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公元前1年,汉平帝继位,太皇太后王政君再次掌权,恢复了之前被罢黜的丞相师丹的爵位,王政君为什么要恢复师丹的爵位呢?这件事的起因,是因为王莽把傅太后的坟给扒了。
怎么回事呢?
汉平帝九岁登基,因为年纪太小,所以由太皇太后王政君来辅佐,王政君再次上位之后,就把王莽给提起来给自己干活,王莽的地位就随着王政君的复起,再次登上权力巅峰,这个时候王莽当然是有仇报仇,有冤报冤。
于是王莽就想起了,在汉哀帝时期,王家被傅太后和丁太后的外戚欺压得很惨,怎么想怎么憋屈,于是王莽给王政君提了一个建议:“不如我们将傅太后和丁太后的坟墓给挖了吧,这两个女人不配受万世敬仰,我们把他们的印玺取出来,改为民间礼仪埋葬。”
明显这个招数挺损的,人家都死了,还要把人家的坟给刨了。
但是令人没想到的是,王政君同意了。
之后,王莽就真的将傅太后和丁太后的坟墓给挖出来了,这件事除了之后,因为傅太后和丁太后以及她们的外戚欺负的人太多了,朝野上下的人们都激动了,大快人心啊,这件事办的简直太解气了。
在加上傅太后和丁太后的外戚犯下的过错,和留下的把柄也很多,于是王莽就开始名正言顺地清算这两大势力都留下的帐,并把之前被冤枉被排挤的官员洗雪冤情,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之前的丞相师丹。
为什么师丹最先被召回朝廷呢,师丹为什么在王政君和王莽的心里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关于师丹,我们要在后面慢慢讲。
师丹,字仲公,琅琊东武人。师丹在年少的时候,就拜匡衡为师了,匡衡就是那个凿壁偷光的读书人匡衡,虽然匡衡后来变成了一个贪官,但是不可否认的史,匡衡的学识是够资格做教书的。
最开始的师丹通过举孝廉被任命为郎官,后来师丹也不知道犯了什么罪,就被免官了,关于师丹被免官的原因,历史上是没有记载的。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后来汉朝换了皇帝,师丹再次得到了做官的机会。
那时在汉成帝刚刚继位不久,朝廷经过大换血,很多职位都空缺出来,急需人才补充朝廷官职,于是向民间征集有才能平行端正的人才,而师丹通过家乡的举荐,再一次被推到了长安,补充为博士。
可以说,师丹是经过两次举荐做官的,众所周知,汉朝时期的察举制,是有巨大缺陷的,从地方举荐上来的人,大部分都是受到世家豪门垄断的,很少有那种真的有实力的人,被举荐上来,如果被举荐上来的那个人真的有实力,那么就说明,在这个被举荐的人上位之前,已经被某一股势力拉拢,提前站好了队,才被推上位的,不然一个人怎么会连续两次被举荐上来呢,而且师丹还是被皇帝罢免过的人,这种举荐本身就是危险的。
师丹再次上位之后,通过努力的工作,先是被调到东平去做太傅,后来经过丞相方进,孔光的举荐,回到长安做了御史大夫,后来又做了少府,光禄勋,侍中,师丹在长安一时间炙手可热。
在整个汉成帝时期,师丹都深受汉成帝的信任,信任到了什么程度呢,就是汉成帝临终前,将师丹留给了太子刘欣做老师,这就是托孤,将师丹安排在一个最容易上位的位置,同时也将皇位继承人托付给了师丹,这对于一个臣子来讲,这就是莫大的信任了。
后来师丹果然不辜负汉成帝的信任,跟太子刘欣培养了深厚的师生关系,太子刘欣也就是后来的汉哀帝,后来汉哀帝继位,任命师丹为左将军,封关内侯,令尚书事,不久王莽辞官,丞相一职空缺出来,汉哀帝就让师丹接任丞相一职,有加封师丹的爵位,封为高乐候,之后有升任大司空,位居三公,很得汉哀帝的信任。
看明白了没有,师丹站的队,是儒生的队伍,所以这个事情就简单了,大概率就是,师丹之前是匡衡的学生,所以通过匡衡上位,后来师丹无意中犯了错,匡衡没有保师丹,师丹就出局了。
后来汉成帝继位,儒家学派,想起来被匡衡弃用的师丹,见师丹是由真才实学的,于是将流落民间的师丹召到自己的队伍里。
其实在汉朝,儒家学派的地位虽然被汉武帝推到了一个最高的位置,但是因为外戚势力的存在,也就是狼多肉少,儒家学派在朝廷中,不断的被打压,皇帝的宗亲和外戚,以及外戚都需要培养自己的势力,儒家学派这个时候,就显得格外的碍事,因为儒家学派随机应变又都不站,所以就影响了其他势力培养自己的势力。
对于其他势力来讲,儒家学派是可以利用的,也是跟自己争夺利益的对手,所以三者之间一直处在不断相互碾压的关系。
对于皇帝来说,儒家学派其实是一股非常稳定的力量,他可以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培养出人才来帮助自己处理政务,平衡关系,所以皇帝在临终前都会提拔,他认为最有出息的儒学代表在辅佐未来的皇帝。
西汉末年,历经几代奇葩的君主之后,汉朝进入了极端腐败的时期。各地世家,豪强,官僚,富商都按照各自的方式,疯狂地占有土地,这就导致平头百姓手里的土地越来越少,百姓的生活得不到保障,各地百姓生活困苦,怨声载道,严重的官商勾结,伤天害理的事情也会发生。
百姓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渐渐地没有办法生存,严重的人家,只能卖身为奴,沦为奴婢才能活命,这就是阶级矛盾爆发的前兆。
然而这些情况,上层官员也是知道的,这些人家惨案发生在民间,且数量不少,根本瞒不住,而这些抢夺土地的人,也都是神仙打架,背后各自有大山,而他们之所以这样肆无忌惮,是因为坐在皇位上的那个人,根本不太在乎百姓的死活。
当时的皇帝是汉哀帝,那么汉哀帝为什么在去管管百姓呢,因为汉哀帝自己活得也艰难,很痛苦,他逃不开,做皇帝逃不开,所以汉哀帝只能将所有事都推开,躲起来花天酒地,醉生梦死。
汉哀帝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
汉哀帝上位之前,父亲早亡,傅太后跋扈,将汉哀帝从生母的身边夺走,独自抚养,这就使汉哀帝被迫成为了一个失去父母的小孩,战战兢兢在祖母的淫威下生活,傅太后哪里会教养孩子,她只会用的脾气,吓唬汉哀帝,让汉哀帝长成一个缺爱,安全感缺失的软骨头。
可想而知,汉哀帝在傅太后的手下过的是什么样水深火热的生活。
汉哀帝上位之后,本来以为做了皇帝之后,他就自由了,没想到,头顶上有了四座大山,这四座大山分别是汉元帝原配妻子太皇太后王政君,汉成帝妻子皇太后赵飞燕,汉哀帝的奶奶皇太太后傅氏,汉哀帝的母亲皇太后。
这四个女人在汉哀帝上位之后,就开始朝汉哀帝伸爪子,想要从汉哀帝的碗里捞一点肉吃,最开始汉哀帝就老老实实地给,可是后来傅太后以及各家外戚越来越过分,汉哀帝渐渐感觉到了厌烦,但是也无力改变现状了。
于是汉哀帝就开始不管不管的逃避现实,彻彻底底的做一个昏君了,其实这也是人之常情,可是皇上不急太监急啊。
首先急的就是下面的百姓,人家都会活不下去了。其次就是下面忠君爱国的臣子,他们头脑清楚,目光长远,他们知道,如果土地兼并的问题在得不到控制,国家就会乱,严重的农民都会起义造反,诸侯也会趁乱打劫。
问题是,这点大臣把现状和可能发生的未来走向都告诉汉哀帝,汉哀帝他不管啊,汉哀帝听了这些之后,认为大臣们小题大做,对这件事情不以为然,这怎么搞,没法搞啊。
最开始,师丹辅政不久之后,就发现了这些问题,于是就联合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等大臣提出限制土地兼并,限制畜养奴隶等方案。
但是他们没有想到,汉哀帝根本听不懂,或者是不想听,针对这么大的事情,汉哀帝给出的答案是,现在不便处理,等以后再说吧,这个意思。
师丹等人都傻眼了,因为在他们这些儒生眼里,汉哀帝就不该是如此的反应,但是其实,汉哀帝的这个反应很正常。
为什么呢?
首先,汉哀帝搞不定他上面四座大山,一个都搞不过,他自己都自身难保。
其次,汉哀帝土地兼并问题的背后是升层阶级垄断,这里的上层阶级是谁啊,不就是高官权贵,和外戚,豪强吗,顺着这些人往上翻,就会发现,涉嫌土地兼并的人的背后,就是这些汉哀帝身边的外戚,高官,世家,等人,傅太后的外戚他不敢管,汉哀帝亲妈丁太后的外戚他更不敢管了。
如果汉哀帝挑这跟他没关系的人管了,也不公平,那么就会出现新的问题,这样一来,汉哀帝发现,他根本不敢管,也不能管,甚至说根本管不起,管了之后的事又怎么办呢。
所以汉哀帝只能装死。
这就让儒生们很无语,如果皇帝没有处理这件事,那么问题只会愈演愈烈。但是没办法,师丹等人只能任由事态发展。
但是事情并没有结束,因为师丹,孔光,何武等人在这件事中站在了,外戚的对立面,而且之后也不断地去和外戚互殴,虽说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但是官场有时候是血腥的,很多人在后面,兜兜转转,还是因为被外戚排挤,最后被免官,甚至铲除了。
比如师丹,就因为触怒了傅太后,被免职了。
说起来,这件事也是比较荒唐。
傅太后在汉元帝时期备受汉元帝宠爱,到了最后,汉元帝因为宠爱傅太后,几乎动了想要换太子的想法,就因为王政君是个原配正妻,王政君的儿子刘骜是嫡长子,傅太后的孩子就算比刘骜好上一百倍也做不了太子,因为这,傅太后怨恨了王政君好多年。
后来汉成帝没有孩子,汉哀帝继位了,傅太后以为,自己已经站在了和王政君平起平坐的位置,但是礼节上,傅太后见到王政君还是要行礼,傅太后认为自己还是矮一级。
那么傅太后就想怎么样才可以跟王政君平起平坐呢?
有了,加封号,加太皇太后的封号。
王政君不是太皇太后吗,如果傅太后也是太皇太后了,那么傅太后就跟王政君平起平坐了呀。
于是,傅太后就向自己的孙子汉哀帝刘欣要封号,那时候汉哀帝还是比较清醒的,在傅太后提出自己的要求之后,汉哀帝隐约觉得这个事情好像不太对,于是就召集大臣开会,去问一下大臣们,这个事情对不对,可行不可行。
结果,汉哀帝刚提出这个意见之后,就遭到了很多大臣的一直反对,反对的原因很统一,那就是于理不合的同时也与礼不合。
是这样的,王政君的尊号之所以是太皇太后,是因为,王政君的丈夫是汉元帝,王政君是汉元帝的原配正妻,按照名分顺序,王政君自然就成了太皇太后。
但是傅太后她只是一个妾室,在汉元帝的时候,她只是一个昭仪,如果不是傅太后生了一个男孩,傅太后根本不会有太后这一称号。
一个皇帝怎么可以有两个皇后呢,这是不合理的。
另外,如果王政君死了,那么汉哀帝可以将傅太后以汉元帝继室正妻的身份封为太皇太后,虽然这也是不太合适的,但是也算名正言顺。
但是问题是,人家王政君没死,人家好好活着呢,你傅太后就要抢人家的位置,这就不合礼法了。
于是一大波的儒臣,就很耿直地反对,结果,一大波的而儒臣因此被罢免,其中就有师丹。
为什么会被罢免说得对的大臣呢。
因为汉哀帝是个软骨头,汉哀帝即使知道自己的奶奶傅太后是不对的,她是在无理取闹,汉哀帝也没有这个骨气去反抗傅太后,最后,汉哀帝封傅太后为皇太太后,勉强算是和王政君平起平坐了,这事才算完。
但是傅太后是一个小心眼,倚老卖老的人,她怎么会放过那些人呢,于是傅太后想法设法的胁迫汉哀帝将师丹等人给罢免了。
师丹被贬官之后,就回了老家养老去啦。
过了很好几年之后,汉哀帝去世,汉平帝继位。王政君再次拿到了辅政太后的位置,重新让王家站在了权利巅峰,又铲除了傅太后和丁太后的势力,认为有些冤屈的儒臣可以任用,于是将师丹召回来,洗脱冤情,恢复爵位重新任用。
只不过等师丹再回到长安的时候,已经年迈了,在封侯不久,就去世了,谥号节候。
而王莽为什么要任用已经年迈的师丹呢?
首先,欣慰师丹是丞相,又是儒臣,名望高,为师丹洗脱罪名,是一件收买人心的好事。
其次,只有将这些曾经反对傅太后的臣子重新召回来,才能合理化王莽挖傅太后坟墓,对傅太后余党赶尽杀绝的事实。
最后,朝廷需要用人,需要收买师丹这样儒生代表。虽然儒生没有什么背景,但其实,儒生有实力,能够辅佐一个国家往好的方向走,王莽需要师丹,也需要儒臣。
师丹一生很少犯错,即使身处乱世,遇到昏君,师丹也在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改维护公平正义,维护百姓的利益,缓解阶级矛盾,维护汉朝统一和国家政治,所以最后,师丹活的了一个相对比较好的结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0 12: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