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李周:一粒种薯的8年攻关路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6-02 00:09: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昭通日报

记者 谭光吉

从20万粒种子里挑一粒,带领团队配制杂交组合200余个,筛选出优良高代品系300余份,引进和评价马铃薯新品种(系)100余个……

8年间,昭通市农业科学院高山作物所所长、高级农艺师李周用一组组数据刷新着对马铃薯新品种选育的执着。这背后不仅是他孜孜以求的科研梦想,更饱含着助力乡村振兴、端牢中国“饭碗”的赤子情怀。

打破瓶颈制约

2015年,中国正式提出“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马铃薯成为继水稻、小麦和玉米后的中国第四大粮食作物。也是在这一年,李周通过人才引进方式来到了云南马铃薯主产区之一的昭通。

昭通人管马铃薯叫“洋芋”,在粮食匮乏的时代,它承担着“救命薯”的角色。时至今日,马铃薯仍然是昭通人“粮、菜两用”的食物,是游子在外思乡时魂牵梦萦的乡愁味道。

昭通马铃薯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240万亩左右,约占全省种植面积的30%。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昭通马铃薯脱毒种薯普及率低、单产低、育种难,加工型马铃薯基本靠外地引进,产业发展滞后、产业链条短。

如何破解这些瓶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让“救命薯”真正成为群众的“致富薯”?来到昭通后,李周一直在思考和研究。

传统的马铃薯使用薯块种植,属于无性繁殖,经过一代代留种之后,马铃薯生长过程容易积累病毒,导致减产。李周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借助读硕士期间积累的资源,从国际马铃薯研究中心获得了原原种栽培技术资料,但要让理论变成实际并不容易。白天,李周团队要在实验室、温室大棚里做实验,开展无土栽培,管控温度、湿度,观察植株长势和各项生理指标变化,夜晚才有时间回到办公室整理数据、开会讨论。

在温室大棚里,李周指着一个中空的箱子说,无土栽培的种薯就被种在里面,枝叶在箱子顶上生长,根在遮光的箱子里垂落。这样可以对马铃薯生长所需的温度、湿度、空气等进行精准调控,根据马铃薯生长的不同阶段配备营养液,从而促进马铃薯原原种生长。与传统基质栽培相比,马铃薯雾培生产技术切断了土壤传播病害的影响,具有种薯质量高、大小可控、生产成本低、节约土地、生产效率高的优势。经专家测产,该技术培育的马铃薯原原种单株平均产量达42.8粒,是常规基质生产的10倍以上,显著提高了昭通市马铃薯脱毒种薯覆盖率,实现了品种结构的快速调整,并大幅提高了昭通马铃薯的产量及产值。

如今,昭通市马铃薯原原种雾培生产技术已进行成果转化,位于鲁甸县的生产温室作为2018年中国马铃薯大会、2019年第三届南亚东南亚农业科技创新研讨会的现场观摩点,向国内外专家展示了昭通市马铃薯科技发展成果。

研发品种“芯片”

“要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必须把我们的产业链拉长,加工型的马铃薯品种,就显得尤为重要。昭通地处乌蒙山的核心区域,高寒冷凉的气候特点非常适合马铃薯生长,但与之对应的是这里光照弱、湿度大,晚疫病(一种毁灭性的真菌病害)也会协同进化,外面的马铃薯品种引进来以后,整体的适应性、抗病性都会很差。”李周说,由于加工型马铃薯对于马铃薯的个头、淀粉含量、还原糖含量等有着高标准的限制,研发适合昭通本地生长的加工型马铃薯品种、攥牢种子“芯片”是必由之路。

然而,相对于水稻、玉米等二倍体作物,四倍体的马铃薯基因组成更为复杂,优质基因往哪个方向变化,重组之后会表现出什么性状,令人难以捉摸。李周和他的团队只能不断尝试、不断失败,失败了又再试……

苦心人,天不负。经过8年的攻坚克难,李周团队终于成功选育了昭薯12号,这个品种不仅具有抗病性好、适合做深加工产品等特点,还有高产的特性,平均亩产量在2.3吨,比常规的加工型马铃薯的产量增加了一倍,每亩能增加收入1200元左右。

这是产业和人才“双向奔赴”的结果。李周表示,近年来,昭通相关部门给予的支持力度很大,科研经费得到了很好的保障,他们只用潜心研究;在人才任用上,单位不拘一格选人、用人,刚到昭通不过3年时间,他就成为项目负责人,拥有了自己的科研团队。扎根昭通的日子里,李周参与了国家级项目和省、市及院立科研推广项目20余项,主持收集和改良马铃薯种质资源600多份,选育马铃薯新品种6个,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

“现在选育出来的昭薯12号是一个开始,我们会根据市场以及昭通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需求,选育出更多适合昭通产业发展的品种。”

征途漫漫,终点仍然遥远,但李周和他的科研团队已经看见了宝贵的“薯”光。他希望,在政府、科研机构、社会力量的大力推动下,有更多的农业科研人才投身到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在推进“马铃薯主粮化”战略中贡献昭通力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2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刘飞:把实验室设在田间地头
...飞顶烈日、冒风雨,把“实验室”设在田间地头,专注于马铃薯育种、抱窝栽培、微型薯集成栽培技术的完善与推广,依靠科技创新实践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经过多年研究,刘飞带领的团队掌握了一
2023-05-14 16:07:00
云南昭通学院建立党外知识分子网格化服务体系
...教师教育、红色文化“四张特色牌”,成立了苹果学院、马铃薯学院、文学创作学院、扎西干部学院(理论教学部),培养了一大批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特别是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昭
2024-01-08 11:48:00
鲁甸抢抓时令采收马铃薯
...报本报讯 (通讯员 马祥刚 马文升 锁 柱) 眼下,已到了马铃薯采挖季节,鲁甸县马铃薯种植户纷纷抢抓时节,采挖马铃薯。在水磨镇铁厂社区石板河村民小组,李庭肖流转了850亩土地
2023-10-31 00:14:00
鲁甸推进统防统治 抓实马铃薯病虫害防治
本文转自:昭通日报本报讯 (通讯员 蒋开鹏)当前,秋马铃薯进入晚疫病的高发期,鲁甸县全力做好今年的病虫害防控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7月30日,参加昭通市2023年马铃薯晚
2023-08-02 00:26:00
...靖安镇松杉村、碧海村、大耆老村呈现一派抢抓农时种植马铃薯的热闹场面。“今年准备种860亩马铃薯,农技人员提供技术指导,还对接企业上门收购,销路也不用担心。”松杉村西魁梁子马铃
2023-03-04 00:00:00
甘肃优质马铃薯品种家族再添新成员
本文转自:甘肃日报【乡村行·看振兴】甘肃优质马铃薯品种家族再添新成员——张掖市高台县马铃薯千亩示范田现场测产见闻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洪文泉 王思璇秋日的清晨,随着采收机驶过广阔
2023-10-30 04:24:00
为种业振兴贡献神农力量
本文转自:晋中日报神农科技集团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种业振兴贡献神农力量本报记者 周俊芳马铃薯是我国的第四大粮食作物,这种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于17世纪传播到中国的作物,又
2024-04-02 00:44:00
土豆还能变“大米”?全国首条生产线投产
...理化学家吴奇团队,整整耗时5年半的研发成果,标志着马铃薯全产业链有了新突破。近日正式投产的“土豆米”。巧家县融媒体中心供图中国是世界土豆主要生产国,在市场上,土豆除了被直接烹
2024-11-22 15:23:00
...合作社科技人员及管理人员170余人参加培训。培训邀请了马铃薯、玉米、中药材等方面的知名专家,以理论教学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期5天。专家将围绕高原特色农产品种植与加工
2023-11-09 00:14: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心灵导航》| 读懂青春期,做孩子的“同行者”而非“管理者”
青春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转折期,也是家校教育的“攻坚期”。如何实现家长与教师的同频共振,用科学方式陪伴孩子成长?11月10日
2025-11-11 18:10:00
一载新程 健康同行 | 青岛市公卫临床中心(高新院区)启用一周年大型惠民义诊活动诚邀您参加!
鲁网11月11日讯青岛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高新院区)自2024年11月20日启用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信赖与厚爱,值此高新院区启用一周年来临之际
2025-11-11 12:04:00
冬日健康补给站 解锁萝卜的隐藏吃法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冬日萝卜赛人参”的说法在坊间广为流传。萝卜,作为一种蔬菜,原产于我国,在各地均有种植
2025-11-11 10:17:00
营养到位 寒不侵体
气温忽上忽下,这种“青黄不接”的时节,最容易感冒、咳嗽、关节不舒服,尤其是老人、小孩和体质偏弱的朋友,更要格外注意。如何做好营养防护
2025-11-11 10:17:00
又一年柿子红!许我们“柿柿”皆如意!
福州连江江南柿子红了!许我们“柿柿”皆如意!
2025-11-11 10:40:00
秋冬换季更应注意食品安全,这份温馨提示请收好!
时值秋冬换季,火锅、药膳、烩菜等温热滋补的餐食成为餐桌首选。但气温骤降、空气干燥,各种致病微生物活跃,更应注意食品安全。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如下食品安全消费提示:
2025-11-11 10:47:00
“三问针法”针下减脂——一套神奇的道家“瘦身三针”
东城中医院针灸科许宁,副主任医师,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西医结合硕士学位,以其深厚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中医领域享有盛誉
2025-11-11 10:47:00
北京正中堂中医医院雷秀珍主任:湿邪是代谢病的\
雷秀珍,主任医师,传统医学师承老师,世界针联留学生老师。多年来一直从事科研、临床以及涉外医疗工作。研究的课题有《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临床观察》
2025-11-11 10:47:00
冠心病患者的全面健康管理
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甚至坏死而引发的一种常见心血管疾病。它主要是冠心病的管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患者
2025-11-11 07:08:00
远离痛风:饮食与生活习惯的调整
痛风,这一被称为“不死的癌症”的疾病,给患者带来了难以言喻的痛苦。其根本原因在于高尿酸血症,即体内尿酸水平持续升高,导致尿酸盐晶体在关节
2025-11-11 07:09:00
中国能建葛洲坝建设公司:跨国煮姜茶 中安青年共品文化情
11月7日立冬时节,万里之外的中国能建葛洲坝建设公司安哥拉凯凯水电站项目部飘起阵阵姜茶的暖香。中安两国青年员工携手烹制中国传统饮品——姜茶
2025-11-10 14:32:00
智启未来 共创新程 碧迪医疗与国控器械达成战略合作
作为全球药房自动化领域的领航者,BD Rowa™ 全自动发药机今年再次搭乘碧迪医疗“进博号”亮相进博会。BDRowaTM进入中国市场十余年来
2025-11-10 15:45:00
便血、腹痛别大意!君心肿瘤医院带你认清结直肠癌4大早期症状
结直肠癌作为常见恶性肿瘤,早期隐匿性很强。据临床数据显示,约80%的结直肠癌患者在早期并无明显不适,若未主动筛查,极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2025-11-10 15:46:00
石家庄市栾城区:紫小麦“17变” 深加工订单爆满
11月8日,在栾城区步行街的富硒紫麦坊旗舰体验店内,顾客檀先生正在精心挑选礼品。紫麦酒醇厚回甘,紫麦茶清香自然,无糖糕点酥香可口……在市场销售经理苏翠彦的推荐下
2025-11-10 17:03:00
除了正确认识,还能为抑郁症做些什么?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约有3.8%的人口受到抑郁症困扰,而在中国,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估算,患病率已达到2
2025-11-10 15: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