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南湖晚报
求职要先交纳体检费和饭卡押金?
一男子虚假招聘被判刑
N晚报记者 戴瑞雪 通讯员 海萱
在网上找工作,海宁的小杰(化名)接到了浙江某股份有限公司抛出的橄榄枝。“体检费220元、办理饭卡押金300元…… ”一天班没上,小杰先后被索要了500多元钱。钱交了,可对方却兑现不了承诺,小杰始终没能进到企业上班。招工为虚,诈骗是实!近日,海宁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杨某有期徒刑1年9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8万元。
网上求职
一天班没上先交了500多元
去年5月,正在寻找工作的小杰在海宁某招聘网站上看到了一则招工信息,于是添加了联系人的微信了解详情。对方自称姓杨,是浙江某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管理人员,需要招聘几名车间工人。
“网上简单交流了一下,我觉得工作内容和福利待遇都蛮不错的。”一上来就遇到了满意的工作,这对着急找工作的小杰来说,可谓是意外的惊喜,两人约好见面进一步详谈。
随后,杨某将小杰约到公司门口,但以非员工为由不让进入,两人就在门口交流了起来。一番交谈过后,小杰对杨某深信不疑,表示愿意入职。杨某表示,入职前需要先体检,小杰必须先交纳220元体检费,以及入职后的饭卡押金300元。小杰不疑有他,立即向杨某转账520元。
两天后,小杰准备按照约定时间去医院体检,却突然接到杨某电话,对方称医院体检设备突发故障,让小杰延期体检。小杰越想越觉得有问题,于是报警。
19名求职者被骗
就业路上要小心避“坑”
法院在审理中查明,小杰的遭遇并非个例。
2023年2月至5月期间,被告人杨某通过网络社交软件、日常生活结识以及在微信公众号发布虚假招工广告等方式,与数名求职的被害人取得联系,且自称是浙江某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车间管理人员。凭借自己曾经有过的车间工作经验,他对工作内容侃侃而谈,让求职者信以为真,之后便以体检费、饭卡押金等名义,骗取钱财。
通过这种方式,被告人杨某骗取了包括小杰在内的19名被害人钱财,共计8617元,所骗钱财全部用于个人挥霍。此外,2023年1月至2月期间,他还以介绍废品收购生意为由,骗取被害人段某的信任,以交纳保证金的名义,骗取段某钱款22000元,以及采用明借实骗的方式骗取段某钱款6000元,共计28000元,所骗钱财均用于个人挥霍。
法官提醒:广大求职者要牢固树立安全防范意识,通过正规招聘渠道获取招聘信息,避免黑中介、陌生人介绍。应聘工作不需要任何费用,如果遇到要求交纳保证金、培训费等情况,可直接向招聘主体核实,或进行实地察看,以确认招聘信息和招聘主体的真实性。同时,切勿将身份证等有效证件随意交给他人,更不能随意将钱款交予他人,以免蒙受经济损失。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6 11: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