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曹小凯
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牢牢把握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办好民生实事,积极推行“一点二线三面四维度”模式,做到责任不减、标准不降、帮扶不断、监管不松,强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奋力谱写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篇章。
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点。按照省级、市级和县级每个重点帮扶村分别投入不少于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持续深入抓好174个重点帮扶村的建设;深入开展乡村振兴样板创建,以点连线、点线成面,立足示范村所处区域资源和未来发展场景,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公共空间等方面,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协调调动各方资源,利用政府资金、金融资本、社会力量合力共为,重点打造24个省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守住两条乡村振兴最底线。紧盯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两条底线,在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全县2023年粮食生产总面积76万亩任务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通过“三线预警”监测机制,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做到应纳尽纳;通过精准帮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在行业部门间广泛进行信息联通,实时进行大数据比对,实现教育保障不漏人、健康保障抓日常、住房安全月排查、饮水安全强保障、兜底帮扶力度大。近期,该县大港镇易地搬迁先进经验做法《“搬来”美好新生活》在《中国乡村振兴杂志》刊发。
提升三个乡村振兴工作面。紧紧围绕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个工作面,统筹推进、精心施策、提质增效。提升乡村发展“结构面”。按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市场化的“四化”产业发展方向,实现粮食、茶叶两大主导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依托阳峰、苏山、春桥等省级产业园,努力实现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零突破。全县共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4家。提升乡村建设“结合面”。按照“串点成线、拓线扩面、示范引领、村美民富”的示范建设目标,将各示范村建设与江湖流域、著名景点、产业集聚地等相融合,围绕“都蔡路、都中路、S214线、袁多路、都九连接线”五条线路,2023年重点打造省级22个、市级24个各具特色、相得益彰的联动特色样板。提升乡村治理“覆盖面”。创新数字化、积分制、清单制、村民理事会等治理方式和载体,深入推进移风易俗,着力破除天价彩礼、薄养厚葬、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在全县范围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落实四级乡村振兴责任制。围绕落实“四个不摘”机制,聚力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职能部门、乡村四个维度的责任制,凝心聚力、尽锐出战。突出示范带动。实行“双负责”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同时担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小组组长;对于巩固衔接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做到议题优先研究、经费优先保障、问题优先解决。突出组织推动。高规格组建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指挥协调全县乡村振兴衔接工作。成立“一办十九组”,分别由县级领导任组长。突出部门联动。调整充实干部帮扶力量,选派驻村工作队174个、驻村第一书记175名、驻村工作队员352名、帮扶干部6169名,实行了结对帮扶“全覆盖”。突出基层能动。各乡镇在成立巩固衔接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明确了3-5名专职人员,每村明确了1名信息员,确保队伍稳定。
审签:郑少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1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