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三峡日报
三峡日报讯(通讯员韩毅、吕贞贞)患者脑部深处有个芝麻大小的动脉瘤破裂出血,为完成“大海捞针”般高难度手术,宜昌三峡中心人民医院伍家院区医生运用手术机器人精准指路,成功切除动脉瘤。日前,患者康复出院。
据介绍,39岁的曹女士突然出现头晕、头痛、呕吐的症状,检查发现脑部中央有一个2毫米左右的假性动脉瘤破裂,并造成脑室系统广泛积血,需要及时手术止血,否则曹女士将有生命危险。
曹女士的情况也让一家人惊慌不已,因为她的母亲和哥哥均在39岁时因脑出血离世,没想到曹女士也遇到了这个槛。
该院伍家院区神经外科二病区主任汪雷说,曹女士的情况不适合做开颅手术,因为瘤体太小,位置又深,开颅查找无异于大海捞针。因此,医生建议选择介入手术——在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监视下,通过外周动脉插入极细的导管到病灶,进行止血治疗。
2月7日,医生给曹女士做了介入手术,但由于曹女士脑血管非常狭窄,并且十分迂曲,介入导管无法到达病灶处,反复尝试后,只能撤管。
随后,医生再次对曹女士的病情进行了讨论,最终决定尝试在手术机器人导航下,运用神经内镜切除动脉瘤。
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由机械臂、控制台、成像系统等部分组成,能在人体腔道、血管和神经密集区域完成精细的手术操作,有着定位准确、手术创伤小、感染风险低和术后康复快的优点。
术前,医生们将曹女士的影像资料输入到机器人中,完成了手术3D成像及路径设计。2月9日曹女士在全麻下进行了手术。根据术前的设计,医生在她头顶部钻开一个2.5厘米的小孔,在手术机器人的实时指引下,按照设定路径,小心翼翼地将神经内镜送进颅内,很快便在显示器中看到了动脉瘤,顺利切除,一个小时便完成手术。
术后曹女士恢复良好,症状消失,第三天便可以下床活动,一家人开心不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8 07: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