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高昕言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旨在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突发事件,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突发事件通常具有紧急性、危害性、扩散性等特点,还会产生涟漪反应或连锁反应。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史,突发事件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既有自然环境引发的,也有社会因素诱发的,还有突发事件本身并发的,但不管何种起因,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都不可小觑,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危害等,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应急机制,强化预测预防,细化处置流程,确保一有情况,能够第一时间有效应对、有力处置,全力把突发事件的影响危害降到最低。
时刻绷紧“思想之弦”,是防范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基点。所谓突发事件,顾名思义就是有不确定性或突发性,一旦存有松懈心理、侥幸心态,就有可能导致值班值勤失位、预警机制失灵、应急响应失效,从而在事件突发时应对不及,造成重大损失。要坚持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树牢极限思维,深刻认识防范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决杜绝麻痹心理,始终以“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责任感,注重未雨绸缪,做实应急准备,把事前预防和应急处置贯通起来,真正以“思想关”紧绷确保“防范关”筑牢。
注重强化“科技赋能”,是防范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要点。依靠科技增强防范应对突发事件的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是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的应有之义。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各类突发事件预判的精准度、应急处置的及时性等都有了显著提升。要充分借力现代科技手段,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遥感监测等现代技术,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综合分析和研判,预测发生和发展趋势,争取更多防范应对的主动性。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处置突发事件提供了新的有效路径。要适当超前布局大数据、大模型平台建设,通过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的分析比对,实现对突发事件发展趋势、救援资源力量分布、受灾区域人员流动等关键信息的实时监测,不断加强应急处置的体系能力建设。
有效凝聚“全员合力”,是防范应对突发事件的坚实支点。责任越压实,工作越落细。要进一步强化压力传导,拧紧责任链条,把工作责任压实到防范应对突发事件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努力用工作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安全指数”。突发事件涉及范围广、影响大,应对处置没有局外人。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应对处置的常识和技能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全员参与的知晓率、执行力,全力打赢防范应对突发事件的“全民战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2-28 14: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