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历朝历代中,明代一些皇帝的表现让人感觉着比较另类,比如大明嘉靖帝朱厚熜等。
朱厚熜在位时间长达四十五年,治国理政的业绩乏善可陈。不过,他的驾驭、管控臣子的能力却不容小觑。
一、紧握大权,不受摆布。
朱厚熜既没有汉高祖朱元璋等那样的废寝忘食,日夜操劳;也不像玄孙朱由校等那样受人摆布,大权旁落。这,通过嘉靖初年的“大礼仪”之争,就可知略知一二。
内阁首辅杨廷和等拥立朱厚熜称帝后,要把武宗朱厚照和世宗朱厚熜的堂兄弟关系变成亲兄弟关系,也就是另给朱厚熜找一个“亲爹”,于是,引发了一场长达数年的“大礼仪之争
。
最终,嘉靖三年(1524年)三月,明世宗朱厚熜勉强同意尊称自己的父亲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母亲为“本生母章圣皇太后”;内阁首辅杨廷和被削官为民。
在“大礼仪”之争中,张璁等人与杨廷和集团进行了抗争,赢得了朱厚照的敬重。作为没有东宫旧僚班底的朱厚照,也发现了自己所要依靠的真正力量。
随之,朱厚熜借助“大礼议”之争构建起了属于自己的人事格局,这是明世宗朱厚熜最大的政治收获。
二、不务正业,抓“大”放“小”。
朱厚熜在位四十五年(1522至1566年),有二十七年不上朝议政。他每天的主要工作是炼丹、祈福、读青词等。
一般情况下,一国之君,倘若如此的不务正业,恐怕是要丧权辱国的,但是朱厚熜并没有。对于国家大事,他还是有数的。他守住了祖宗的基业、大明的社稷。
那时,长城以北的蒙古鞑靼部不断侵扰边境。嘉靖二十九年,蒙古鞑靼越境兵临北京城下,大肆掠夺,史称“庚戌之变”。
此种情况下,朱厚照召集兵民及四方应举武生守城,并飞檄召令诸镇军兵勤王。鞑靼退去之后,因整个“庚戌之变”期间,“诸州县报所残掠人畜二百万”等,朱厚照追究了相关人员的罪责。
可以说,朱厚熜是一个治国、玩乐两不误的皇帝。他之所以能这样做,是因为他认为,日常的行政管理、赋税收支、军事调度、工程运作等,都是应该由臣子们去处理的事情,对他朱厚熜来说都是小事。
因为,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问题,而都是一些具体操作的实务。
三、立足根本,管控群臣。
朱厚熜认为,他只要掌控好任免、奖惩官员的权利就可以了。官员们在打理国家事务的过程中,梦寐以求的是升官,心惊胆战的是罢官。
因此,只要抓住这个“根本”,就可以“垂拱而治”,就可以视天下于近前,控天下于股掌。
但是,拥有了生杀大权,不等于会用。就朱厚熜的执政过程来看,他是会用的,而且用得非常好。
1、弹性使用严嵩。严嵩刚刚被重用时,曾经遭到多数朝廷官员们的弹劾:不但索贿于下,而且向宗室、封疆大吏直接或变相索要财物等。他的儿子,更是张狂得很,四处活动,为所欲为。
朱厚熜知道后,却故意在大庭广众之下,向严嵩咨询政务,而且就是严嵩的回答不得体、不像回事,他也表示欣赏。如此这般多次以后,对严嵩的攻击、弹劾,就渐渐不了了之了。
但是,朱厚熜对严嵩并不是听之任之,并不是无条件地信任,而是经常地敲打他、警示他。
当朝野上下都认为朱厚熜对严嵩言听计从时,他却故意不征求他的意见,就安排一些国家事务;或者有意识当众反对他的合理意见,让严嵩碰一鼻子灰,处于尴尬境地。
这样一来,严嵩只能对朱厚熜俯首帖耳。
2、大力表彰徐伟。嘉靖四十四年,朱厚熜病重,太医徐伟奉旨前往诊治。
当时,朱厚熜坐在龙床上,袍服垂地。徐伟见了,迟疑不敢前进。朱厚熜就问他为什么不走过来。徐伟说,皇上的龙袍在地上,臣不敢进。
徐伟为他诊治完成后,朱厚熜就下了一道诏令给内阁,大力表扬徐伟。说徐伟的言行最能体现他对君父的忠爱之情,因为他说的是“皇上的龙袍在地上”,而不是“皇上的龙袍在地下”。
本来地上、地下,对于一般人来讲是没有区别的,但在朱厚熜那里却有了天大的区别——地上,人也;地下,鬼也。
徐伟听闻了朱厚熜的旨意后,当时就吓出一身冷汗,惶恐不已。内阁的官员们了解了详情后,也是惊诧不已,暗自警醒自我。
朱厚熜虽不是很用心于国事,却非常懂得如何做皇帝。可以说,他是一位深得帝王之术真谛的皇帝。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1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