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闽人智慧:在沙县小吃里,拼出一个大世界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2-25 12:59: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人民日报数字福建

闽人智慧:在沙县小吃里,拼出一个大世界

素材来源网络

“在生大儿子的前十几天,我还在店里帮忙做炖罐”。说着,王秋燕开始哽咽,“创业实在是太不容易了,太难了,太难了!”时间回到2009年的一天,夜色正浓。沙县小吃店老板娘王秋燕望了眼墙上的时钟,时针划过晚上十一点的刻度。忙碌了一天的她拖着疲惫的身躯,轻轻抚摸着孕肚。如往常一般,在丈夫休息之后,她会留在店里帮忙照看生意。她娴熟地切菜、将肉焯水,然后将食材按顺序放入炖罐。

闽人智慧:在沙县小吃里,拼出一个大世界

图:沙县小吃城 / 来源500px

王秋燕的老家,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夏茂镇,被誉为“沙县小吃发源地”。她的爷爷和父母也是从事餐饮行业,可以称为“沙县小吃世家”。作为第三代传承人,王秋燕从小耳濡目染沙县小吃的制作手法和工艺。她和丈夫彭茂清的父辈们各自来到福州东街口和厦门经营沙县小吃,是第一批“沙县大军”中的一员。

1998年,王秋燕中学毕业,那时的她很迷茫,不知路在何方。“我当时觉得做小吃很累,比较想去上班。但是家人劝我先去姑姑在厦门的小吃店帮忙一段时间再做决定。”接触一段时间以后,她发现自己在餐饮上很有天赋,对此越来越感兴趣。后来,她毅然决然地进入沙县小吃行业,正式开启“沙县人生”。

闽人智慧:在沙县小吃里,拼出一个大世界

闽人智慧:在沙县小吃里,拼出一个大世界

图:沙县蒸饺 / 来源网络

在王秋燕的记忆中,爷爷为了补贴家用,经常挑着担子去隔壁村镇卖扁肉、包子和烧卖等小吃,她也时常在家里尝到爷爷做的美食。

初来厦门,对于沙县小吃一知半解,不知道食材该怎么配比才能更美味。爷爷耐心地教导她配方应该怎么调制、材料怎么使用。慢慢地,她也能做出家乡的味道、记忆中的味道。

从那个时候开始,她身上的沙县“基因”开始慢慢苏醒,对于小吃的热爱也不断鼓舞着她越走越远。在姑姑的小吃店里帮忙一段时间后,已经对这个行业有了更深的了解。

1999年,王秋燕和她的哥哥在厦门合伙开了第一家沙县小吃店。在二三十平方的小店里,他们全身心投入经营。“当时,厨房里只有一个小小的窗户,房间外面又在烧煤球。晚上厨房的门一关,空气不流通,我们经常会被呛到。”虽然每天披星戴月的忙碌让兄妹俩疲惫不堪,但他们终于赚到了“第一桶金”。

2001年,为了扩张店面,兄妹两人在厦门湖滨南路附近租下了一间面积更大的店面。在那时,每月五千的租金让他们倍感压力。好在生意还不错,之后喊上了沙县的亲朋好友来到店里帮忙。他们每天早上四五点就起床,准备一天的食材。店里所有的小吃都是纯手工制作的,用的食材也是新鲜的,每天一大早就要去市场挑选上好的猪后腿肉做扁肉馅,也正是这份坚守让兄妹二人在厦门站稳脚跟,打拼出一番“沙县”事业。

闽人智慧:在沙县小吃里,拼出一个大世界

图:王秋燕和儿子去看望百岁爷爷

王秋燕的爷爷今年已经103岁了,他时常教导后辈“只有真材实料才能做出好味道,做餐饮就是要靠良心,只有自己能吃的东西才能让顾客吃”。这一家训,是王秋燕经营沙县小吃的原则。

她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传承传统手艺,并且从手艺中感悟人生道理。闲时,她会带着孩子一起包饺子,告诉孩子:“包蒸饺如做人,一定要坚守初心,绝不偷工减料,客人一口咬下去,就能尝出馅料好坏与否。生意要想做长久,靠的是好品质。”

闽人智慧:在沙县小吃里,拼出一个大世界

闽人智慧:在沙县小吃里,拼出一个大世界

图:“追味寻根”小吃街 / 来源网络

与王秋燕共同打拼沙县事业的还有彭老板。1999年,彭茂清高中毕业,原来没打算经营沙县小吃,“不确定能不能赚钱”是他与不少沙县老乡们的共同想法。2000年,他到福州父亲的店帮忙,开始接触沙县小吃生意。

2003年,在媒人介绍下,认识此时正在厦门开店的王秋燕。两人因为经历相似,爱情也悄然于此时萌芽。很快,两人办了结婚证,一同告别家人前往杭州创业。那时他们的小吃店“生意好到经常要忙到通宵”。

与不少老乡一样,王秋燕的生意还算不错。虽然工作辛苦,但将赚到的钱寄回老家盖房子时,有种说不出的满足。日子一天天过去,老家的房子也一天天高了起来。沙县人从家乡走出去,靠着“实说实干,敢拼敢上”的沙县精神在外闯出一番天地。

闽人智慧:在沙县小吃里,拼出一个大世界

图:王秋燕夫妇

但是,生活也不总是一片坦途。

生意一天天红火起来,沙县小吃店营业的时间比较长。从早上洗菜切菜和包蒸饺,到晚上准备炖罐,都需要人手。“那时为了多挣点,节省开支,尽量我们自己做,全身心扑在店里。甚至在怀了儿子以后,都还在店里帮忙。”

“我挺着肚子骑电瓶车去送餐,客人看到后很不好意思,老板娘怀孕了还帮我们送餐,受不起喔,等忙完了让老板送,迟一点也没关系的”。王秋燕总是轻描淡写地表示没事,她担心客人等久了饿肚子,想起这些往事时感慨万千。

彭老板心疼老婆,主动包揽了店里的活。“那时候他怕我辛劳,一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因为睡眠不足、劳累过度头发不停地掉,最后都成了一个秃头。”与彭茂清两人独自打拼,独自支撑起沙县小店。彭老板虽没有甜言蜜语,但日常对于王姐的呵护和关照却胜过千言万语。

沙县的炖罐有很多种,萝卜炖排骨、玉米炖排骨、茶树菇炖老鸭。每个人都有自己钟爱的口味,每盅炖罐也各有各的滋补功效所在。而人生就像是品尝不同的炖罐,从中品出百般醇厚滋味。

闽人智慧:在沙县小吃里,拼出一个大世界

闽人智慧:在沙县小吃里,拼出一个大世界

图:沙县拌面 / 来源网络

夫妻俩相互依偎照顾,日子虽然平淡,生意却红红火火。凭借“家传手艺”和真材实料,他们的沙县小吃店慢慢地积攒了口碑和人气,有些老顾客驱车几十公里过来,只为尝上一口正宗的沙县风味。

2013年的一天,王秋燕发现离她店几十米的地方,有一个门店玻璃上贴着一张“沙县小吃筹备中”的字条,她心头一紧,知道碰上“挤店”的了。

“挤店”,是沙县小吃的行内话,就是指距离一家店很近的地方又开一家,那时候,大家都会默认三百米的距离为限,视为“行规”。“挤店”的影响恶劣,无序开店、恶性竞争、打价格战、偷工减料,最终伤害的是“沙县小吃”的名声。

第二天,挤店的人找上门来,声称“给五万块我就把店让给你”。王秋燕拒不接受并愤怒地回怼过去“在我边上这么近你也好意思挤店,还来要钱,你这和敲诈有什么区别”,那些人被骂的灰溜溜地走了。

王秋燕回到店里后,冷静分析,想起爷爷平时的教诲,“只有真材实料才能做出好味道,只赚该赚的钱,凭手艺做好正宗沙县小吃,客人一定会认可的,会把你的店当成他的第二厨房,你还担心生意吗?”想到这些,王秋燕豁然开朗,心里充满自信。果然过了没多久,那家店就转手了,而后也倒闭了。大浪淘沙,最后留下来的则是“货真价实”的诚意和初心。

拌面,一碗再普通不过的面条,加上一勺秘制花生酱和酱油,再撒上几颗葱花,成为多少人魂牵梦绕的味道。王姐说:“拌面和生活一样,拌法总比困难多,面拌一拌才更香。”王秋燕和彭茂清夫妇创业之路并不顺利,遇到重重困难。但生活就像拌面一样,越拌越有滋味。沙县小吃以“质”取胜,坚持纯手工和正宗的味道,只有如此,才能长期留住顾客。

闽人智慧:在沙县小吃里,拼出一个大世界

闽人智慧:在沙县小吃里,拼出一个大世界

图:手工扁肉 / 来源网络

2012年,此时正在杭州开店的王秋燕夫妇见证许多沙县小吃店的凋敝。“短短几个月,方圆一公里的沙县小吃店齐刷刷门头一换,许多老乡都坚持不下去了”彭茂清说。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时代的进步,大众对食物和就餐环境有了更高的品质需求,一向主打“低价美味”的沙县小吃一度面临危机。“当时很多沙县小吃店虽然还卖沙县小吃,但大多招牌都换成了黄焖鸡、北京炸酱面。有的人说沙县小吃这个牌子做不来吃的,但好在有很多沙县老乡和我们一样坚决不换,要坚守初心。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和创新才有出路”王姐说道。

2015年起,沙县县委和县政府牵头,依托沙县小吃集团,推进“标准化管理、连锁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启用新的商标,全面升级沙县小吃,开展分批次免费培训。与许多在外打拼的沙县小吃店主一样,王秋燕夫妇多次参与培训,不仅提升沙县小吃技艺,而且还学习到了现代餐饮经营之道。

在标准化管理和连锁经营之后,大街小巷的沙县小吃焕然一新。新的商标和品牌识别系统迅速获得顾客的认可。许多沙县小吃店主又重新燃起了对家乡小吃的希望,顾客也能在街头尝到更为正宗的口味。走南闯北的沙县人随时随地可以在异乡吃到家乡的味道,一解乡愁。

闽人智慧:在沙县小吃里,拼出一个大世界

图:沙县拌扁肉 / 来源网络

“这么多年以来,沙县小吃就是一路发展摸索、不断创新。政府也不断在支持、引导和突破,加上我们这些手艺人的坚守和传承,才有沙县小吃的江湖地位!沙县小吃是街头小吃扛把子!餐饮市场的常青树!”王秋燕深有体会地说。

如今,王秋燕与彭茂清已扎根苏州,继续书写着沙县小吃的故事。“我们赶上了好时代,也见证参与了沙县小吃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虽然做餐饮很辛苦,但付出也得到了回报。”

王秋燕和彭茂清打算让孩子继承沙县小吃手艺。“想到这几十年的风雨,再辛苦也值得了。”王姐说。

这一口扁肉,这种脆嫩,是沙县几代人的坚守与不懈。在案板上的反复捶打之后,肉馅变得更加有弹性,为扁肉注入了沙县的灵魂。不仅是沙县人,每个人都在不断锤炼中,摸索到生活的意义所在。

作为较早一批外出闯荡的沙县人,王秋燕一家在摸爬滚打中拼搏出一番事业。而万千沙县人如他们一般,带着沙县独特的风味和技艺走出家乡,走向全国。如一颗蒲公英般,沙县小吃在世界各地扎根,成为中国独特的“名片”之一。

闽人智慧:在沙县小吃里,拼出一个大世界

图:沙县复古怀旧风店面 / 来源网络

如今,走在大街小巷上,随处可见“沙县小吃”的招牌。谁能想到,在1990年,第一批沙县人走出家乡,仅用碗筷和桌椅在全国各地街头支起了小摊,凭着独特的沙县风味征服大众味蕾,实现从“小吃”到“大产业”的跨越。

走进一家沙县小店点了份“四大金刚”,一张不过两平米的桌子迅速被“饕餮”美食所挤满,眼前的虽不是山珍海味,却别有一番风味。无论是拌面、扁肉,还是炖罐、蒸饺,都是沙县传统的美食,也展现出沙县人在奋斗征程上的敢拼敢干精神。

闽人智慧:在沙县小吃里,拼出一个大世界

图:升级后的沙县小吃店 / 来源网络

有人执念于山海,有人执念于旅行奔波,而有人执念于一桌热气腾腾的沙县小吃。一口沙县风味,不仅满足食欲,更在其中品出人生真谛,治好了“精神内耗”。有什么烦恼是沙县解决不了的呢?如果有,那就两顿沙县吧!

闽人智慧:在沙县小吃里,拼出一个大世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5 13: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24小时服务!沙县小吃便民服务热线启用
...大小吃业主享受到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体验,4月16日,沙县小吃便民服务热线正式开通运行,标志着三明市沙县区在推动小吃转型升级领域迈出新步伐。沙县小吃便民服务窗口工作人员正在接
2024-04-18 10:41:00
沙县小吃,作为中国地方特色小吃的重要代表之一,源于福建省沙县,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实惠的价格受到广泛欢迎。近年来,沙县小吃行业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不断寻求创新与发
2024-09-09 16:04:00
进军中东:沙县小吃,你变了!
沙县小吃,你变了!极具视觉冲击力的醒目招牌,颇具乡土特色的店面风格,常常被吐槽“有点low”的地摊小吃,如今竟摇身一变,登上了老外的餐桌。5月11日,沙县小吃沙特阿拉伯旗舰店,在
2025-05-31 10:33:00
谁来为沙县小吃“逆天改命”?
...题图源自电影《危情十日》几乎没人能说得清自家楼下的沙县小吃店是否正宗,甚至大多数人都没意识到,沙县小吃还有正宗不正宗之说。目前,全球共有多少家沙县小吃也是一个谜题,不同渠道的
2023-03-09 15:26:00
践行“枫桥经验”  平安护航发展
本文转自:三明日报沙县区智慧治理中心工作人员在视频巡查夏茂派出所民警与红袖章志愿者在辖区内走访 ●本报沙县记者站 黄 悦 通讯员 汪 晞 文/图基层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
2023-11-21 02:33:00
以高性价比著称、开遍全国的沙县小吃,近日因为一位高管被查而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三明市沙县区纪委监委日前在官网发布消息,沙县区小吃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童友健涉嫌严重职务违法
2024-07-29 18:15:00
开门红丨三明:小吃邂逅“冰城” 激发招商活力
... 2月4日,创新中国行 三明域外(哈尔滨)专场招商会暨沙县小吃产业招商推介活动在“冰城”哈尔滨举行。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企业代表、三明中关村科技园及沙县小吃企业代表等6
2024-02-05 12:30:00
...滑嫩的豆腐丸……2月24日上午,三明名特优产品展销会暨沙县小吃华夏行(上海站)在上海环球港启动。活动现场热气腾腾,沙县小吃技艺传承人展示了各种小吃非遗制作技艺,40多种地道小
2023-02-25 04:16:00
两岸青年在“沙县小吃第一村”寻根追味
...馅、包扁肉、裹芋饺......5日,70余名两岸青年学子来到“沙县小吃第一村”——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俞邦村,一同体验传统沙县小吃制作技艺。图为两岸青年一起包扁肉。黄艳摄俞邦村
2024-05-06 22:24: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办展人,集合啦!2025中国(中原)会展主办方创新合作交流会即将启幕
大河网讯 一场展,犹如一个支点,链动全球资源;一座城,联通世界通道,吸引行业精英齐聚一堂。近日,记者获悉,2025中国(中原)会展主办方创新合作交流会将于11月19日至21日在郑州航空港举行
2025-11-05 18:14:00
弋阳县第一中学李鸿飞老师闪耀全国美术教育盛会
10月25日,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第九届中小学美术课现场展示交流活动在重庆举行,弋阳县第一中学李鸿飞老师作为江西省近七年来高中美术学科唯一代表
2025-11-05 17:44:00
e起守护“未”来的你|网事漫话
大河网讯 给孩子注册学习类App,被要求填写远超必要的家庭详细住址;孩子随手点进小游戏,被诱导输入姓名和家长手机号;刷儿童短视频时
2025-11-05 16:43:00
家国情怀植根实践沃土 锦绣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月落幕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林杉 通讯员李雪)家国情怀,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9月-10月,江夏区锦绣学校以国庆、中秋
2025-11-05 16:51:00
大批楚商强势回归黄石,1085.86亿创签约金额新高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阮琼 通讯员 王虎涛)民企赋能增长极,楚商聚力建支点。10月30日,知名民企湖北黄石行暨第三届黄石楚商大会召开
2025-11-05 16:51:00
“绝绝子”“包的”“破防”等等一系列网络热梗,已逐渐成为如今中小学生口中和笔下的套路。如果要求他们脱离热梗进行表达时,他们便陷入困境
2025-11-05 16:52:00
“小小体验官”叩响科学门 蔡甸幼教师幼科技作品比赛落幕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林杉 通讯员周晶)近日,蔡甸区直属幼儿园的操场上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探索之旅。由蔡甸区教育科研中心组织的“蔡甸区公办幼儿园师幼科技作品比赛活动”在此举行
2025-11-05 16:52:00
美育演奏“燃”全场 非遗赠礼“暖”人心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唐天琪 通讯员高力丰、刘雅靓)10月28日,武汉市光谷第四小学金钟管乐团师生一行受邀前往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2025-11-05 16:52:00
八年七次“遇上” 永嘉小村这样讲中国故事
“之前我对中国了解很少,这次回去,温州元素将长期出现在我的作品中。”11月4日,在温州市永嘉县鹤盛镇上日川村,雅典美术学院教授乔治·卡扎基斯(George Kazazis)收拾起厚厚的写生初稿
2025-11-05 16:31:00
东平农商银行:一揽子服务“圈粉”商户
鲁网11月5日讯“不光我自己用农商行的产品,最近还拉着隔壁五金店老板去东平农商银行办了收款码!”新湖镇杂货店店主王姐笑着说
2025-11-05 15:58:00
“我们才是被感动的人!” 沂蒙医者万米高空急救烫伤老兵,双向致敬暖人心
鲁网11月5日讯近日,在一架由济南飞往昆明的KY8202航班上,上演了一场危急与温情交织的空中救援。4位参加过云南老山防御战的老兵乘坐航班前往云南老山祭拜英烈途中
2025-11-05 15:59:00
喜报!荣成华东锻压机床股份有限公司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
11月5日讯近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关于山东省第七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公示》,荣成华东锻压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凭借其在金属成形机床高端装备领域突出的创新能力
2025-11-05 15:56:00
南报网讯(通讯员周利钢潘欣辰记者王茸)10月22日凌晨2时许,一辆黑色小车在行驶到沪宁高速南京收费站进城方向马群公安检查站附近
2025-11-05 08:16:00
南京大学、影石创新、栖霞区三方共建创新中心“智能影像第一股”落子栖霞南报网讯(记者朱旖旎通讯员葛若凡卢雨文)一段“母校与学子”的佳话在栖霞区续写新篇——11月4日下午
2025-11-05 08:17:00
南报网讯(通讯员杨萍记者王茸)面对交警的检查,驾驶员信誓旦旦称自己没有喝酒只是吃了槟榔,企图蒙混过关,然而酒精呼气检测仪上醒目的数值
2025-11-05 08: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