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mRNA巨头败走罕见病,中国创业者还跟吗?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06-25 23:00:00 来源:虎嗅APP
mRNA巨头败走罕见病,中国创业者还跟吗?

出品 | 虎嗅医疗组

作者 | 陈广晶

编辑 | 陈伊凡

头图 |视觉中国

mRNA的下一站会是罕见病吗?

就在6月15日,mRNA巨头莫德纳(Moderna)首席执行官斯特凡内·班塞尔(Stéphane Bancel)公开表示,莫德纳要做一家罕见病公司。有心人也已经从该公司的公布的管线中看出了转型的端倪。

这又给新冠疫情之后,mRNA技术的命运走向增加了新的可能性,给紧紧跟随的后来者,增加了新的不确定性。

mRNA疫苗的市场正在急剧萎缩。2021年到2022年,mRNA疫苗为辉瑞和莫德纳分别大赚了780亿美元和360亿美元,短暂成就了新一代“药王”。2023年第一季度形势急转直下,受新冠疫苗收入大幅下降影响,二者第一季度的营业收入分别同比下滑了26%和70%。

尽管FDA的疫苗和相关生物制品咨询委员会全票通过,认为FDA应该更新新冠疫苗,引入新的针对Omicron毒株的XBB亚型的新疫苗,但是,相关企业继续靠新冠mRNA疫苗大赚特赚,也不太可能了。

mRNA必须开辟一个新的市场。作为领头羊,莫德纳的已经连续将mRNA这把快刀刺入了好几个重点领域,肿瘤、猴痘、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罕见病都在其中,其中最高调的还要属肿瘤疫苗。国内企业已经紧紧跟上,甚至有了成果。

正当全世界都以为,肿瘤疫苗是mRNA攻占的下一个城池之时,莫德纳的重心忽然又一个急转弯,这释放了什么信号?国内企业又该如何选择?

mRNA巨头败走罕见病

莫德纳将主攻方向定为罕见病,是一项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选择。在其背后,在新冠疫情中立下大功的mRNA技术,急需一个新的商业上的成功来巩固胜利、稳住投资人的信心。不过,目前看来,整个自证的过程似乎在节节败退。

原本最为莫德纳高调推崇的,还要属个性化肿瘤疫苗,这也被行业人士认为是最优希望成为mRNA技术实现下一个产业突破的领域。

按照2021年Nature Review刊发的一篇文章预测,到2035年mRNA个性肿瘤疫苗市场规模将达到70亿美元到100亿美元,风险调整后回报率可以达到32%。拜恩泰科(BioNTech)、莫德纳都表现得志在必得。

然而,结果似乎并不尽如人意。今年4月莫德纳在一次医学大会上直接抛出了癌症疫苗mRNA-4157(V940)联合默沙东免疫疗法“K药”(帕博利珠单抗)治疗黑色素瘤的一项阶段性临床试验结果——二者联合用于辅助治疗将患者复发或死亡风险降低44%。

研究者认为这是该疫苗在二期试验中的胜利,但是市场的反应却超出预期:莫德纳股价公布数据当天盘中就跌去了8%左右。这里面既有预期透支带来的影响,也因为这个数据确实不够惊艳。

要知道就在几年前,一款代号GP2的肿瘤疫苗公布的二期试验结果中,所有接受该药治疗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5年随访复发率为0%!也就是所有的患者都没有复发。

当然两项试验并不能直接拿来对照,但是二者给投资人的感官刺激显然是有很大落差的。只能说,对于关注肿瘤疫苗的人们来说,无论mRNA疫苗有没有希望成为主题曲,眼下也只是以往众多期待与失望的轮回其中之一。

肿瘤是危害人类生命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2000万例,其中中国就占到了20%以上。肿瘤的治疗中每年仅药物的花费就超过了1500亿美元,攻克癌症几乎是全人类共同的梦想。

自从科学家破解了DNA双螺旋结构,后来又见识到人体免疫力的威力,紧接着于1990年代初发现了第一个黑色素瘤抗原后,就希望可以开发出一款疫苗可以治疗肿瘤。如今这也成为了令科学界、制药界非常上头的项目之一。以mRNA技术为主导的生物科技公司(biotech),几乎都有肿瘤疫苗管线。

但最终的胜利则需要更加艰苦的努力,包括:克服肿瘤的差异性、个人免疫水平的不同,以及有效抗原递呈效率的不同,参与活化的细胞类型和活化部位不同等阻碍因素。

简单来说,与化药、抗体药直接将“弹药”送到人体内去对付肿瘤细胞不同,肿瘤疫苗的作用是通过激发人体免疫系统来发挥的,它的基础是特定肿瘤对应着明确的抗原,疫苗可以激发人体产生特异性的蛋白或者激发T细胞免疫记忆,从而消灭肿瘤。

这个不过程不仅疫苗要有效,人体免疫系统也要有作用。然而实践中,肿瘤药物上市往往是从末线患者开始,这些患者的免疫系统已经一片狼藉,实际上能发挥的作用已经非常有限。

而且肿瘤疫苗相关的抗原,往往也不只是存在于肿瘤中,在人体其他组织中也会有,这让针对肿瘤的细胞的定向打击很难实施。

由此可见,mRNA尽管在肿瘤疫苗开发领域更具有潜力,但是能不能做成,什么时候能做成,做成以后能发挥多大的作用,还都是未知数。

在另一个看似自然而然转弯的赛道——流感疫苗开发领域,今年4月份莫德纳宣布其首个候选流感疫苗mRNA-1010三期临床效果表现不佳。

此后,他们寄希望的RSV(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也被辉瑞和GSK两个疫苗界老一代天王抢到了先机——5月、6月GSK和辉瑞针对RSV的重组蛋白先后获FDA批准上市,莫德纳的mRNA疫苗,本来是以“快”为最大优势,现在却落到了后面,要想扳回一城,就更不容易了。

接连的挫败也让莫德纳宣布转向罕见病,颇有一种一路溃败、无奈之选的色彩。

mRNA巨头败走罕见病,中国创业者还跟吗?
mRNA巨头败走罕见病,中国创业者还跟吗?

莫德纳的肿瘤疫苗(蓝色)管线与罕见病用药管线(黄色、粉色)及研发进展情况

来自:莫德纳官网

罕见病赛道是下一个风口吗?

过去一年,刚赚到“第一桶金”的莫德纳,毫不犹豫地把这桶金砸进了更多“无底洞”。2023年莫德纳一季度报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莫德纳研发费用11亿美元,这相当于该公司前十年投入研发总费用的73%,相比去年同期也增长了104%。

其在研的47条管线中,36条进入了临床阶段。除了新冠疫苗,还有RSV疫苗、流感疫苗、针对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起效的二价疫苗、带状疱疹疫苗、个性化肿瘤疫苗,还有治疗罕见病丙酸血症(PA)的mRNA候选药物mRNA-3927,以及另一款治疗罕见病囊性纤维化(CF)肺部疾病的mRNA吸入剂。

这些项目每一项研究都非常烧钱。按照莫德纳在2022年财报中透露的计划,今年他们用在研发上的投入将增加到45亿美元。这相当于疫情前莫德纳10年烧掉的资金总额的3倍。

重金投入之下,从近期研究进展来看,罕见病确实有可圈可点的成就。就在今年5月,在美国基因+细胞治疗学会年会(ASGCT)上,莫德纳首次公布了mRNA-3927,也就是罕见病丙酸血症新疗法的I/II期中期临床试验数据——接受治疗后,患者整体代谢失调风险降低了66%。

丙酸血症,又称为丙酸尿症、“柠檬宝宝”,是一种罕见的遗传代谢病,染色体异常导致丙酸辅酶缺乏,进而无法分解蛋白质等物质,造成代谢物积蓄,使患者“血里有酸”“尿里有酸”,过多的酸可造成患者大脑、心脏等脏器的病变。

根据报告,该病在中国浙江和上海近年来发病率约为0.32/10万和0.5/10万,国外发病率最高可达100/10万。治疗主要是限制蛋白质、高热量饮食,补充特殊配方奶粉,以减少毒性代谢物的产生,也可使用肝移植,尚无针对该病的药物获批。

除了对疾病的治疗,mRNA-3927用于丙酸血症的意义,还在于证明了“细胞内蛋白质替代疗法”治疗“与特定蛋白质功能丧失相关罕见病”的可行性。除了丙酸血症,与之类似的甲基丙二酸血症、糖原贮积病、鸟氨酸转氨甲酰酶(OTC)缺乏症等,使用mRNA药物治疗,也都看到了初步效果。

如今莫德纳布局的罕见病用药管线中,很多还是几乎空白,没有其他玩家进入的领域,相比一片“红海”的肿瘤治疗,早有巨头把持的传染病疫苗领域,这一领域发展前景无疑更具想象力。

罕见病用药确实是非常有潜力的赛道。根据第三方研究机构智慧芽数据,全球已知的7000多种罕见病中,超过90%还没有有效药物,涉及超3亿患者,其中绝大部分是儿童。此前,因为可开发的靶点还很多,药企往往更倾向选更有市场潜力的方向,比如肿瘤药等,罕见病受到了冷落。

受到各国政策鼓励,少有的几个针对罕见病的药品,大多可以自主定价,在营收上都有很好的表现。EvaluatePharma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到2028年,罕见病用药销售额增长将近12%,其市场表现将优于除了罕见病用药外创新药整体表现(增幅约7%)。

mRNA巨头败走罕见病,中国创业者还跟吗?

全球罕见病用药(也称“孤儿药”)销售额及占整体处方药市场的份额(2018-2028年)

来自:EvaluatePharma

而且罕见病用药也被称为“重磅药的摇篮”。从药品获批上市的规则上说,那些无药可用的领域,药品获批也更容易,很多广谱的药品比如抗癌神药PD-1,就往往是从小适应症来切入的。

从这个角度看,莫德纳转向罕见病确实顺应了新药研发的潮流。这一次,中国企业还跟进吗?

中国创业者何去何从?

过去两年,受莫德纳、辉瑞/拜恩泰科新冠疫苗的刺激,中国mRNA技术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创业企业也在短期内快速激增。然而,遗憾的是,他们都没能赶上新冠疫苗临床需求最大的时期,巨大的投入打了水漂。

在莫德纳、拜恩泰科转向个性化肿瘤疫苗研究时,中国创业者也在低调转向这一领域。就在前不久艾博生物、斯微生物、立康生命等,相继爆出个性化肿瘤疫苗获批进入临床试验等突破性消息。

尽管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有较为充足的资金,但是,这些钱还是有限的,要渡过漫长的寒冬,把有限的资金押宝在哪个赛道,就非常关键了。

罕见病确实是顺应新药发展潮流的选择。全球范围看,以罕见病为主营市场的企业,如渤健,也是非常有市场潜力的玩家,市值和营业收入都是可观的——2022年渤健营收101.73亿美元,净利润29.62亿美元,同比增长超71%,总市值已经达到445亿美元。

相比传统的药物研发手段,mRNA技术本来就以研发速度快、生产效率更高等优点著称。在开发中可以直接针对患者缺少的酶“编程”,递送到细胞内起效,从理论上说,既可以更快研发出药品,又可以进一步降低药品价格,对患者来说,是非常好的消息。

对于产业界来说,mRNA进军罕见病领域,既会带来关注度、资金,加速这一领域的发展,也将成为搅局者,有望让罕见病用药靠高定价来发展的营销逻辑发生改变。

mRNA进军罕见病用药,确实是值得期待的。但是对于具体企业来说,挑战也是很大的。

从市场竞争上说,近年来,新药研发越来越难,大药厂也在关注罕见病用药。比如:2018年日本制药巨头武田制药就曾经花掉650亿美元,相当于其上一财年收入近4倍,买下了罕见病巨头夏尔,是当年最大的一笔并购。其他如赛诺菲、阿斯利康、罗氏等,也在花重金布局罕见病。

同时,与mRNA一衣带水的基因疗法也早就锚定了这个赛道。研究认为,80%左右的罕见病与基因序列“出错”有关。通过基因疗法,以及基于基因修饰的细胞疗法等,直接纠正这种错误,理论上有望治愈罕见病。从作用原理来说,这无疑更加直接,是mRNA技术有力的对手。

需要注意的是,mRNA技术实际上并没有想象中成熟,尽管新冠疫情加速了产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其安全性,但是,这一技术仍然有许多待研究之处。近期莫德纳、辉瑞、拜恩泰科也在面临各种诉讼,包括专利上的,也包括接种者索赔等。

从这个角度看,mRNA技术能否在短期内取得下一个产业上的突破,这个突破是不是在罕见病领域,都还是充满变数的。

而且新药研发本身就是一场豪赌,从立项到三期试验,每一步都充满惊险。可以看到,莫德纳2014年就曾与另一个罕见病巨头亚力兄(Alexion)制药合作开发罕见病用药,但是这一合作并没有后续结果。这一次莫德纳能成功吗?

过去两年里,快速涌入新冠疫苗开发的mRNA初创公司,已经陷入了困境,在莫德纳肿瘤疫苗光环下,他们曾希望从中发现生机,而如今莫德纳来了一个急转弯,又把他们甩到了新的十字路口。

经过新冠疫情一战,mRNA技术的“狂热信徒”,也早已不只是生物科技公司,赛诺菲等传统巨头也都加大了投资力度。这些都在加剧mRNA赛道出线的难度。

在这个赛道上,任何人拿在手里的果实、到嘴边的鸭子,都可能功败垂成或随时被对手截胡。对于手里筹码有限的中国初创公司来说,紧紧跟随已经不是最好的选择了,或许只有选定赛道,背水一战才有出路。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虎嗅APP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5 23: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mRNA巨头莫德纳上季度净利暴跌85%,流感+新冠组合疫苗最快明年上市
莫德纳大楼 视觉中国 资料图新冠疫苗依然在影响mRNA巨头公司莫德纳的业绩,但该公司正在寻找其他增长点。当地时间2月22日
2024-02-23 09:14:00
错失新冠疫苗、减肥神药之后,“疫苗之王”抱紧AI大腿
...优化的过程,也天然与GPT的统计规律切合。连医药领域的创业者也感慨AI制药技术已经大大加快了寻找靶点、解析蛋白结构的速度。AI技术在大分子从头设计领域,已经可以创造出自然界根
2023-06-22 06:00:00
莫德纳在华达成mRNA药物整体研发协议
...——莫德纳(Moderna)发言人当地时间7月5日表示,已经与中国达成协议,将在华“专为中国民众”研发和生产mRNA药物。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报道,总部位于
2023-07-07 11:31:00
将创业梦想写在北国春城(留创园走过30年)
...的一些经济发达城市相比也不占优势。地方求才若渴,但创业者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来长春考察过,最终还是去了南方,这种情况并不少见。”立足自身情况,海外学人创业园将更多引才重心放
2024-11-21 04:58:00
AI大模型诸神之战:总有人要成功,为什么不能是我们?
...年疫情之后,科技圈又迎来了久违的创业热潮。这些连续创业者们成名已久,又都不约而同地瞄准了同一个目标,那就是打造中国版的ChatGPT,百度、阿里、360等巨头公司已经率先“把
2023-04-13 10:35:00
张一鸣熬夜看论文 AI博士年薪500万 大模型搅动创业圈
...闲——李开复、王小川、傅盛、王慧文……中国科技圈的创业者与投资人,近期不是在位于旧金山的硅谷,就是在飞往硅谷的航班上。他们中的许多人之前已出售公司,成功“上岸”,或者已处于半
2023-05-09 10:37:00
从赚19亿到巨亏9亿,“疫苗巨头”康希诺“钱”途未卜?
...应该很客观的看到,疫苗的饱和率应该还是非常高的,在中国市场基本上没有太多的空间了。因此,过去200%多的市值推涨,更大程度上还是来自于概念,不是来自于业绩。所市值增长到一定程
2023-03-01 10:07:00
山行徐诗:寻找新旧范式切换带来的巨大机遇
...过去3年高估值的泡沫,但资本市场总有周期性,对中国创业者和投资人,充满了信心。”山行资本创始合伙人徐诗日前再次受邀参加全球私募股权盛会Super Return时在会上如是表达
2023-09-24 23:29:00
游戏界巨头丁磊:26岁创业32岁成首富,身价千亿却痴迷于“养猪”
...是在一个几平米的小房子里诞生,一开始他并没有向其他创业者那样,上来就想着怎样快速挣钱,而是深入地研究调查市场的发展方向,经过很长时间的市场调查,他总结出一条创业思路:模仿是最
2024-05-30 11:33: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邀用户亲测!双11买海尔空调,享政企双补贴
以往选购空调,用户大多只能在屏幕上对比参数,实际风感是否舒适、节能效果如何,往往要等到安装使用后才知晓。今年双11,海尔空调带来全新体验方式
2025-10-13 11:45:00
青春华章丨方寸之间,用“芯”绘就星图万里
华创微系列芯片产品化在即,保障天地“对话”,筑牢算力基石 方寸之间,用“芯”绘就星图万里□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江芬芬编者按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
2025-10-13 08:05:00
宁企为能源发电站安装“智慧大脑”“一网统管”,巡检响应时间缩短一半,停机损失降低超3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孙秉印通讯员麒轩“支路电流异常
2025-10-13 08:05:00
将税务服务从“送得对”到“传得开”、从“加急办”到“秒响应”、从“被动纠错”到“主动合规”……聚焦个体工商户办税缴费需求
2025-10-13 07:23:00
算力浪潮奔涌 夯实“数字底座”——河北以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一)在中国联通(怀来)大数据创新产业园的机房内,一排排机柜昼夜不息地嗡鸣
2025-10-13 08:00:00
双11重磅福利:88VIP点外卖5折,淘宝闪购1000万份免单等你抢!
淘宝闪购推出双11重磅福利:88VIP点外卖天天享五折,免单红包数量超1000万份!10月15日至11月14日,88VIP用户进入闪购频道
2025-10-12 05:27:00
这家宁企让足球邂逅时尚
本报记者 周京震 陆春花8月17日晚,“苏超”第9轮,南京迎战盐城。聚光灯下,南京队员战衣上那簇崭新的标识格外醒目——华瑞时尚
2025-10-12 05:27:00
这支“中国笔”,国内首款!
在常州经开区潞城街道江苏德尔福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洁净工厂内工作人员正在忙碌地装配新型“电子笔”今年该企业三个型号的预充式电子笔式注射器获得国内首张医疗器械注册证标志着该类产品正式
2025-10-12 05:27:00
山东移动5G-A护航济南地铁4号线,打通地下通信“快车道”
近日,济南轨道交通4号线彭家庄站、程家庄站、唐冶站、唐冶南站(以上站名均为工程名)已完成移动5G-A通信覆盖,标志着这条串联城市东西的“黄金线路”在通信保障上迈出关键一步
2025-10-12 08:45:00
人保财险青岛分公司:科技赋能推动农险“双精准”再升级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尚青龙近日,青岛平度的肉牛也有了自己的“数字身份证”。人保财险青岛分公司借鉴内蒙古先进经验,引入内蒙古沃付国际物联网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畜牧业数字化管理平台
2025-10-12 11:53:00
一线保障人员“时刻在岗”,烟台联通守护高铁5G网络畅通运行
国庆中秋假期期间,面对持续攀升的客运高峰,烟台联通网络保障团队坚守岗位,全力投入高铁沿线5G网络实时保障工作,通过精细化运维与快速响应
2025-10-12 11:53:00
第十九届中国(临朐)家居门窗博览会12日开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佳潼10月11日,第十九届中国(临朐)家居门窗博览会媒体见面会在临朐召开。记者在会上获悉,第十九届中国(临朐)家居门窗博览会定于2025年10月12日至15日在临朐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2025-10-12 11:55:00
济南热力以低空智巡护航聊热入济
近日,“聊热入济”长距离供热项目施工现场传来新进展——济南能源集团所属热力集团部署的无人机智慧巡检系统,正沿这条 “供热长龙” 精准巡航
2025-10-12 15:50:00
山东移动聊城分公司圆满完成高唐一中百年校庆通信保障任务
百年薪火传,同心向未来。10月2日,聊城市高唐县第一中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在高唐县隆重举行。海内外校友、各界嘉宾及在校师生欢聚一堂
2025-10-12 16:23:00
冲刺四季度 打好收官战丨湖北佳恒:以“智”提“质” 产值已超去年全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何旭 通讯员 胡新)科技创新锻造核心竞争力,湖北佳恒科技以智能化改造与自主研发双轮并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5-10-12 19: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