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东南网9月15日报道(福建日报见习记者 庄紫怡 通讯员 黄平柳 陈震)
晚上7时,结束了一天工作,建宁县黄坊乡党政办干事朱虹吃完晚饭,开始了当周第一次的入户走访。她随身带的帆布包里装着记事本、手电筒和一堆杂物,还有帮腿脚不便的李奶奶代买的盐和洗衣粉,塞得满满当当。
这次走访的目的地是芦岭村。帆布包有点笨重,朱虹走得不快。她一路边走边看,哪家门前堆着垃圾影响村容村貌,哪里的路有坑洼影响村行安全,都认真记录。“有些问题可以直接到村民家里沟通,有些要报到乡里开会商讨解决办法。”朱虹说。
“作为一名乡镇公务员,整天待在办公室,哪怕真心想帮村民办事也觉得有距离感。入户走访后,跟村民的距离很快就拉近了。”平时略显腼腆的朱虹,讲起两个月前第一次驻村夜访的经历变得滔滔不绝。“紧张,超级紧张,手心里全是汗!”朱虹说,第一次记录村民的诉求时手都在发抖,“怕问不到点子上,更怕村民觉得我们是来走过场的”。
言语间,朱虹来到朱厚根老人的家门口,在屋檐下剥毛豆的老人热情地搬来凳子。“小朱又来啦,快来坐。”朱厚根的一双儿女长期在外务工,平日就剩他和老伴在家。
放下帆布包,朱虹一边帮忙剥毛豆,一边拉起了家常。
“大爷,最近身体怎么样?有啥需要我帮忙的吗?”
“还真有个麻烦事。”朱厚根指着门前的一棵枣树说,青枣熟了,想寄点给孩子们尝尝鲜,可自己骑不了车,也不知道去哪里寄快递。
“这个简单,您把枣子摘下来装好,通知我,我给您寄快递!”
“那先谢谢小朱啦。”
剥完毛豆,朱虹告别,朝着李奶奶家走去……
这样的夜访,朱虹每周要走两三回。从最初包里只有记事本,到如今塞满创可贴、感冒药、退烧药等常备药。这些细微的变化,见证着驻村夜访渐渐走进村民心里的过程。
今年以来,建宁县以驻村夜访为抓手,破解干部与群众“时间错位”难题。县委主要领导带头下沉,带动县直、乡镇干部每月至少两次夜间入户走访,与群众面对面拉家常、问需求、话发展,让驻村夜访成为发现群众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的“前哨站”。
截至目前,建宁全县党员干部累计走访群众7736户,为群众解决各类大小事1526件,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196件,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乡村一线得到有效解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9-15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