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春日初暖,蓄势待发。
刚过去的隆冬,作为我国最大的磷肥生产企业,贵州磷化集团分布在省内外的化肥基地设备开足马力运行,生产现场格外热闹。当前,我国粮食主产区渐次开启春耕备播,企业已为春季化肥供应做足了准备。
伴随贵州磷化集团第5套湿法净化磷酸单体设备的投用,该企业凭借净化磷酸200万吨年产能坐上业内“头把交椅”;产品此前还获得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荣誉,实现了从初级产品向高端电池材料的华丽转身。量质齐驱,映射出企业精深加工的领先水平。
按照全省“一核两区”(以贵阳贵安和“开阳—息烽”“瓮安—福泉”两大磷化工产业基地为核心,铜仁及黔西南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聚集区)规划布局,企业的产品版图不断加入新成员:磷酸铁、磷酸铁锂、碳酸锂、无水氟化氢、六氟磷酸锂……抢抓新能源产业风口扬帆起航,贵州磷化集团新能源电池材料及原辅料产能已达280万吨。
贵州磷化集团黔南基地
瞄准现代化肥、精细化工、新能源电池材料“三大赛道”,贵州磷化集团延伸产业链、拓展创新链,做“精”磷化工、“链”动新动能,在“富矿精开”中体现资源消耗的效率,持续让价值产生的边际产量大于资源消耗的边际增量。
“富矿精开”是贵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抓住“链主”企业这一关键,我省加快凝聚合力,形成规模优势和集聚效应,通过“富矿精开”闯出一条发挥能矿优势、壮大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新征程上,天宽地阔。胸怀“国之大者”,优化产业布局,贵州磷化集团将“强”和“优”放在首位,把加快建成世界一流磷化工领军企业与推进“富矿精开”战略举措有机结合,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新篇章作出新的贡献。
做优资源配置
“以十年为一个观察期,我们的年均采矿量保持在1400万吨左右,矿耗不变,利税倍增,去年的工业产值更是首次突破500亿元大关。”贵州磷化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何光亮说。
不论是矿产、资金、人才,优化资源配置始终是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必答题。作为行业龙头,贵州磷化集团的作答至关重要。
春节过后,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富矿精开”推进大会,明确要聚焦精准配矿推动资源优化配置,坚持向优强企业配、用市场方式配、朝产业协同配,不断提高配置的针对性、协同性、规范性。
优化资源配置刻不容缓。春节过后,贵州磷化集团以冲刺姿态,成立了贯彻落实《推进磷资源高效高值利用实施方案》工作领导小组,并专设资源保障、创新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安全绿色转型4个工作专班,主抓政策执行、落地。
贵州磷化集团年产三万吨磷酸铁厂区全景
明晰方向,精准发力。在资源保障方面,贵州磷化集团将加快研究提出增强企业矿产资源可持续保障能力的初步思路,让“精开”的矿藏成为产业发展的基石。
企业的资源优势和产业规模,应当转化为高效整合多方资源的硬实力。早在2023年8月,我省因势利导、统筹谋划,通过在贵州磷化集团搭建省磷资源集中采购供给平台(简称“贵磷集采”平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经过近半年的努力,“贵磷集采”平台于2024年1月15日正式上线。
打开平台,招商引资政策、磷及初级产品目录、“贵人服务”、贵磷定制、行业动态、项目建设、集采中心等7大功能,有效发挥了原矿及初级产品的优势,实现了资源的快速配置。
“目前,平台入驻新能源企业9家、供应商企业5家,根据先期‘保供、保价’的原则,提供5%的优惠幅度。作为平台的集采运维方,我们将致力做好‘服商、稳商’工作,塑造资源要素‘强引力场’,让链上企业能够用好市场共赢发展的红利。”贵州磷化经贸供应链有限公司董事长赵邦杰说。
对企业而言,市场在哪里,哪里就是机会,而机会与挑战并存。充分的市场竞争,可以将优势资源导向优强企业,并产生“1+1>2”的效果,提升资源配置与企业发展的契合度,才能有效提升产业的发展能级。
从实际看,平台让有实力的企业做到“手中有矿、心中不慌”,还能有效引导优质资本入局产业发展,提升资源供给对需求的适配性,更好实现优矿用好、呆矿用活、劣矿用足。
强化产业协同
“从产业形态上看,我们的‘主链’就是磷及磷化工,把磷的附加值越做越高,已成为推动经济效益递增的重要力量。”何光亮说。
看产业源头,贵州磷化集团加快探索推进磷矿资源探采选、加工、存储、运输、回收全过程绿色化,探索建设全层开采、坑口选矿、尾矿充填一体的绿色矿山。
企业还围绕提高磷矿资源开采回收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推进中低品位磷矿及尾矿综合利用和加大钙、氟、硅、碘、镁等伴生资源利用,开展课题研究和专项攻关,实现磷矿资源的全要素高效利用。
眼下,贵州磷化集团氟硅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包立华紧盯无水氟化氢生产设备运转,他说,链上保供不能有一丝差池,因为上游的稳产将为集团生产六氟磷酸锂提供原料保障。
春节后,贵州磷化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1万吨/年六氟磷酸锂项目首批4条生产线已全面投产,从磷化氟硅科技公司运来的无水氟化氢将继续价值化利用,该项目让我省新能源电池材料氟系电解液领域的行业空白得以填补。
贵州磷化集团六氟磷酸锂生产项目
“氟在磷矿中的占比仅为3%,加工为无水氟化氢再制成六氟磷酸锂,实现了产业向高端化的跃升。”何光亮表示,基于同样的开采代价,依托企业世界首创的无水氟化氢技术,形成了更高的伴生资源利用率,也让企业形成了显著的竞争优势。
磷化工不仅能与氟化工耦合出新品,磷酸“跨界”还能助力煤炭实现从燃料到原料的高值利用。在贵州磷化集团的磷煤化工基地,煤炭先被制成液氨,再和磷酸经过系列反应,最终产出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的磷酸一铵、磷酸二铵。
紧扣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标准,贵州磷化集团推动“湿热并举、酸盐协同、有机无机并重”发展战略有序实施,湿法净化磷酸产品作为关键中间产品供应的全球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也为贵州磷化集团切入新能源赛道占得先机。
2021年,贵州磷化集团正式与宁德时代合作,聚焦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双方共启前瞻性布局:磷系正极材料及前驱体、氟系电解质、动力电池回收等板块相继落地,并推动从电池材料、动力电池到新能源汽车的全产业链集群逐渐成势。
2023年,贵州磷化集团的精细化工、新能源材料对收入的贡献率首次超过60%,“主链”实现了向价值链中高端的有效延展,并成为一块我省资源精深加工产业招强引优、聚链成群的“磁石”。
贵州磷化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厂区
去年底,贵州磷化集团与南通江山联合建设新材料及电子化学品项目,加快磷与氯碱、硅产业耦合发展。项目达标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约344亿元,对助力我省打造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磷资源精深加工基地具有积极意义。
2024年,贵州磷化集团将持续以“内部培育+外部集聚”的“双路径”发展战略,加快招商引资,促进产业协同发展,使“5351”产品工程有序落地。
锚定千亿级目标,该集团将加快形成50万吨无水氟化氢、300万吨湿法净化磷酸、100万吨电池材料前驱体、100万吨饲料级磷酸盐、100万吨高端特种肥、100万吨磷煤氟精细化学品、1000万吨磷石膏综合利用能力,并以头雁之姿促进“资源—材料—产品—产业”深度融通协同发展。
引领技术创新
经过7次重大工艺整改和120余项次技改,联系高校开展药剂技术研究,广泛查阅书籍、文献寻找技术灵感……贵州磷化集团终于将过去只能少量用于制黄磷的a层矿用活用精。
如今,该集团每年可消耗a层矿原矿近200万吨,产出精矿130万吨,a层矿精矿占比由27.63%提升至30.48%,a层矿精矿指标倍半氧化物小于2.8%以下,倍半氧化物降幅大于20%。
选矿技术的新突破是企业科技创新图谱中的关键部分,开采、选冶环节的高效利用,诠释了“富矿精开”的科学内涵,为下游精深用矿打下扎实基础。
贵州磷化集团中低品位磷矿石国家重点实验室
不仅如此,过去一年,贵州磷化集团科技创新实招连连——
举办首届创新大会,表彰创新成果88项、优秀专利4项、优秀科技工作者30名,兑现奖金1162万元;
启动实施首批科技创新“揭榜领题”榜单项目,16个课题立项进入实施阶段,多项“卡脖子”难题取得阶段性成果,项目奖金最低100万元;
全年研发项目计划立项247项,研发投入达19.33亿元、投入强度为3.72%;
制定下发《贵州磷化集团科技创新考核办法及2023年考核细则》《科研开发管理规定》《科技创新奖励管理办法》《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管理办法》等,完善了该集团的创新体系;
用好省级百千万人才引进指导意见、人才蓄水池管理办法等政策,多途径吸引高层次人才。
通过强化创新主体地位,贵州磷化集团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推进“富矿精开”的“最大增量”。
新的一年,贵州磷化集团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备受关注——
按照相关部署,将瞄准战略性、引领性共性技术需求,组织实施产学研深度融合专项行动,打造研究平台或创新联合体,夯实基础创新能力;
实施关键技术创新工程,推动磷矿选矿技术、磷矿酸解工艺等更新迭代,推动萃余酸梯级化利用取得新突破,促进化肥产品增品种、提品质;
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不断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力争在智能矿山、智能工厂、智慧园区建设上取得成效;
实施高端产品创新发展工程,加大高附加值磷化学品的开发力度,通过自主创新或合资合作等方式,逐步探索开发高性能、高附加值系列磷化产品。
贵州磷化集团技术人员巡检
“资源是有限的,创新能力是无限的。”何光亮表示,贵州磷化集团正在进行一场围绕创新发力的系统性变革,并加快形成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同步推动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的“1+4”创新体系,通过创新的方式突破工作中的瓶颈障碍,真正实现以创新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
风急浪高,唯创新者进。抓创新顶层设计、搭成果转化平台、整合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各领域资源……贵州磷化集团这艘全球磷化工“航母”以创新加码,打破了“船大难掉头”的束缚,跑出了向“高”攀、向“新”进、向“绿”行的加速度,并将迎着星辰大海继续破浪而行。
“数”看磷化发展
★2023年,贵州磷化集团工业产值首次突破5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5.89%,实现收入519.38亿元、利润30.04亿元,连续3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
★湿法净化磷酸产能突破200万吨,生产规模及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从磷矿加工过程中回收重要资源,其中碘、氟资源加工无水氟化氢技术为世界首创,无水氟化氢产能即将达到21万吨;
★2023年,生产新能源电池材料及原辅料189万吨,精细化工、新能源材料对收入的贡献率首次超过60%;
★项目建设投产方面,投产1万吨/年六氟磷酸锂项目首批4条生产线,投产全球首套年产30万吨高温无水石膏装置,建成投用全球最大的磷石膏制酸循环经济项目;
★磷石膏产业化路径再获新突破,综合利用磷石膏737.12万吨、综合利用率达80.73%,磷石膏产业化消纳170.13万吨、占总消纳量的23%,产业化消纳水平继续保持行业领先;
★2023年研发项目计划立项247项,研发投入达19.33亿元、投入强度为3.72%;成立2个专家委员会,拥有行业唯一的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及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19个;累计授权专利达2392件、主导或参与制定标准156项;
★2023年生产化肥493.63万吨,其中磷酸一铵、二铵429.04万吨,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生产任务,四年位居中国化肥百强榜首位,助力我国粮食生产“二十连丰”。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管云
编辑 李雪雪
二审 陈露
三审 岳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0 20: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