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安丰城下的比拼
淮西方面,蒙古两路大军在进攻,这是议和派代表人物史蒿之的地盘。先是昆布哈连续攻下光州等三个州,这三个州的守将都弃城而去。昆布哈把三个州的粮草器械都集中起来,再去攻打黄州,还派游骑向合肥进攻。
宋理宗坐不住了,派史蒿之赶快去收复光州,叫赵葵赶快去支援合肥。
而特穆尔岱也不闲着,带着部队猛攻江陵。
几个地方同时开打,史蒿之也急了。他这才知道,议和只是议议而已,是议不出和平的。他急忙叫孟珙去救江陵。
孟琪这时手里也没有多少兵力,但江陵必须要救。
特穆尔岱虽然知道孟珙是个多年来少有的猛人,但他也不怕。他以为孟珙只能打败金兵,打蒙古兵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也不怎么放在心上。
孟珙派张顺作先锋,自己带主力紧随其后。
孟珙的脑子很发达,想到了一个计策:每个士兵都准备几套不同颜色的服装,每支部队都准备几面不同的旗帜,然后转换着使用,在一条路上循环往返,日夜不停。而且晚上还要举着火把奔跑,让队伍拉到几十里长,看上去像有无数人马前来一样。
特穆尔岱看到后,再回头看看自己的兵力,稍一对比,就有点恐慌了。
孟珙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果断派张顺出战,并亲自前往部署,一阵冲杀。特穆尔岱抵抗不住,连续丢了二十二座军营,连原先俘虏的两万人也被孟珙夺走。
孟珙虽然挡住了特穆尔岱的进攻,但蒙古其他几路部队的进展还是顺风顺水。因为宋朝只有一个孟珙。
孟珙救得了江陵,却救不了汴京、救不了光州……
塔斯轻松地进了汴京。这里曾是宋朝的首都,又曾是金国的都城,现在划归蒙古国的版图。
昆布哈还在围攻光州。他攻这个地方已经几个月了,而且还有史天泽助阵。
史天泽并不比他的哥哥差。他在这次战斗中,总是冲在最前面,即使大家累了,他仍然大砍大杀,最后拿下光州,再拿下复州,然后再打黄州。
然而在黄州,史天泽碰到硬骨头了。这个硬骨头就是孟珙。两下一接触,高下立判,史天泽被打得连连后退。幸亏孟珙这时的部队不多,而且需要他去救援的地方太多了,似乎哪个地方都需要他一样。
史天泽和昆布哈打不过孟珙,便带着部队转攻安丰。
哪知,安丰也有硬骨头。这块硬骨头叫杜杲。
杜杲是标准的官二代,他的老爸当过江西提点刑事狱。他靠着老爸的关系最后成为江淮制置使李珏的属下。
杜杲虽然是官二代,又靠关系成为国家干部,但绝对不是花花公子。嘉定十二年(1219年),金兵围攻滁州时,他奉命带兵去救援。在与金兵的激战中,他的脸被射了两箭,血流满脸,看上去很恐怖。但他仍然受伤不下火线,继续指挥战斗。大家看到老大都这么拼命了,因此都玩命地打,终于把金兵打退。这一仗,他让大家知道,不是所有靠关系的人都是低能儿。于是,他被提拔为江山县丞。从这些事例就知道杜杲打仗肯定是一把好手。他虽然此前也反对赵范他们的激进,但他知道,讲和也只是拖延时间的一种无奈手段而已。蒙古兵肯定会打过来的。
因此,杜杲早前就做好了准备。
他先把军民都转移到淮城,然后在四周设了一个埋伏圈。
史天泽带着部队杀上来时,打死他也没有想到,这样一个地方也会有埋伏。当他的部队进入埋伏圈时,宋兵大喊大叫着杀上来。蒙古兵一下都懵了。结果当然大败而逃。因为杜果的部队不多,虽然成功设伏,但并没有得以重创敌人。
史天泽不服,又卷土重来。
这一次,史天泽用火炮攻城。他专门瞄准城楼开炮。
杜杲早有准备,哪个地方被火烧毁,他就立刻补上。补得多了,杜杲突然来了灵感,居然发明了一种用实木架起的移动木楼,十分高大,可以直接放在护城壕沟边,上面开有小窗,可以从小窗上放箭。楼与楼之间都用横木连接,士兵完全可以在上面健步如飞,调动起兵力来,十分灵活。而且这种木楼比城楼更加坚固,制作又十分简易。他一下就做了几百个,布置成防线,哪个楼被炮打了,马上就换上一个。弄得史天泽不得不叫停了火攻。当然,他只是叫停了火攻,并没有停止进攻。他组织了一支敢死队,奋不顾身地攻城。这些敢死队员都身穿十多层牛皮做成的厚甲,连头部都包住,只露出两只眼睛。杜杲又临时发明了一种小箭,然后组织一批神箭手,专门用小箭射这些敢死队员的眼睛。
史天泽哭笑不得。天下居然有这样的弓箭。但敢死队员的眼睛一被射,哪还能攻城?
这个办法不行,史天泽就又想了一个办法,就是运来大量的石头,在安丰护城河上直接填出二十七道坝桥。这是个很笨的办法。但蒙古军经常用这个笨办法取得胜利。现在史天泽祭出这个战术,看看杜杲还有什么招。很多办法看起来笨,但实用。
杜杲知道,这个不能取巧了。他下令士兵们冲出去,拼死也要夺取那二十七道坝桥,然后死死守住。
史天泽愤怒了,继续死磕。他自从当蒙古兵的高级将领到现在,从没吃过这么大的亏。现在居然被杜杲搞得束手束脚,实在太没面子了。
史天泽只顾自己的面子,却没有想到,杜杲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宋朝的援军已经开到。
这支援军的带头大哥叫吕文德。吕文德的名字像个秀才,其实他是个不折不扣的肌肉男。他当兵前,靠卖柴火维持生活。有一次,他丢了一只鞋在街上,被赵葵看到了。赵葵看到这只鞋足足有一尺八寸,不由得傻了眼,认定穿鞋人绝对是个暴力型的男人,于是就去找他。当赵葵来到吕文德的住处时,吕文德正好打猎回来。他背着虎鹿各一只进门。赵葵当晚就让他当了自己的手下。吕文德当兵之后,多次立功,不断被提拔,现任池州都统制。
这次他跟很多部队一起跑来支援杜杲。其他的部队都还在后面,他第一个到达。吕文德一到战场,直接突破蒙古兵的包围,然后杀进城中。
城里的宋兵看到援军到了,士气立刻大涨。吕文德又告知城中的守军,外面还有很多援军将陆续到达。他们完全可以跟蒙古人直接对抗。
而史天泽和昆布哈对这些仍然没有知觉。这两人战斗经验丰富,长期打着胜仗,历来轻视宋兵。虽然攻黄州不利,攻安丰也不利,但他们仍然认为,只要再坚持,就可以取得完全的胜利。在蒙古人的字典里,根本没有宋兵的位置。
两人心中长存这个共识,于是就在这个城下,不断改变着进攻的方式。他们认为,手里掌握着这么多攻城战术,总有一款会适合打安丰的。然而他们用尽了所有的力气,用尽了所有的经验,安丰的城头仍然是大宋的旗帜。他们的人数比杜杲的手下多了差不多十倍,而城下死伤的人数却比宋多了很多倍。
不过,他们的决心还像开始时那样坚挺。
但宋兵的决心这时比他们更大。
士气飙升之后,杜杲和吕文德决定直接向蒙古军冲击,因为他们的援军也到达了。这两个人都是不怕死的猛人,带着城里所有的部队杀出,果然一路凶狠。
昆布哈想不到城里的这支宋兵被围困多日之后,还是这么生猛,更让他们想不到的是,宋军几支援军同时到达,内外夹击。他们抵抗不住了。
最后,昆布哈和史天泽只得宣布退出战场,代价是死了一万七千人。
蒙古国南下之后,从没有在战场上出现过规模如此巨大的死亡事例。然而他们却在安丰城下,在一个不出名的将领手下尝到了这个苦果。他们坚决不服气。一个文弱的宋朝,外加两个文弱的名字——杜杲、吕文德,居然把他们打得这么难看。
他们再打。
嘉熙二年(1238年)秋天,他们再来。
这次蒙古的带头大哥是察罕。
为什么不是塔斯?
因为塔斯死了。塔斯打仗猛,喝酒也猛,猛到什么程度?猛到窝阔台也为他提心吊胆的地步。你知道,窝阔台也是个酒鬼加色鬼。耶律楚材常常劝他不要把力气往这两方面发展了。但窝阔台不听。耶律楚材仍然干涉,拿着一只酒槽放在窝阔台的面前,说:“陛下你看看,连这个铁器都被酒腐蚀到这个地步,人的五脏六腑难道比铁更坚硬?”窝阔台仍然不听。窝阔台不听,并不是表示他不知道酒的害处。他跟所有的人一样,知道酒喝多会伤身体,喝得越多,后果越严重。比如他在塔斯南征回到和林之后,举行了一次宴会。在这个宴会上,他看到塔斯喝得大醉,就当场说:“塔斯已经被酒害得神魂消失了,他的生命不会长久的。”他说这话之后不久,塔斯就真的死了。于是,就由察罕当了主帅。在蒙古人心目中,谁当主帅都可以取胜,何况这次出征的军队特别多,号称八十万。
蒙古部队出征时,一路浩浩荡荡。旌旗猎猎,在肃杀的秋风中,更显凛冽神威。
这么多的部队出来打,当然不会去打安丰。安丰太小,而且杜杲已经不在那里了。杜杲取得安丰大捷后,被提拔当了淮西制置副使兼知庐州。他新的办公地点,就是庐州。
蒙古军进攻的目标也是庐州。
察罕这次的战略构想是很大气的,很有些当年铁木真借唐、邓取汴京的味道。他的意图是攻取庐州,然后占领巢湖,以巢湖为基地训练水军,然后渡过长江。只要长江天险一破,后面的事,就很简单了。
察罕及所有的蒙古兵都信心泛滥。他们没有理由不信心泛滥。上次昆布哈失败,是因为准备不足,而且是在黄州失利之后才转攻安丰的。本来就前途暗淡,不被全歼已经是万分侥幸了。现在他们已经做好了打胜仗的准备。
蒙古军开到庐州城下,没有直接攻城。而是按既定方针,又开工了个重大项目工程,在城外筑了一道六十里的土墙,外加挖了两条壕沟,想以此切断宋军的外援。上次他们就是因为被内外夹攻才被打败的。更重要的是,这次他们的攻城器械比上次多了无数倍。
可杜杲并不怕。蒙古军的土墙刚刚竣工验收完毕,他派出部队,一夜之间将之全部毁掉。于是,他下令炮击城墙。但杜杲对蒙古兵的炮击是很有经验的,便又祭起木楼大法。而且他还对木楼进行了升级,在木楼上也设炮台,跟蒙古军对射,玩起了炮战。
木楼比察罕的炮点高很多,居高临下,一开始就大占上风。
察罕只得再筑大坝,大坝比城墙还要高。察罕想看看,杜杲还有什么办法?
杜杲仍然有办法。他下令士兵们把仓库里的油拿出来,浇在柴草上,然后堆到坝下燃烧。居然把堤坝上的士兵全部烧跑。察罕突然发现城中竖起一个高塔,足有七层。要命的是,他发现塔上也装有炮台,杜杲一声令下,火光大闪,大块炮石砸在坝上,杀伤力十分巨大。坝上的士兵都被吓坏了,纷纷逃走。
杜杲等的就是这个时候。他令旗一挥,早已做好准备的吕文德率军冲出。蒙古兵哪想得到杜杲的战术居然这么厉害?一时被打得手忙脚乱,败逃而去。杜杲追出十里这才收兵。
察罕这才知道,不是宋兵不好惹,而是杜杲不好惹。有这样的将领守着,你不服都不行。虽然脸面丢尽,但他还是下令撤兵回去,再不撤估计就不是丢脸的问题,而是丢脑袋的问题了。
杜杲的这场胜利,打破了蒙古的一个巨大的战略构想。对于宋朝而言,其意义说有多大就有多大。于是,宋廷把杜杲再提拔一级,成为淮西制置使。
打仗似乎也有规律,你一仗打不得好,会接着有几个仗都打不好。
孟珙更难缠
蒙古兵在杜杲这边连吃败仗的时候,在孟珙那边也吃了几个大亏。
同样是去年十月,窝阔台派口温不花带着张柔率兵再进攻黄州。很多人都不知道口温不花是谁。告诉你,他就是铁木真弟弟别里古台的次子。张柔到现在仍然不服孟珙。孟珙对他曾有救命之恩,他也深知孟珙很生猛,但他对自己的实力还是很有信心的。这次虽然是口温不花作为主将,但他在军中发挥的作用是相当大的。
他们选择黄州作为打破长江防线的突破口是有根据的。这里的长江江面很窄,这个理由就足够了。张柔的大军一开到那里,立刻大肆掳掠船只。史蒿之虽然是顽强的主和派,但他接到蒙古兵进攻黄州的消息后,也急了起来,在第一时间派孟珙前来救急。千万不能让黄州落入敌手。只有这样,才有求和的本钱啊。虽说是求和,但谁都知道,和平不是求出来的,而是看实力拼出来的。
张柔抢到很多船只,然后顺着长江而来。
此时,孟珙的船队也正好开到。两个老朋友就在江面上相遇。
双方都不手软:打仗是国家大事,恩怨是个人小事。
孟珙用艨艟猛撞张柔的船阵。张柔抵挡不住。孟珙杀出一条血路,直接进入已经被包围的黄州。
黄州城里的宋军刚刚被蒙古兵打得大败,现在还在吓得发抖。这时看到援兵到了,而且还是孟珙来到,士气大振,都大叫:“吾父来矣!”由此可以看到宋军士气高涨的程度。
到了现在,大家都知道,孟珙手下可用的士兵远少于口温不花和张柔,而且孟珙又进入被围困的黄州,跟自动进入绝地没有两样。
张柔虽然被孟珙撞破了很多船,心里很疼很不爽,但看到老朋友进入绝境,也很高兴。
黄州原来是孟珙的老根据地,城防设施他比谁都清楚,而现在的情况他更是比谁都清楚。他进城之后,每天都跑到城头,督促大家做好防御工作。谁畏敌就砍谁。有四十几个士兵不信,被当场砍下脑袋。
宋军终于稳住了。
当然,光靠砍自己士兵来稳住阵脚,是保卫不了黄州的。要真正稳住阵脚,必须砍死很多敌人,取得一场战斗的胜利。胜利才是稳住阵脚的最有效的方式。
连张柔也没有想到,孟珙居然会在这样的情况下主动出击。
但张柔不得不佩服孟珙选取出击的地点。
孟珙选择作战的地点是江面。
这是蒙古兵绝对的短板。当年曹操的水军还见过大水,尚且被周瑜打得全军覆没。蒙古兵对水的认识只有比曹操更差。结果,蒙古水军被打得大乱,不得不退到回长江北岸。张柔用心搜来的几百艘船只,又全部如数赠送给老朋友了。至此,蒙古训练水军打过长江去的大目标宣告破产。
水里打不过孟珙,那就在陆地上玩吧。大目标实现不了,就去实现小目标。
口温不花下令在黄州东堤开辟新的战场。只要把东堤搞定,就可以切断黄州与水军的联系。没有了水军,孟珙就没有撒手锏,就会失败。于是,小目标仍然会转换成大目标。
孟珙能让他们得逞吗?他们能想到的,孟珙当然也能想得到。
他选派了一批精壮的士兵,组成敢死队,冲上去,大砍大杀,又把东堤夺了回去。
口温不花也有些急了。他突然发现,他的兵力远多于孟珙,但仍然不够用。于是,便不断地增加兵力。此时,由于西边开战,南边又开打,蒙古后方的兵力已经没有多少。于是,他们便抽调西域部队不断地前来增援。他相信,只要他如此坚持不懈地进攻下去,黄州就会一天比一天危急,最后就会被他打破。
他的想法好像很不错。但他忘记了,他面对的是孟珙。
孟珙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老实人。
他这次的任务是防守,但如果就这样待在城里天天挡着别人的进攻,这样的防守叫消极防守。消极防守的结果就是金国在蔡州城里的结果。他把部队分成七路,趁着夜里,悄悄出城,向蒙古兵的七座营寨发动夜袭战,结果六路获得成功。只有进攻张柔的那一路失败了。张柔松了一口气,总算是没有丢脸。
这次夜袭,蒙古兵虽然没有受到很大的损失,但军心却大乱起来。
口温不花和张柔觉得自己怎么老是这么被动,打到现在还没有取得一场胜利。他们不再玩花样了,直接大炮轰城。
但当时大炮的威力并不是很大,除了声势很隆重外,破坏力却很有限。他们猛轰几顿,把黄州城楼全部轰了一遍,但孟珙很快又补上。刚打下几个缺口,士兵还没有爬到一半,宋兵又把缺口死死地堵住。蒙古兵只能看到城头,无法爬上城头。
张柔又想到一个办法,既然面上不能打败你,那就搞地下工程。他下令士兵们挖地道,把地道挖到城里。
张柔只想到地道战的妙处,却没有想到这么个大工程,隐蔽性很差。孟珙看到蒙古兵在挖土方,马上就意识到对方要玩地道战。他目测了蒙古兵挖地道的方位,然后在城内相应的位置再筑起一道城墙,并在那里预先挖个大坑,还给这个大坑起了个很宏伟的名字:万人坑。
这一切,口温不花不知道,张柔也不知道。他们只想到自己挖人家的墙脚,却没有想到孟珙也在给他们挖坑。
当蒙古兵宣布地道工程竣工时,口温不花下令地道战开始。
大批蒙古兵进入地道,向城里冲过去。他们以为,只要冲到城里,便可以大砍大杀,然后在城中开饭,大吃大喝之后,睡觉。他们也很累了。最先进地道的蒙古兵在走过一段黑暗的道路之后,看到前头大放光明,内心世界顿时被胜利在望的心情占满。
当他们以奔向光明的速度跑到地道口时,他们又有了一个崭新的发现:屹立在他们面前的居然是一堵更加坚硬的城墙。他们握着大刀,立马傻眼。这叫他们怎么过去啊?
然而,这还不是最后的发现。最后的发现是,他们城墙的前面,也是他们的脚尖前,还有一个又大又深的大坑。他们怕掉进坑里,想往后退。但后面的人都挤过来,于是,统统被挤进大坑。城外的指挥官对这些情况统统不知道,看到士兵们不断地进去,以为前面的指战员都已经冲进城里,在举刀砍人了。于是,把一队又一队的战士赶进城里。
在蒙古兵不断地挤进来填坑的同时,孟珙当然没有让城里的宋兵闲着。他下令大家不断地往万人坑里扔石头和檑木。这些东西落下去,谁砸不死算谁命大。
过了很久,张柔才觉得不对劲了。都这么久了,城里怎么没有喊杀声传来?这也太反常了。于是,他下令撤回来。这才知道,先前进去的子弟兵,全掉进了坑里。口温不花和张柔这才知道,打仗兵力多固然重要,但智商更重要。他们承认他们的智商比不过孟珙,然后收拾部队撤兵。据说,这次大战,口温不花带来的部队死伤了七八成,说是损失惨重一点不夸张。孟珙因为这次胜利,被任为京西湖北制置使,成为抗蒙战场上的主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02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