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汇聚起协同创新的强大合力(创新谈)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12-09 06:06: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谷业凯

面向未来,焕发创新热情、不断攻克难关,汇聚起协同创新的强大合力,相信会有更多像“华龙一号”这样的重大科技成果问世,继续勾勒出科技创新活力奔涌的时代画卷,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近日,全球最大的“华龙一号”核电基地——福建漳州核电1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开始向电网送电,标志着“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华龙一号”国内外在运在建机组总数达到33台,已成为全球在运在建机组总数最多的第三代核电技术。

70多个专业领域、80多个构筑物、6万多台(套)设备、超过20万张工程设计图纸……“华龙一号”是处处体现创新创造的大国重器、超级工程。拿阀门来说,“华龙一号”就用到多达1.8万台。这些阀门,小到可以揣进兜里,大到要用卡车运输。以往国内核电站建设,重要阀门均需向国外采购。“华龙一号”研发设计单位联合国内制造商,开展了多项横向科研,实现了所有关键阀门的样机研发、鉴定和产品供货,打破了高端阀门国外供货商长期垄断的局面。

这样的创新故事在“华龙一号”建设过程中还有很多。在批量化建设阶段,“华龙一号”带动上下游产业链5300多家企业共同成长,逐步提高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重要材料的自主可控水平,打造安全可靠的核能产业链,相关设备国产化率已超过90%。“华龙一号”诞生的过程,既是一个个技术堡垒被攻克的过程,也是运用市场化方式盘活资源、在新型举国体制下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历程。

举众人之力,求长远之功。“华龙一号”的例子生动说明,在新型举国体制下,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就是要集聚优势力量开展协同攻关。具体来看,在原始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高校院所优势明显;企业处于市场一线,更有意愿推动产品研制与迭代更新。因此,协同创新有利于发挥各自优势,让科技创新成果更高效地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不断开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自主创新的新路径。

随着我国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有效配置创新资源和要素,使得涉及研究、生产、试验、使用等各环节的创新链条更加完善,就能不断汇聚起协同创新的强大合力。今年以来,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首台样机完成总装下线,19个省市200余家企业、高校院所等参与研制;“东数西算”首条400G全光省际骨干网正式商用,超过300家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参与,促进设备制造、集成、器件等产业链各环节的发展……一项项规模庞大、技术复杂、综合性强的重大成果、超级工程,都是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优越性的生动体现。

上世纪80年代,100多家科研单位、7个设计机构、11个施工单位、数百家制造厂,在浙江省海盐县的秦山脚下集结,凭借紧密协作、协同创新,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七个能够自行设计建造核电站的国家。如今,我国科研人员、能工巧匠用心血和汗水,让“华龙一号”从无到有,从一张张图纸变成厂房、管道、系统,乃至成为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面向未来,焕发创新热情、不断攻克难关,汇聚起协同创新的强大合力,相信会有更多像“华龙一号”这样的重大科技成果问世,继续勾勒出科技创新活力奔涌的时代画卷,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 人民日报 》( 2024年12月09日 20 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09 08: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华龙一号”升级优化进行时(新春走基层)
本文转自:人民网更安全 更智能 更环保“华龙一号”升级优化进行时(新春走基层)■本报记者 朱学蕊图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研成果——安全壳结构性能实验平台(玄武)。朱学蕊/摄国内外在
2025-02-10 12:05:00
核能发展迎来新阶段
...2号机组,其中宁德核电和石岛湾核电四台机组均采用“华龙一号”技术,徐大堡核电两台机组采用CAP1000机型,均为三代核电技术。 根据中国广核发布的公告,本次核准的宁德5号及
2023-08-02 10:17:00
中国掌握核电厂稳压器先导式安全阀关键技术
...阀门的鉴定能力。据了解,下一步,核动力院将与相关方合力加快先导式安全阀的民用核安全机械设备首台(套)国产化设备供货工作。(完)
2024-05-09 19:34:00
...,由该院和中核苏阀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华龙一号稳压器先导式安全阀”在成都通过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专家经过鉴定认为,该项产品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具有完
2024-08-15 06:40:00
过年 | 华龙一号建设者:春节无休保核电建设进度
...站,这个春节也是一片繁忙,这里正在建设大湾区的两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每台机组年发电量可达近100亿度,这两台机组建成后,将为大湾区提供更加清洁、稳定的电力保障。接下来,就跟随
2023-01-24 13:01:00
...的中广核核电设备国产化联合研发中心全体理事会暨 “华龙一号”产业链建设会议上透露,5400多家产业链企业共同开发新技术、研制新装备、持续突破关键设备核心技术,全面实现核岛主设
2023-12-01 10:31:00
“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稳步推进
...进一步扩大,我国核能产业发展将进入重要历史机遇期。合力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实力“华龙一号”从2010年开始研发,到如今批量化建设稳步推进,离不开中国核电产业链的协同攻坚。对此,东
2023-11-20 09:29:00
王志强:“华龙一号”里的多面手
...自:福州晚报获评福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王志强:“华龙一号”里的多面手王志强在福清核电6号机组施工现场。受访者供图“‘华龙一号’作为我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出现在今年
2023-06-19 08:53:00
“华龙一号”核电技术强在哪?专家解答
记者从中核集团了解到,全球最大“华龙一号”核电基地——福建漳州核电1号机组1月1日凌晨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华龙一号”是全球在运在建机组总数最多的第三代核电技术。目前,“华龙一号”
2025-01-03 07:55: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国际大咖为“南京故事”国际传播支招在中国制作 向世界传播南报网讯(记者乔雅萱)11月22日上午,南京国际传播中心揭牌仪式现场
2025-11-26 10:27:00
江苏南京:链接全球资本!宁企赴港上市热潮涌动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曹丽珍今年以来,一股赴港上市浪潮正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奔涌。相关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企业境外首次公开募股(IPO)的活跃度大幅回升
2025-11-26 10:27:00
江苏南京:一张购物小票,掘出一座“数据金山”
南京加快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培育壮大数据产业一张购物小票,掘出一座“数据金山”晓数通社区微数据中心。 江苏荣泽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供图数族科技
2025-11-26 10:27:00
南报网讯(记者朱旖旎通讯员刘芳)深秋的南京,一场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正在发生。近日,2025中欧机器人产业合作(南京)对接会在栖霞区召开
2025-11-26 10:28:00
医疗器械“产学研医”对接会举办
近日,2025南京医疗器械“产学研医”对接会在高淳举办,高校、医院、企业等多方代表齐聚。活动搭建协同平台,助力产业创新与成果转化
2025-11-26 10:28:00
在长三角文博会上亮出“文化家底”和数字创新实力南京打造微短剧产业集聚高地□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静近日,一场聚焦微短剧的产业合作交流活动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火热举办
2025-11-26 10:28:00
江苏南京:相约十年,让制造更聪明
相约十年,让制造更聪明——写在2025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即将召开之际□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徐宁 实习生黄倩“作为南京智能制造产业的标杆力量
2025-11-26 10:28:00
智能工厂运营效率提升
近日,在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今年5月投产的天加洁净基地内,高度自动化生产线正生产发泡板机、换热器等核心零部件。该生产基地建立了从客户需求到最终交付的“端到端”全流程数字化运营体系
2025-11-26 10:28:00
东南网11月2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李珂) 记者从厦门大学获悉,日前,该校萨本栋微米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吴德志教授团队在3D打印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创“激光原位诱导直写打印”技术
2025-11-26 10:34: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张珺 通讯员 吴冰冰)我市跨境电商生态再添新支点,日前,POD(按需定制)专卖孵化平台公司正式落户银城智谷海熹跨境电商产业园
2025-11-25 08:11:00
AI赋能千行百业一线故事(十七):这位“农事专家”,让种地更聪明
这位“农事专家”,让种地更聪明——AI赋能千行百业一线故事(十七)11月14日,雄安新区都市农业科技博览园温室大棚内,工作人员查看番茄长势
2025-11-25 08:41:00
荣耀加冕!锦程酒管多店荣登消费者喜爱榜-2025年中国高端酒店100强
2025 年 11 月 20 日-21日—— 在备受文旅与酒店行业瞩目的 “2025 迈点文旅节・第七届迈点酒店运营创新大会” 上
2025-11-25 09:25:00
苏河汇一站式解决方案破解电商企业合规难题,驱动行业发展
2025年“双十一”收官,中国电商行业持续稳健增长,行业生态也迎来深刻演进。各大平台已从流量竞争转向全域生态协同,“双十一”形态亦呈现“简-繁-简”的演变
2025-11-25 09:25:00
治污攻坚 | 天宁:伊顿与黑牡丹的“近零碳”之路引领工业绿色未来
2025年,在常州市工信局公示的近零碳工厂名单中,伊顿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和黑牡丹纺织有限公司两家企业相继成功入选。根据常州市的标准
2025-11-25 10:16:00
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嵌入,正重塑人才培养逻辑与知识范式,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数字创业自我效能驱动创业意向(DESE-EI)模型及边界条件研究(24A0450)”课题组研究认为
2025-11-25 10: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