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红色人物 | 杨近荣:临行前的嘱托
杨近荣
(1938-1967),孟河镇万绥石巷人,1958年参军,参加援越抗美战争,被评定为烈士。
口述人:杨兆荣
家中兄妹四人,我是老三,大哥杨近荣是老大。16岁时,大哥到上海学抛光手艺。父母每年去上海看望一次,给他带去些家乡的特产。大哥1958年当兵,那时他才21岁,家里人都不知道他去当兵,直到他到达部队,寄来一份信件,我们全家才知他已参军,成为了海军陆战队4443的一名伟大军人。父母听说他当了兵,特别高兴,我们全家也感到很荣耀。
1963年,他当了班长,一身军装回乡探亲,全家人都很高兴,这是他进部队的第五年,期间很少来信,家里无人知晓他的情况。回乡的一个礼拜里,他分别到几个亲戚家走访聊天,去看望外公外婆和爷爷奶奶,还有幼时的玩伴。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大哥,他一身军装,高大威武,我盯着大哥看了半天,熟悉又陌生。一家人围坐一堂,虽没有丰盛的饭菜,欢声笑语却不断。大哥去上海那年,我才5岁,对他没有任何印象。他回来时,我14岁,这是我们兄弟两相处的唯一一个礼拜,没想到他这次离家后,我们兄弟俩却阴 阳两隔。一周时间转瞬即逝,大哥得回部队了。临走前,他将我们兄妹拉到身边,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大哥不在家时,一定要孝敬父母,帮父母多干农活,守护好这个家。”我当时懵懂,一个劲的点头。
1966年,大哥在部队升任连级政治指导员。大哥在一线因战牺牲,年仅30岁。
大哥参军近10年,偶尔来一封信,信中也都是报喜不报忧。探亲后的几年时间里,我们全家都被蒙在鼓里,没有收到大哥的来信,也不知道他在部队过得怎么样。直到有一天,大哥所在部队的团长携两位士兵来家中慰问,当时带来了大哥生前的一身军装,还带来了2000多元抚恤金和三等功证书,我们才知大哥牺牲了。得知大哥牺牲的消息,母亲因受不了刺激当场晕倒,需旁人搀扶才勉强落座,父亲手抖的直抽烟,我们全家都陷入了极度悲痛的氛围。
团长向我们介绍了大哥在战场上殉职的过程。1966 年,因战争需要,大哥被调到中越边界,在海军陆战队高炮部队做炮兵,打仗近一年时间。在一次战役中,大哥冲锋陷阵在一线。战场上,子弹无眼,大哥的身体一半在掩体中,一半在掩体外,方便了解敌方动态。战役当天,大哥被美国空军扔下的子母弹弹片击中左脑,当时他虽戴着钢盔,但子母弹因威力大,弹力足,不经意间穿进了大哥的左脑门太阳穴。大哥当场晕倒送至医院抢救,两天后因抢救无效在医院去世。牺牲前,大哥已在上海找好对象,等战役结束,便 准备回乡结婚。人一走,也就没了联系。
1969年开始,烈属享有每月补贴,直到父母亲去世。送走了团长,我们为大哥举办了简单的入土仪式。母亲常年以泪洗面,全家在一段时间内陷入极度悲痛中。每年,我们都到新北区烈士陵园扫墓,缅怀大哥,表达我们的思念之情。
来源:孟河红色记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5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