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南京高校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
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何洁姜静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对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总动员、总部署。连日来,南京高校师生通过多种方式认真学习全会精神,结合教学科研、求学问道实际展开深度交流。大家纷纷表示,将凝心聚力、勇担使命,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
持续提升高等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与贡献度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也是南京大学全面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承前启后的攻坚阶段。”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谈哲敏表示,面向未来,南京大学将加强与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对标衔接,高水平编制学校“十五五”事业发展规划,科学制定学校“奋进行动2.0”实施方案,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不断提升服务国家发展能力;聚焦在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上再创佳绩,下大力气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最大程度提升南京大学作为战略科技力量对国家发展的贡献度。
南京医科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胡志斌表示,学校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强化新医科建设,优化学科布局,不断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完善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医药卫生领域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担当,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平台建设,加强有组织科研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提升原始创新和服务国家战略能力,把办学优势转化为服务健康中国与教育强国建设实效,以更加昂扬奋进的姿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贡献南医智慧与力量。
“学校将凭借在气象、信息等学科领域的深厚积淀与特色优势,持续深化学科交叉融合,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致力于在气象、环境、信息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贡献智慧与力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陈海山表示。
将科研追求融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全会公报中多次提及“科技”与“创新”,让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印象深刻。“牢记使命,把个人科研追求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紧密结合,为实现宇宙探索的原创性、引领性突破,为将我国建设成为航天强国、网络强国贡献基础科学力量。”这是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副教授郝奇的心声。在这位“85后”学者看来,天文学高度依赖观测数据,正迎来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历史机遇。“人工智能+天文”研究体系,不仅是科研方法的升级,更是推动我国在深空探测、宇宙起源与演化等前沿领域实现原始创新的关键。
国家级领军人才、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马倩表示,自动化技术是赋能产业升级、催生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支撑。立足学科特色与国家战略需求,将聚焦智能控制、工业自动化、无人系统等关键领域,深化“从0到1”原始创新与“从1到0”工程转化,攻克行业“卡脖子”技术难题,推动自动化技术与航空航天、先进制造等领域深度融合。在人才培养中,将践行“总师育人文化”,通过项目式教学、科研实践赋能,培养学生系统思维、创新能力与家国情怀,助力拔尖创新人才成长。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的‘十五五’宏伟蓝图令人振奋、催人奋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院长周波涛表示,作为新时代气象人,将进一步依托“气候系统预测与变化应对”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平台,着力解决气象领域重大挑战和科技难题,强化原始创新,强力支撑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筑牢防灾减灾“生命线”;搭建产学研平台,推动气象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深化科教融汇,培育既懂科学又有家国情怀的创新人才,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建设贡献气象智慧与力量。
在新征程中书写新时代青年的青春华章
认真学习全会精神后,高校青年学生深感重任在肩,大家纷纷表示要将个人奋斗的“小目标”融入国家发展的“大蓝图”,不负时代不负韶华,永葆青春奋斗激情,在新征程中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青春华章。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叶睿政说:“全会擘画的‘十五五’蓝图中,‘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部署让我更觉使命在肩。”这位曾经全年无休、五地联调,参与航天领域科研成果研制的青年学子信念坚定。身为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研究生,他不忘扎根创新实践、响应国家急需,与团队共同研制出“星眸载荷”并搭载天舟八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用“立得住”的科研实力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未来,我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把个人追求融入强国建设伟业,在空天信息前沿领域深耕细作,持续书写新时代青年的无悔篇章。”他说。
“全会提出的‘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我们实验室团队的科研方向高度契合。”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刘鑫表示,从参与高精传感器研发到特种成像技术攻关,他深刻体会到原始创新的突破既需要“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坚守,更需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担当,“接下来,我和同学们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进一步锚定国家战略需求,校准个人研究方向,在光电测量、高光谱遥感等关键领域勇攀高峰,用光学工程的‘火眼金睛’赋能装备升级,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光电子领域的青年力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1-02 23: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