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用真情呵护“最美夕阳红”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3-17 01:22: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大同日报

用真情呵护“最美夕阳红”

—记市家怡养老院院长马淑芳

□ 本报记者 董芳

“科学发展到今天,可以准确预测一个生命何时降临,却无法预料一个生命何时离开。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用真心真爱真情照顾好每一位老人,让他们的晚年生活得到满足,在精神上得到抚慰。”入围2024年第一季度山西省“中国好人”候选人的市家怡养老院党支部书记、院长马淑芳十三年如一日投身养老事业,把养老院办成一个幸福的大家庭,让院里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助、老有所乐”。

机缘巧合做养老

“第一次知道且接触‘护工’这个职业还是在2000年,当时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下半生会与之结缘。”马淑芳说,那一年,她父亲生病做了个大手术,但术后护理却把一大家子人难住了。所幸,在医生的建议下,他们雇了一位护工,困扰大家的棘手问题才得以解决。期间,她对护工这个职业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退休后,闲不住的她总想着“发挥余热”,找点事情做。源于对护工职业的了解,她发现一些空巢老人因子女不在身边,饮食起居无法得到及时照料;有的子女即使想尽孝心,但又忙于工作没有时间,不能很好地照顾老人,她便萌生了开办养老院的想法。从此,马淑芳“后半生”的人生轨迹彻底改变了。

2011年1月,马淑芳组建了我市第一家公建民营养老院——市家怡养老院。建院初期,由于缺少资金,工作人员少,她既当炊事员,又做护理员,院内大小事务都是亲力亲为。从那时起,她把养老院当成家,跟老人们同吃同住,这一住就是13年。每逢佳节,在万家灯火、家家团聚的时刻,马淑芳都是在老人身边度过的。对于她来讲,这里才是她的家,她离不开这些老人,同样院里的老人也离不开她。她的家人也特别支持她的工作,一直追随着她,一家人在养老院过年已经成了平常事。

“刚建院时,一共有两位老人。其中一位因工受伤,脾气因此变得很坏;一位双目失明,生活几乎不能自理。”马淑芳说,起初由于经验不足,护理过程中难免过犹不及。她清晰记得,双目失明的老大娘刚来时,她好几次半夜悄悄守护在大娘的床前,直到听到大娘均匀的呼吸声才敢放心去睡。大娘虽然眼睛看不到,但嗅觉却很灵敏。有一天,她刚俯下身去听,尚未睡熟的大娘闻到了她的气息,紧张地挥起了双臂,而未及躲闪,她的脸被顺势抓伤了……

护理经验不足就多参加培训,管理经验欠缺就常外出取经……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马淑芳在困难面前不畏惧,遇到挫折不气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一路摸索前行。两个月后,养老院步入正轨,老人越来越多,知名度也渐渐打开。

以院为家替尽孝

“大部分老人患有基础病,以心脑血管病居多,需要特殊护理,还有一些卧床病人、鼻饲病人、带导尿管病人等,则需要进行长期的、高难度的护理。这么多年下来,我和护理员都快成赤脚医生了。”这句话的背后,饱含着马淑芳和护理员们多少心血和汗水,只有她们自己知道。

养老院里的老人平均年龄在80岁以上,有三分之二是失能、半失能、失智老人,对待这些老人,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照护需要更多、更细致地关怀。2012年,78岁的刘大爷来院入住,他患有严重皮肤病,身上的皮肤类似蛇皮一样,腿脚疼得不能正常走动,而且血压也高。为了便于照顾,马淑芳就把老人安排在自己的隔壁房间。到处寻医问药,每天给老人敷洗、量血压……经过半年的悉心呵护,老人的病情有了明显好转。老人感动地逢人便说:“养老院就是我的家,小马就像是我的亲闺女。”

85岁的失独老人仝大妈,起初一切生活起居都是由侄女负责。入住养老院后,有一次无意中听到马淑芳在喊妈妈,老人当即就哭了。从那天起,马淑芳和护理员们全都从“仝大妈”改口为“仝妈妈”,每天陪老人聊天,无微不至地照顾老人的生活,在精神上给予更多的关心与关爱。每周洗澡时,还贴心地给老人洗头、搓澡、穿衣,让老人感受“女儿”的温暖。

照顾失智老人,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并不简单。有一位老人刚入院时睡眠不好,马淑芳就每晚和老人睡一间屋,依偎在老人身上轻轻地拍着老人的肩膀。“那时候老人就像个孩子,睡得特别安稳。”马淑芳说,半年下来,老人身体逐渐有了好转,对她也更加依赖,经常把她误认成自己的女儿。

“我是一名大夫,平时工作特别忙。不得已,最近两年只能把卧病在床的父亲送到养老院,并备好每天所需药物。护理员本可以按照我吩咐的剂量给父亲服用,但他们却极度认真负责,两年时间里,每天坚持测血压、血糖,严格观察父亲的身体机能情况,并适时提醒我给父亲合理增减药物剂量。有了他们的悉心照料,让我们做子女的很安心。”采访中,市民刘女士感慨地说。

老年人因退休、子女成人后离开、患病、记忆逐渐下降等因素影响,容易出现失落感、孤独感、不知所措等行为,严重的会形成心理疾病。“照顾老人,就像照顾小孩儿一样,需要哄。”马淑芳秉持“替天下儿女尽孝”的信念,每天花很大精力去关注每一位老人的情绪变化。为了和老人们更好地沟通,她不仅自己学习心理学,尤其侧重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还聘请专业心理学老师给员工讲课、做培训,及时疏导老人们内心的苦闷、孤独和焦虑。此外,还通过歌唱、舞蹈、康复运动、手工艺制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愉悦老人们的心情,每月给当月过生日的老人举办集体生日会,让老人们的精神生活获得极大的充实,减少负面情绪的困扰,找回生活的乐趣。这些工作如涓涓细流,无声地润泽着老人和家属的心田。

用心用情树榜样

“养老服务是良心活儿,得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为了更好地保证老人们的生活质量,马淑芳了解每一位老人的家庭情况、生活习惯、饮食喜好。对每一位入住老人,她都视作自己的叔伯长辈、待若父母亲人。对待腿脚不方便的老人,行走时要求护理员必须跟着搀扶;手臂不方便的,穿衣、系纽扣由护理员帮助;针对老年人牙齿不好、吞咽能力差的特点,每顿饭都搭配有稀饭和汤菜,荤素配置合理,满足每一位老人的营养和口味。在老人们眼中,她就是这样一位不是女儿、胜似女儿的存在,是老人们的主心骨。

马淑芳高度重视全院管理,不断推进管理工作规范化、细节化,积极完善全院制度建设,推进医养结合,引入专业人才,加强队伍培训,创新文娱活动。从生活照料到医疗康复,从硬件设施到文化建设,她倡导“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观,带领全院职工抓好队伍建设,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组织开展评比活动,激励员工争做老人的贴心人、知心人。

人之行,莫大于孝。一般情况下,80多岁的老人大多有好几个孩子,没工作的老人需要子女分摊各种费用,有时难免会遇到一些阻力;有工作的在分家产时,又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状况。有的子女多次来院里吵闹,老人苦不堪言。“每个人都会老,谁也不知道自己老了以后会是什么样子,虽然这些事本不在我们的职责范围,但将心比心,只要老人在院里一天,我就要对老人负责一天。”面对这样的子女,马淑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主动出面缓解家庭矛盾和纠纷,即使被对方骂得很难听也在所不惜。看到这一切,护理员都忍不住替她叫屈,但又从心底里钦佩她的处事方式。

人生短暂,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为了让一个个生命有尊严地谢幕,马淑芳在院里设立了临终护理服务,为需要的家属提供临终关怀,并在老人去世后,为老人提供擦洗、穿衣等服务。在院内去世的老人大多是马淑芳亲自送走的,她说这些老人跟她都有感情了,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她也想送他们最后一程。

“我母亲在养老院住了10多年,和马姐感情特别好。在母亲弥留之际,我们几个兄弟姐妹都围在她身边,母亲痛苦地躺在床上不停地流泪,却迟迟不愿意合眼。当时,恰好马姐在市里开会,当她得知我母亲的情况后,匆匆从会场赶了回来,握着母亲的手,耐心地宽慰她,希望她放下牵挂。母亲原本急促的呼吸渐渐平稳,眼神也变得温和起来,直到呼吸停止,安详地离开这个世界……”如今老人已去世多年,但说起此事,市民徐女士仍声音哽咽,至今她还跟马淑芳像姐妹一样来往,已经是一家人了。

截至目前,市家怡养老院入住率常年稳定在95%以上,先后为3000多位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医疗、生活护理服务,为200多位老人提供临终关怀服务。不仅如此,13年间,马淑芳还为院里家庭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减免费用达9.53万元。

“我始终把员工摆在重要位置,在生活中予以关爱,急之所急,解之所困,让他们感受到美好,增强内生动力,提高工作积极性;在工作中严格要求,制定奖惩机制,提高服务质量。”马淑芳说,护理靠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对于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和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员工成长了,各方面素质提升了,入住者获益自不必说,员工自身收入也在增加。

养老院副院长朱焕梅便是员工成长的优秀代表。她今年58岁了,今年是在这里干的第12个年头。从一名卫生清洁员成长为优秀护理员,再到走上管理岗位,朱焕梅直言,马淑芳以专家的标准和要求提升养老水平,以专家的眼光打造护理团队,在她的亲身示范和带领下,每个护理员都成为养老护理的行家里手。

耕耘必有收获,奋斗终有回报。近年来,马淑芳先后被授予山西省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养老先进个人称号,荣获第17届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和全国爱老敬老助老模范人物、养老服务先进个人、巾帼建功标兵等称号,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在她的努力下,市家怡养老院先后获得四星级养老单位、全国爱心护理工程基地、全国敬老文明号、山西省“双强六好”先进党组织、山西省先进养老机构等荣誉,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认可和赞誉。市卫生学校还与养老院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把养老院作为养老护理专业学生的实习、工作基地。

正所谓“行善者必有人随”,在马淑芳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养老事业,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化为实际行动、化为暖心的春风,照亮更多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她的儿子便是其中一员。

“我看好养老行业,希望更多的年轻人也能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马淑芳坦言,近年来,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养老院总量相对较小,在哪里养老、如何养老也成了人们关心的话题。“从事养老服务工作,是一份光荣的职业,更是一份有挑战的工作,老人的幸福安康体现了我工作的价值,再苦再累也值得。”马淑芳表示,她无悔当初的选择,只要身体允许,将继续在养老事业中砥砺前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7 05:45:2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张家界日报永定区养老服务呵护“夕阳红”通过政府购买,免费为特殊困难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本报讯(田育才 田贵学)1月15日,张家界祥顺养老服务公司的工作人员按照约定时间,来到
2024-01-19 10:24:00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集美法院)把能动司法理念贯穿于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全过程,不断提升司法建议的针对
2023-10-20 06:51:00
莒县康馨颐养医院养老服务记⑲:用真情与暖心守护“夕阳红”
记者 隋明轩编者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老年人有个幸福健康的晚年生活是民生大事,尤其对一些孤寡老人更要细心照料。 近年来,莒县民政局积极创新分散供养
2023-12-20 17:43:00
广西政协委员建言探索多元医养结合呵护“夕阳红”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在位于广西南宁市良庆区康平街的康养之家养老院里,老年人在下棋。黄艳梅摄中新网南宁1月14日电 (记者 黄艳梅 杨志雄)正在此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
2023-01-14 19:14:00
...自:铜川日报王益区:免费体检“惠民生” 暖心呵护“夕阳红”通讯员 刘思敏“李阿姨您好,我是您的家庭医生郭宇宁,之前打过电话约了今天去做体检,准备好了咱们就走吧。”5月21日一
2024-05-28 07:53:00
潍坊诸城:发挥人大、政协作用 守护最美夕阳红
大众网记者 宋学敏 通讯员 孙玮 潍坊报道养老服务关乎老年人及其家庭福祉,是民生保障体系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近日,潍坊诸城市舜王街道人大工委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深入解留社区敬老院
2024-07-01 10:07:00
敬老爱老  真情守护(守望)
...养中心主任,朱嘉敏用真心与热爱守护着老年人的最美“夕阳红”。“倾听与理解是必备技能”“黄叔,我是小朱,你也可以叫我嘉敏,我来照顾你好不好?”朱嘉敏对刚入院的老人黄叔自我介绍。
2025-03-18 05:50:00
东南网11月17日讯(通讯员 张仕清)永安市双桥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有这样一个人,他用坚强的脊梁,支撑老人们的步履;用勤劳的双手,打理老人们的生活;用温暖的话语,沁润老人们的心田;
2023-11-17 16:29:00
跑遍各个村让老年人就地就近养老
...促进科科长、一级主任科员王寿元王寿元(左)在新洲区夕阳红养老院调研,了解老人的生活状况。长江日报记者刘斌 摄□ 长江日报记者刘晨玮“奶奶,您最近身体怎么样?”4月7日,新洲区
2024-04-09 04:19: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服务赋能自贸港:海南农商银行以“暖心密码”解锁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郑红梅 □ 李玲)作为海南本土金融主力军,海南农商银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优化服务年”为指引
2025-08-20 16:54:00
实力出圈!四川金堂教师作品“飞”进航展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罗颖)近日,2025中国航空航天科普大会暨第九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总决赛在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开幕
2025-08-20 16:54:00
@河南中小学生 假期余额已不足,这份收心攻略快码住!
大河网讯(记者 刘高雅)蝉鸣渐歇,秋风渐起,暑假的悠闲模式即将结束。对小朋友来说,小学是“背着书包去探险”;对初中生而言
2025-08-20 16:58:00
在上海虹口图书馆的“留言簿”上 ,许多读者写下的意见建议,都得到了图书馆的认真回应,网友将其称为“哆啦A梦留言簿”。澎湃新闻记者 邹桥 邹佳雯 编辑 何羽茜 部分素材来源 @邢早早(01:53)在上海市虹口区图书馆二楼
2025-08-20 17:01:00
大皖正能量|“气球姐姐”彭霞:1.1米的身高,托举起60多个孩子的求学梦
大皖新闻讯 8月19日,“中国好人”彭霞又一次来到安徽省希望工程办公室,为大学生捐款。8年来,身高仅1.1米的彭霞用卖气球攒下的微薄收入
2025-08-20 17:04:00
滨州:市西卫生中心卫健人的平凡坚守
鲁网8月20日讯每天,当晨光洒向市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室里的问诊声、接种室的安抚声、药房里的核对声、还有中医科的推拿声
2025-08-20 17:05:00
兴牛乳业新品上市 双节优惠回馈泉城消费者
鲁网8月20日讯正值双节临近与开学季到来之际,山东兴牛乳业有限公司宣布将于9月1日全面推出PET瓶高品质鲜牛奶。这款240毫升大容量新品
2025-08-20 17:06:00
淮北警方摧毁电信诈骗资金转移链 4名犯罪嫌疑人落网
大皖新闻讯 8月20日,大皖新闻记者从淮北烈山警方处获悉,近日该局成功摧毁一个为电信诈骗团伙“服务”的资金转移链条,四名妄想通过“轻松取现”赚取高额佣金的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
2025-08-20 17:08:00
大皖新闻讯 8月20日,记者从马鞍山市警方获悉,该市出现了一种新型刷单骗局,已经有人中招,被骗走10余万元。警方已经发布预警信息提醒防范
2025-08-20 17:08:00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林露虹 实习生 刘婉琳)就像为人体做血常规检查,海水营养盐分析仪是监测海洋生态环境的“标配”
2025-08-20 17:34:00
七律诗作四十年后被“搬”上荧幕作者不知情,安徽乡村教师为“署名”讨公道
大皖新闻讯 1978年,从安徽大学毕业后便一直担任乡村教师的夏传寿,为庆祝高考制度恢复创作了一首《七律·心怀四化大目标》
2025-08-20 17:40:00
吴申萍:银发丹心映街坊 退休党员的公益长跑
江西手机报萍乡讯 “有困难,找吴叔。”在萍乡市安源区后埠街五里井社区,印着“吴申萍调解室”字样的木牌旁,总摆着两把旧藤椅
2025-08-20 17:47:00
江西手机报讯(陈艳玲)随着夏季高温来临,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为提高公众安全意识,预防溺水事故发生,近日,富德生命人寿新余中支积极响应号召
2025-08-20 17:47:00
“心里不舒服的时候就出去丢一个,很解气”“重卡车的轮胎可以刺伤吗”……记者在某电商平台的铁蒺藜(三角钉)商品评论区看到
2025-08-20 17:51:00
从洪水中拯救50余人 一艘渔船的生命摆渡
七月末的榕江,“村超”赛场人声鼎沸,鼓乐喧天。与赛场的热闹相比,丰乐村村民覃建平的家中显得格外安静,门前的院坝旁,还停放着一艘渔船
2025-08-20 1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