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当接到这通电话
杭州桐庐人童维立激动了
他为这个电话已准备了3年多
“曾幻想过接到这个电话
只是没想到来得如此快”
跟以前参加过的救援不同
这一次童维立需要做的
就是躺着不断握紧手上的压力球
让血液能顺畅地流入血细胞分离机
最终采集247ml造血干细胞混悬液
为不曾谋面的患者送去救命的“种子细胞”
不到十万分之一的概率
为这个电话他准备3年
2020年,童维立离开了服役12年的东海海军舰队,转业回桐庐工作,得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正在招募志愿者,童维立想都没想就报了名,成为了全国340多万名志愿者中的一员。
2023年12月的一天,正在上班的童维立接到了一通电话,电话那头告诉他,配型成功了!可以开始准备捐献工作了!
童维立曾幻想过可能会接到这个电话,只是没想到,这通电话会来得如此快。毕竟,HLA高分辨配型相合的概率不到十万分之一。可能有的捐献者一生都接不到这通电话。
“接到电话时,我是真的非常激动。”谈及接到这通特殊的电话,童维立表示,从报名的那一刻起,他就开始准备,就等着接到电话的这一天。“我是一名军人,在部队时我用身躯保家卫国。现在,通过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生命,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奉献与守护,我觉得很有意义。”
1月19日,童维立住进了某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接下来的4天,他都在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做最后的准备。
4天时间,他打了9针动员剂,这种针的作用是将长期“驻扎”在骨髓腔中的造血干细胞部分调动到外周血液循环中,但随之而来的副作用则是腰酸背疼,类似感冒的症状,虽疼痛不至于锥心,但身体同样不好受。不过这也是正常的身体反应,一旦采集成功反应就会消失。
1月23日上午,童维立开始了真正的造血干细胞捐献流程。医护人员从他手臂静脉处采集全血,通过血细胞分离机提取造血干细胞,同时将其它血液成份回输到他体内。
整个过程持续了4~5个小时,童维立双臂都插着输血管,他需要保持握压力球的方式直到采集成功。23日中午12点30分,童维立完成了采集,最终采集了247ml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工作人员带着这珍贵的混悬液分秒必争赶赴患者的医院,送上这救命的“种子细胞”。
今年杭州首例捐献者
“爸爸又去救人了”
童维立是浙江省第988例、杭州市第304例、桐庐第6例捐献者,同样也是2024年杭州的第1例捐献者。他笑称,他与“88”这个数字颇有缘分,因为他出生于1988年的8月,又是浙江省第988例捐献者,这一次参与捐献,是十万分之一的概率,也是十万分之一的幸运。
“我的‘生命种子’可以在患者的身体里生根发芽,让对方重获新生,这是一种缘分,更是我的荣幸。”童维立躺在病床上略显虚弱,一旁的妻子方红妍眼中却是掩藏不住的心疼。
“一开始知道他配型成功的时候,我确实还有点担心。”方红妍坦言,得知丈夫即将捐献造血干细胞,她担心的是这次捐献会不会对他的身体造成影响,经过丈夫的科普与宽慰,耐心地向她解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先进性和安全性,她才渐渐放下心来。
说起丈夫,方红妍的夸赞可是一点也不吝啬。“从认识他的第一天起,我就感觉到他是一个勇敢乐观的人。这些年来,他参加马拉松赛事,成为救援队中的一员,各种救援行动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方红妍说,有时候在家等他吃饭,等来的却是他马上要去救援的消息,这对她与两个孩子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尽管丈夫经常不在家,但她却毫无怨言,因为她知道,丈夫做的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全力支持他就是作为妻子最好的回报。
自然,在孩子们的眼中,父亲也是一个英勇无畏的大英雄。童维立有一子一女,当得知爸爸这一次要去捐献造血干细胞时,两个孩子都骄傲地向同学表示:“我爸爸去救人了!”
“我住院这几天,孩子们都会打视频电话问我,爸爸身体好点了吗?什么时候回家?当然说得最多的还是一句‘爸爸好棒!’”孩子的夸赞让童维立暂时忘记了身体的不适,充满信心面对新的挑战,这一刻,他不仅是一名无私大爱的捐献者,更是一个好榜样,好爸爸。
综合:杭州发布、桐庐发布
来源:西湖之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5 15: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