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北宋时比杨家将更厉害的将领,他去世后不久皇帝被俘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4-27 11:09:00 来源:戏说三国

北宋时期,杨家将是家喻户晓的存在,其实杨家将的故事是说书人渲染过的,其中有很多的故事情节在历史上都没有发生,很多人都认为杨家将是北宋时期最厉害的。

其实不然,有一支军队比杨家将更加的厉害,当时很多的英雄好汉都以在这支队伍中任职为荣。这支军队叫做种家军,是一支由姓种的人建立的军队。

最初的建立者叫做种世衡,种世衡别的不多说,单单他镇守西边,使得西夏不敢来犯,就能看出他的能力。

北宋时比杨家将更厉害的将领,他去世后不久皇帝被俘

种世衡有八位儿子均在军中,后来他们大多数战死沙场,战场上刀剑无眼,谁也不能够保证一场战争过后,还能够活下来。不管是普通的士兵,还是领兵的主将,都无法保证。

这些人为了北宋边境的安宁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们赢得了百姓的认可和爱戴,时间转眼如流水,一代新人换旧人,当种世衡的孙子种师道出现在世人面前的时候,那些前辈们大都已经成为了一捧黄沙。

北宋时比杨家将更厉害的将领,他去世后不久皇帝被俘

种师道不愧是名将之后,不仅能文能武,还具有良好的品德,在以前跟随自己的叔父们作战的时候,种师道便崭露头角,立了很多的大功。

后来种师道得到了宋徽宗的信任,认为种师道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因此连连的提拔种师道,当北宋和西夏作战的时候,种师道已经成为了十万大军的统帅,带领着将士们奔赴沙场。

当时朝廷命令种师道十日之内战胜西夏军,但是宋军里面有懒散的将官,种师道有一次看到一个将官坐在胡床上督战,当即斩杀此人,使得全军将士士气大增,八天之内击败了西夏军。

北宋时比杨家将更厉害的将领,他去世后不久皇帝被俘

后来金军奇袭北宋,当时的京城汴梁直接被金军包围,宋徽宗害怕的直接传为宋钦宗,当起了太上皇。种师道带领着种家军日夜兼程勤王,当时的金兵听说了种师道前来,便如同潮水般的又退走了。

宋钦宗见到种师道前来,那场面就别提多感动了,不仅犒赏三军,还恳切的问种师道现如今该怎么办?最后宋钦宗看到全国各路勤王大军来了之后,就密谋袭击金兵,但是消息泄漏,宋军大败。

北宋时比杨家将更厉害的将领,他去世后不久皇帝被俘

当时宋钦宗开始求和,并且把太原都割让了出去,太原百姓誓死不愿意,种家军在种师道的弟弟种师中的带领下,去帮助太原,但是当时金兵势力强大,朝廷中却一直有人催促种师中开战,后来种师中战死。

种师道知道自己的弟弟战死之后,非常的悲痛,但是整个朝廷中却还在讨论是继续打还是继续求和。宋钦宗更是对种师道说:“师道年迈,将何以用。”撤了他的帅印,后来还是在城中的主战大臣和百姓请求下才让种师道继续领兵抗金。

北宋时比杨家将更厉害的将领,他去世后不久皇帝被俘

年迈的种师道北上抗金,请求宋钦宗调派别的地方的兵马过来一起防御。当时金兵假装退走,宋钦宗和一些大臣们都认为没有必要大动干戈,甚至还把种师道给召了回来。

当时的种师道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来回折腾下来的种师道感染风寒,加上自己心事重重,回京不久之后就去世了。种师道有这样一句评价:“长安英雄泪,滴落汴梁城。”

种师道去世不久,金兵大举来犯,攻克汴梁,擒获皇帝。

北宋时比杨家将更厉害的将领,他去世后不久皇帝被俘

金人进城之后,很想拜见种师道,但是种师道已经去世了,金人说如果宋钦宗听从种师道的建议,就不会败的这么惨,金军对于种师道十分的佩服,宋钦宗知道以后也非常的懊悔。

当种师道的侄子种洌带着种师道的灵柩返回长安的时候,还遇到了强盗,但是当强盗知道了是种师道以后,不仅没有打劫,还连忙跪拜下来,给了种洌一些银两,让种洌好好安葬种师道。

北宋时比杨家将更厉害的将领,他去世后不久皇帝被俘

在评书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杨家将七郎八虎出幽州,但是我们可能已经完全遗忘了在历史上还有一个种家军,一位种师道。他比杨家将更加的厉害,可是现如今种师道的名字又有几人知道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30 17: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宋朝时期杨家将的真实结局
北宋时期,杨家、呼家、高家、郑家被誉为四大武将世家,他们的英勇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杨家四代人杨业、杨延昭、杨宗保、杨文广戍守北疆,保家卫国的事迹更是感人肺腑。然而,值得注意
2024-01-18 20:45:00
真实历史上存在杨家将吗,他们有着怎样的故事?
《杨家将》是我小时候最喜欢听的一部评书,里面的人物至今还有印象,比如金刀令公杨继业、佘老太君、七郎八虎、四郎探母、五郎出家、六郎杨延昭、还有穆桂英、杨文广、杨排风等人物,他们保家
2023-07-02 11:04:00
杨家将之源:杨业的悲壮人生与忠诚传奇
...。杨业的故事,在后世的文艺中,演绎成了一幕幕生动的杨家将故事。杨业,最初并不是宋朝将领,早年的他是追随北汉政权,他的父亲是北汉的一名地方刺史,所以在耳濡目染之中,练得一手好本
2024-03-18 01:17:00
一、杨业(?~986年),原名重贵,麟州新秦(今陕西省神木县)人。北宋名将。杨延昭之父,杨文广祖父。杨业从小善于骑马射箭。杨业自幼追随北汉世祖刘崇,刘崇赐姓名为刘继业。后成为保卫
2024-05-21 08:05:00
影视剧中他是陷害杨家将的元凶,真实历史上他的功绩高于杨家将
一提到杨家将,大家立马就会想起开封天波府杨家:杨老令公杨业、佘太君以及杨家的七郎八虎等等,同时也会想起杨家的死敌——潘仁美,正是这个潘仁美害死杨老令公,害死杨七郎,害得杨家七子去
2023-02-02 17:36:00
杨家将在经历三代之后,为何再没有出过什么大将军
相信不少人对于杨家将有一定的了解,杨家将的悲惨故事也是得到了许多人的传颂,人们对杨家将也是十分的推崇,有许多影片也是专门为杨家将所拍摄,其中一句:“七子去,六子归”,更是让许多人
2023-04-23 10:41:00
北宋赫赫有名的大将,被俘后绝食三天而死
一说到杨家将,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满门忠烈,战死沙场,让人很是佩服。虽说《杨家将演义》带有虚构成分,杨家将里面的诸多人物有些不符实,但是,杨老令公杨业,却是实实在在的人物,是北宋赫
2023-02-23 16:14:00
历史上真实的杨业是什么样的人,他是被谁害死的?
在中国,提起杨家将可谓是家喻户晓,无论是在评书、戏剧或是影视中,关于杨家将忠义英勇的故事数不胜数,你比如说杨老令公杨业头撞李陵碑、佘太君百岁挂帅、杨六郎镇守边关、四郎探母、穆桂英
2023-01-18 22:25:00
杨延昭:杨家将中的勇将与北宋的边疆守护者
提起杨家将,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杨家满门忠烈,为守护边土疆域恪尽职守,也因此他们的故事不被后人传诵,被改编成艺术作品,向世人传达着精忠报国、保卫家国的不屈精神。杨家将中,最为出名
2023-09-23 18:3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
“今天能来到现场我倍感荣幸。”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讲解员于洋说,“作为杨靖宇烈士陵园的一名讲解员,在知道这面战旗将送往陵园时
2025-09-14 15:56:00
净手、击鼓明志、正衣冠、朱砂启智……9月12日,山西太原百年唱经楼内,一场传统“开笔礼”正在进行。中新社给予关注报道。报道介绍
2025-09-14 19:20:00
杨靖宇后人马继志:看着“杨靖宇支队”战旗,仿佛看到爷爷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迎接“杨靖宇支队”战旗荣归吉林的仪式上,杨靖宇将军之孙马继志望着鲜红的旗帜,心潮澎湃,仿佛看到爷爷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2025-09-14 23:49:00
七件扇作见证国画家张大千半世纪丹青情谊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杭州9月1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9月13日至14日,七件见证张大千与友人半世纪丹青情谊的扇作
2025-09-14 23:00:00
一代名相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
大皖新闻讯 9月9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正式批复了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张英(1638年~1708年),字敦复
2025-09-13 12:52:00
省内唯一! “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由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主办的“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成功入选
2025-09-13 16:19:00
“草鞋兵”出征,无数家庭破碎:“我们没打算活到冬天”的悲壮谁懂?
“在1937年到1945年这段时间里,我们贵州出兵的总人数接近64万,大家都知道川军出川是浩浩荡荡极为悲壮的,但是其实如果把我们黔军出黔的这64万左右的人数除以当时贵州的总人口
2025-09-13 16: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