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谢缵(214—282年),字伯登,陈郡阳夏县人,魏晋大臣,东晋名相谢安的曾祖,陈郡谢氏开基始祖。
勤奋好学,选为太学生。毕业之后,跟随大司农桓范做事。高平陵政变时,阻止桓范外出。得到太傅司马懿重用,授典农中郎将,负责屯田事务。西晋太康三年去世。
人物生平
谢缵生活在东汉末期到三国,出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九年(214年)。曹魏建立以后,推选上洛阳太学,毕业以后,担任魏明帝曹睿的大司农府官员。
曹魏齐王芳正始十年(249年),发生高平陵之变,太傅司马懿趁曹爽兄弟随曹芳拜谒高平陵发动政变,关闭洛阳城门,并奉郭太后诏命大司农桓范行中领军事,接管中领军曹羲的军队。桓范正要应命,但他的儿子以皇帝在曹爽那边,力劝桓范投奔曹爽,桓范最终改变主意要到高平陵。出行时大司农属官包括谢缵全部都劝阻桓范,但桓范不听,单骑出城,劝曹爽挟天子移师许昌,对抗司马懿,曹爽不听,最后被控以诬告谋反之罪而送交廷尉,桓范与曹爽等人并为一党,一同处死,并诛灭三族。
谢缵没有牵连,作为司马懿是同乡,提报任典农中郎将。据《通典》职官典说:典农中郎将、典农都尉、典农校尉并曹公置。《魏略》曰:典农中郎将,太祖(曹操)置,秩比二千石(属于五品高官),魏晋时期曾任典农中郎将的毛玠、任峻、司马昭、杨肇等人,均非等闲之辈。
主要成就
当时魏蜀吴三国争霸,司马懿派谢缵常驻长安(曹魏的西都),教民耕种,岁岁五谷丰登。种树艺桑,处处绿野平畴。
谁能统一天下,还未可预卜。除了兵强将勇,谋略得当外,还必须有充足的粮秣供应,即俗话说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典农中郎将于东汉末年建安初,曹操从枣祗之议置,实行于屯田地区,掌管农业生产、民政和田租,职权与太守相埒。据考“典农中郎将”系官名(见《资治通鉴·献帝建安元年》),胡三省注引《魏志》:“曹公置典农中郎将,秩二千石;典农都尉,秩六百石或四百石,典农校尉,秩比二千石。”典农中郎将与典农校尉实即屯田太守,凡农业、田租、民政,无所不管。都尉则相当于县令或县长。魏末改典农中郎将、典农校尉为太守,典农都尉为令、长。
诸葛亮六出祁山,但终因粮草不继而撤兵,而谢缵任魏国的典农中郎将后,兵强马壮,粮草充足,最终打败了吴、蜀两国,三分归为一统,谢缵功不可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09 14: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