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粮食年产首超1.4万亿斤!再上历史新台阶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12-14 16:00: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碰碰词儿工作室

粮食年产首超1.4万亿斤!再上历史新台阶

粮食年产首超1.4万亿斤!再上历史新台阶

粮食年产首超1.4万亿斤!再上历史新台阶

粮食年产首超1.4万亿斤!再上历史新台阶

粮食年产首超1.4万亿斤!再上历史新台阶

粮食年产首超1.4万亿斤!再上历史新台阶

又是一个丰收年!

今年我国粮食总产量14130亿斤,首次站上1.4万亿斤新台阶,再创历史新高。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丰收答卷!

1.4万亿斤,是季季接续的努力。每年的粮食生产分为夏粮、早稻、秋粮三季。今年,三季的成绩单都可圈可点。看夏粮,产量2997.8亿斤,比上年增加74.8亿斤,近9年中增产最多;看早稻,产量563.5亿斤,连续4年稳定在560亿斤以上;看秋粮,面积稳中有增,大面积单产提升成效明显。

1.4万亿斤,是高位增产的丰收。2015年至202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已经连续9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首超1.4万亿斤,这份来之不易的丰收答卷,意味着预期目标顺利完成。粮食总产量在高起点上实现新突破、再上新台阶,进一步夯实了国家粮食安全根基,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份沉甸甸的丰收答卷背后,是政策措施有力,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今年,中央财政加大对粮食生产支持力度,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现了全覆盖,提高小麦、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推动粮食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一系列强农惠农举措有效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种粮农民收益。

这份沉甸甸的丰收答卷背后,是科技支撑给力,激活单产提升关键变量。今年,玉米单产提升工程接续实施,大豆单产提升工程启动;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强创高产关键技术推广,加快高性能农机装备升级……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集成,推动大面积均衡增产。今年夏收小麦亩产提高了10公斤,单产提高幅度为近五年最大。从全年看,预计单产对粮食增产的贡献超过八成。

这份沉甸甸的丰收答卷背后,是各地落实党政同责、环环相扣,各部门同心协力、齐抓共管,亿万农民辛勤耕耘、苦干实干。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共同推动实现了我国粮食生产高位再增产。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应当看到,尽管粮食产量已站上新台阶,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粮食供需仍处于紧平衡状态,确保粮食稳定安全供给的弦一刻也不能放松。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加快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千方百计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让大国粮仓更加稳固。

粮食年产首超1.4万亿斤!再上历史新台阶

科技

粮食年产首超1.4万亿斤!再上历史新台阶

科技正成为“三农”发展最大增量。我国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逐步建立起全球最完整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数字农业、智慧农业驱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农机

粮食年产首超1.4万亿斤!再上历史新台阶

我国是世界第一农机生产和使用国。2023年,农作物生产机械化作业面积超75.7亿亩次。高端智能拖拉机、北斗辅助驾驶系统等高性能农机(具)广泛应用;丘陵山区玉米播种机、轨道运输机等实现“有好机用”;设施巡检机器人等智能农机装备打破国外垄断。

高标准农田

粮食年产首超1.4万亿斤!再上历史新台阶

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推进,耕地质量不断改善。据了解,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亩均粮食产能增加10%—20%。各地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把更多符合条件的农田改造成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筑牢“藏粮于地”的物质根基。

农业农村人才

粮食年产首超1.4万亿斤!再上历史新台阶

人才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我国乡村人才队伍质量结构持续改善,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投身乡村、逐梦农业蓝海。2012—2023年,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数量累计达1320万人,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力量。

良种

粮食年产首超1.4万亿斤!再上历史新台阶

我国加力推进种业创新攻关,扎实推进种业振兴五大行动阶段性任务落实落地。全国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95%,畜禽、水产核心种源自给率分别超过75%、85%。一批高水平种业创新平台加快建设,种业领军企业成长壮大,产学研用一体化育种创新模式持续完善。

绿色优质农产品

粮食年产首超1.4万亿斤!再上历史新台阶

我国深入推进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持续增强粮食及重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加快应用,越来越多绿色优质农产品摆上城乡居民的餐桌。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粮食年产首超1.4万亿斤!再上历史新台阶

带动农民、连接市场、引领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充分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目前,全国纳入名录系统的家庭农场近400万个,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214.5万家、联合社达1.5万家。社会化服务提质扩面,持续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乡村产业

粮食年产首超1.4万亿斤!再上历史新台阶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我国积极培育壮大数字农业、订单农业、休闲农业等新业态,释放现代农业发展潜能。各地依托资源优势、对接市场需求,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特色农业产业持续提高现代化水平,全国森林食物年产量超2亿吨,约70%的肉蛋奶和52%的养殖水产品由设施养殖提供。

重访

科研人员的新项目

“项目组正继续进行大豆耐密性、耐旱性的性状搜集,为下一步亲本选配做准备。”

——2024年3月19日本报第二版《创新技术 智慧育种(春耕进行时)》

“肥不够,有些缺铁了。”观察完一株豆秧,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博士高华伟记在本上。

又是一年南繁季,海南三亚日头正烈,这是高华伟最忙的时候,“种业科研,就是要追着太阳跑。”每年冬春,种业科学家都会来到海南,繁育作物、加速育种。

“今年我们的耐盐碱大豆项目取得一些成果,有1500份材料正在江苏等地种植、鉴定筛选。”高华伟介绍,团队正在进行新种源创制及新品种选育,几天前又种下约100亩的大豆种子,科研项目随后开展。

“希望能培育更多优良性状和品种的大豆,把‘油瓶子’牢牢握在自己手里。”高华伟说。

农资店的新打算

“农业生产新变化不少,要想卖好农资,得研究产品、紧跟市场。”

——2024年3月24日本报第一版《一家农资店账单里的升与降(春耕进行时)》

忙碌一天,冬肥基本售空,杨福财关上店门,边补齐货架,边联络调货,“农忙接近尾声,再备4吨肥料就够了”。

在贵州贵阳乌当区马场村,杨福财经营农资店15年,服务周边五六个村寨。“农忙结束,也要关注新技术、新产品,更好为顾客提供服务。”杨福财尽可能推广效果好、成本低、污染少的新型肥料,积攒下好口碑。

新的一年,杨福财希望去田间推广更多新技术、新产品,“贵州山多地碎,但这几年高标准农田建成,我要跟上农业现代化的步子,尝试小型机械出租业务。”

科技小院的新计划

“传播农技,要先走下讲台,站在村民角度考虑问题。”

——2024年10月20日本报第三版《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劲头足足的(秋收进行时)》

五六碟米饭刚焖好,软糯莹白,散着饭香。“这是我们的大米样品。”冬日里,吉林农业大学教授、前郭水稻科技小院指导专家凌凤楼和学生们在学校实验室里忙得火热。

将米饭放进食味计检测,数值越高,品质越好。通过分析样品,师生们可以更了解适合当地的水稻品种、施肥方式、采收时间。12月底,他们将带着最新成果回到位于吉林松原的科技小院,更有针对性地为农民开展技术培训。

今年,前郭科技小院带动超千户农民,实现水稻每公顷增产约100公斤。“明年我们还要帮农户分析市场,让优质大米卖得更好。”凌凤楼说。

老麦客的新愿景

“老蔡把机器看得比啥都金贵。”

——2024年6月24日本报第二版《麦客走四省,追着麦熟跑(三夏进行时)》

“叮叮当当”,左手持灯探照,右手扳动螺丝,家住湖北襄阳南漳县武安镇的农机手蔡华,在自家小院仔细检修收割机。

“农闲时排除故障,农忙时才能派上用场。”蔡华说。

今年,收完本地小麦,他和妻子追着次第成熟的麦浪,在湖北、河南、山东等地收麦24天……年底一盘算,各种营生赚了10多万元,能办几件“大事”。

趁着以旧换新好政策,购置些大件。厨房装修,建材和电器不能少;汽车降价,国家补贴,还要提辆新车。

明年,蔡华60岁。“‘工龄’20多年了。”他笑着说,“趁身子骨硬朗,我们接着去收麦!”

粮食年产首超1.4万亿斤!再上历史新台阶

报道来源:《人民日报》2024.12.14 第5版

人民日报记者 朱隽、孙海天、苏滨、刘以晴、强郁文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国家统计局

版面责编:殷新宇、蒋雪婕、祁嘉润、郭雪岩、张安宇、韩文榕、张曾

本期责编:刘莉莉、罗彦、任彤彤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14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单产增小麦单产首次站上300公斤台阶
...补贴力度也进一步加大。单产增小麦单产首次站上300公斤台阶今年,全省夏粮单产达每亩271.9公斤,比上年增长3.3%。其中,作为四川夏粮的主要角色,小麦表现尤为突出,成为夏粮
2023-07-25 06:40:00
粮食产量创新高彰显中国饭碗分量 大国粮仓根基稳固
...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基础上,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何以再丰收?在于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强化科技支撑,全面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稳面积是实现粮
2024-12-14 10:04:00
广西大力实施三大行动 助推全区粮食单产创历史新高
...总产“三增长”,粮食总产量时隔7年后重新站上1400万吨台阶,单产更是创历史新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平南县水稻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区丰收景象。自治区农业农村
2024-12-22 13:13:00
农业现代化江苏答卷:粮食总产连续10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
...业综合收入超过1000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3万元台阶。△新闻发布会现场粮食总产连续10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粮食产量实现“新提升”。江苏坚持把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2024-02-29 00:48:00
粮食产量有望迈上新台阶(权威发布)
...报农业农村发展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粮食产量有望迈上新台阶(权威发布)本报记者 郁静娴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制图:张丹峰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进一步夯实,乡村全面振兴取得积极进展
2024-10-26 06:08:00
...典型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推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姜楠说。 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保障粮食安全,还要强化政策支持,提升农民种粮和主产区抓粮积极性。2
2023-12-22 07:41:00
今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13908.2亿斤(新数据 新看点)
...历史新高,增产177.6亿斤,粮食产量连续9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尤其是全国300个粮食大县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单产提升贡献率达73%。今年,在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情况下,粮食生
2023-12-12 06:24:00
...能提升计划,主攻大面积单产提升,为粮食总产量再上新台阶夯基垒台。扩大黑土地保护实施范围,建设高产稳产现代化良田——“田块变大,土壤改良,每亩地增产30斤。”桦川县腰林子村,8
2025-03-18 05:50:00
江苏:2024年力争新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000个
...治理示范镇18个、村181个;同时,全省农民收入迈上“新台阶”,据统计,2023年江苏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3万元台阶
2024-02-28 16:56: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河北一洲肿瘤医院质子中心:为复发垂体瘤患者点亮希望
从2013年确诊垂体瘤到2023年接受质子治疗,十年的时间里,邓女士经历了两次复发、两次手术、一次放疗,以及无数的药物与检查
2025-09-04 11:35:00
一块隔夜西瓜引发长期腹泻 六旬市民一月暴瘦五公斤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张玉榕 通讯员 高莹 朱珊)吃了500克隔夜西瓜后,63岁的蔡女士陷入长达一个月的噩梦:一天腹泻十多次
2025-09-04 08:38:00
国家级专家团队赴黔义诊,解6名患儿“手足之困”
8月29日清晨,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门诊大厅还透着微凉。一岁男童明明(化名)被父母紧紧搂在怀中,小手蜷曲,双眼懵懂。他自安顺远道而来
2025-09-03 23:01:00
烽火岁月中的医者担当——贵州医科大学与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的黔中往事
近日,国务院公布第四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图云关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纪念园” 成功入选。去年,北京协和医学院与贵州医科大学在这里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
2025-09-03 23:01:00
健康向黔·医者仁心——群众身边医卫工作者故事 涂贵兰:做好检验人,把好质量关
在医学的浩瀚世界里,有这样一群默默无闻的“侦察兵”:他们虽不直接面对患者,却凭借精准的检测结果为临床医生提供关键的诊断依据
2025-09-03 17:17:00
9月3日,晚安!多彩贵州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脚步踏过山涧,拾得鲜嫩的鸡枞,菌帽裹着山野潮气。清水冲净菌上泥星,与切块土鸡同入砂锅。文火慢熬间,汤香渐渐漫开
2025-09-03 20:15:00
习水县老年大学举行2025年秋季学期开学第一课暨思政讲堂
又是一年开学季。9月1日上午,遵义市习水县老年大学到县大剧院(宣传文化中心)举行2025年秋季学期开学第一课暨思政讲堂
2025-09-03 21:28:00
仁怀市老年大学举办2025年秋季学期家庭教育分享会 助力“银发学员”当好新时代“智慧家长”
9月1日,遵义市仁怀市老年大学2025年秋季学期家庭教育专题分享会在学校多功能厅成功举行。本次活动旨在发挥老年大学作为老年人终身学习主阵地的作用
2025-09-03 21:58:00
仁怀市老年大学AI智能应用班级正式开班 银龄族踏上智能科技新旅程
9月2日,遵义市仁怀市老年大学迎来又一创新举措——AI智能应用班级正式开班授课,吸引了众多老年学员踊跃报名。该班级旨在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2025-09-03 21:59:00
桐梓县新站镇退休干部党支部开展“情暖童心 关爱留守”慰问活动
近日,遵义市桐梓县新站镇退休干部党支部到新站镇关仓村开展“情暖童心 关爱留守”慰问活动。支委成员与村干部深入走访留守未成年人家庭
2025-09-03 21:59:00
四川广元女儿节嗨购会人气爆棚 朝天特产成“香饽饽”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冯举 □ 曾媛)“这个核桃味月饼太酥了,再给我装两盒!”“麻辣鸡的红油香味太馋人,必须带几份当伴手礼
2025-09-03 18:58:00
量子手环号称让植物人苏醒,AQ:假的!淘宝:下架!
AI打击虚假医疗广告再立功!近期,蚂蚁集团旗下AI健康应用AQ发布《打假黑板报》,直指在老年人群体中广为流传的“量子手环”为虚假宣传
2025-09-03 13:35:00
2022级2班萌厨小队“小厨神”成长记
从计划到实践,从厨房新手到自信小厨神,这个暑假的成果,超乎想象!济南高新区康虹路小学三(2)中队的萌厨小队,在这个假期之初立下了“成为小厨神”的Flag
2025-09-03 15:00:00
80余载信仰如灯,歌声依旧嘹亮——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95岁退休老党员杨志彩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记者登门采访95岁的老党员杨志彩。听老党员回忆属于他们的热血青春
2025-09-03 15:24:00
别被前列腺增生吓住!走出认知误区,越早干预效果越好
多数前列腺增生患者都会有此疑问——“这个病是不是一定得手术治疗啊?”在中老年男性中,这样的焦虑很常见,不少人觉得“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病
2025-09-03 1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