个领域实现“零的突破” 浙江商业航天将飞向何方
刚刚过去的2024年底,国内航天发射活动仍然密集:11月11日,浙江制造的试验26号A、B、C三颗卫星发射升空;12月5日
2025-01-07 08:38:00
民营火箭整箭研制企业占全国70%以上 北京亦庄摘得商业航天多个“第一”
中国民营火箭首次全箭飞行、首次入轨发射成功、首次将商业组网卫星送入500km太阳同步轨道、首次实现一箭多星发射、首次实现连续发射成功……这些中国民营火箭的第一次突破都诞生在北京亦
2023-06-14 17:12:00
...展计划。当前,我国正在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主要发射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满足载人月球探测等长远战略需求,其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将达70吨,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将达25吨,预计2
2022-12-23 06:50:00
...业加速兴起中新社记者 王晓斌位于文昌的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下称“海南商发”)是中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计划今年下半年进行首次火箭发射。记者近日在文昌走访了解到,在海南商业航天
2024-07-05 18:37:00
...兴产业集群、雁阵形集群。海上常态化、高频化、航班化发射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形成较为完备的卫星组装制造和火箭制造、发射能力。空天信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布局建成通用机场50个左右,
2024-02-29 14:43:00
更多关于汽车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