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氢能产业在这里发展壮大(经济聚焦)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1-18 05:36: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广东佛山南海区整合创新资源,破除发展瓶颈

氢能产业在这里发展壮大(经济聚焦)

核心阅读

通过整合创新资源,吸引产业集聚,广东佛山南海区的氢能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如今,南海区把氢能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多元应用,构建协同高效的产业体系,氢能产业的竞争力不断提升。

氢能公交、氢能环卫车、氢能冷链物流车、氢能共享两轮车、氢能游船……前不久,2022年中国氢能产业大会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樵山文化中心举办,一批最新氢能应用成果集中亮相,还有100辆氢能共享两轮车供参会者体验。

经过10余年探索,氢能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让南海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氢能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竞争力不断提升。

构筑研发平台

吸引产业集聚

2009年,南海区引进广顺新能源燃料电池空压机生产项目,迈出了发展氢能产业的第一步,成为我国较早探索发展氢能产业的地区之一。

面对一无技术、二无氢源的困境,南海区通过引进高端人才团队,打造氢能技术创新平台。当地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合作,建立佛山仙湖实验室、华南氢安全中心、鑫锦伟华洁净能源研究院、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氢能)等平台,以产业化为导向,重点攻关核心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燃料电池系统和整车技术等。

为了优化生产生活环境,南海区在丹灶镇规划建设48平方公里的重点产业园区——“仙湖氢谷”,引进多个院士团队和10多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20多名科研人才,培养1300多名氢能产业技能人才。国家电投、康明斯、重塑科技、美锦能源、清能股份等120多家企业相继入驻,占广东全省氢能相关企业总数的1/3。

“我们整合创新资源,吸引产业集聚,逐步破除氢能产业发展的瓶颈,显著提升了竞争力。”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说,目前,南海全区氢能产业项目计划投资额超400亿元,未来几年全部达产后将形成年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有望成为我国自主氢能技术先行地、高端氢能产业集聚地。

建好基础设施

推动多元应用

近年来,南海区把氢能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氢能的制、储、运能力。

目前,南海区已建和在建的加氢站有15座,网点覆盖全区所有镇街;建设悦隆氢能源综合利用及大宗气体配套项目、瀚蓝可再生能源(沼气)制氢加氢母站;推进长海电厂热电联产技术改造,利用煤炭超临界水气化制氢技术,生产高纯度1万标立方米/小时的氢副产品。

在氢能布局方面,南海区把“氢车”“氢社区”等多元化商业应用作为重点方向,在交通领域、工业领域以及智慧能源社区、绿色零碳医院等建筑领域持续发力,推进氢能多元商业化应用和多领域减碳。

2021年11月,南海区启动建设“氢能进万家”智慧能源示范社区,规划安装4套商用、394套家用燃料电池分布式热电联产设备,装机容量达2.035兆瓦。2022年,国家发改委价格成本调查中心批复同意,以“氢能进万家”项目为应用场景,成立清洁能源价格成本研究(佛山)基地,探索碳中和社区的标准化实施路径。

“‘氢能进万家’项目利用天然气重整制氢,实现燃料电池技术热电联供,可以降低50%的碳排放、45%的能源费用。”中科润谷智慧能源科技(佛山)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新达说,这将打造风、光、电、气多种能源互补的智慧社区,让更多人享受低碳生活。

目前,南海区位居全国氢能产业发展第一方阵。截至2022年底,全区推广应用的氢能源汽车达911辆,投运燃料电池汽车公交线路32条,在建氢能有轨交通线路1条,行程总里程累计3500多万公里。

加强制度创新

构建协同体系

10余年来,南海区重视顶层设计与制度创新,探索构建协同高效的氢能产业体系,研究出台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扶持办法、示范应用、车辆运营、加氢站建设及运营等针对性政策,并设立150亿元规模的产业提升母基金,撬动设立氢能产业发展基金。此外,南海区还参与了国家、省级氢能产业政策研究,制定发布50余项氢能领域标准规范。

2022年4月,南海区出台氢能产业发展3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系统构建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高质量发展体系、统筹推进氢能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稳步推进氢能多元化商业化应用、完善产业发展政策和制度保障等目标,完善集政策制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推进、推广应用、标准制定、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氢能产业体系。

不久前,国家电投华南氢能产业基地落户南海区,将围绕质子交换膜、碳纸等开展氢能技术研发、装备制造等。“南海区有明确的氢能发展规划、专业的研发平台、良好的营商环境、完善的产业配套,有助于氢能产业可持续发展。”佛山仙湖实验室副主任、武汉理工大学学科首席教授唐浩林说。

从零起步到赶超引领,南海区的氢能产业正在快速发展。2021年,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5部门批准京津冀、上海、广东等地成为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首批示范城市群。其中,广东城市群由佛山牵头联合广州等11个城市共建,南海区将在氢能产业开发和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按照计划,到2025年,南海区将建成投用加氢站不少于30座,制氢产能不低于20吨/天,开通氢能公交线路50条、有轨交通线路2条,投入氢能汽车超3000辆、氢能两轮车超1000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8 06:45:1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2023年中国氢能产业大会佛山开幕 启动氢行计划
...月7日电(记者 程景伟)2023年中国氢能产业大会7日在佛山市南海区樵山文化中心开幕。为加快氢能在交通领域规模化发展,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简称中国氢能联盟)
2023-11-07 16:38:00
“氢能产业之都”动力澎湃
...先进水平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在这里运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经过10多年的艰辛探路,氢能产业总投资额已超600亿元,聚集氢能企业和机构超150家,涵盖氢能全产业链。2022年,
2023-11-07 06:06:00
生活垃圾可制造“绿氢”
...地佛山南海,计划年底投产生活垃圾可制造“绿氢”佛山南海区垃圾资源化项目效果图羊城晚报讯 记者黄松炜报道:2月25日,佛山南海区垃圾资源化项目在狮山镇举行开工仪式。这是全国首个
2024-02-27 07:22:00
中国自行车“氢”装上阵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继胜说。日前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召开的2023年中国氢能产业大会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介绍,自国家氢能规划发布以来,氢能试点示范项
2023-11-20 15:38:00
60克氢能跑60公里!全国最大规模氢能两轮车投运
...0公里。踏板车型:一次加80克氢续航里程可达80-120公里。南海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张家玉透露,此次启动的氢能两轮车示范项目,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氢能两轮车示范项目。到2025年
2024-09-16 19:50:00
...能园区、5个氢能小区等。位于南方珠三角腹地的佛山市南海区,已聚集氢能企业和机构超150家,涵盖氢能全产业链,形成超600亿元投资规模的产业集群。“示范应用项目推动着产业体系的
2023-06-05 07:16:00
...,今年全国首个大规模沼气制氢加氢一体化项目在佛山市南海区正式投产,年产氢气约2200吨。事实上,佛山市已提前布局氢能产业10余年,将氢能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力点,出台了
2023-10-03 11:50:00
垃圾变绿氢!全国首个生活垃圾制氢项目年底投产
...八局承建的全国首个生活垃圾制氢项目——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垃圾资源化项目的光伏、排水、围墙、道路等多项永临结合工程正式投入使用。该项目是全国首个生活垃圾制氢项目,计划2024年
2024-09-14 17:33:00
佛燃能源2023年度业绩实现进一步飞速增长,供应链业务营收同比上升170.51%
...足城市燃气系佛燃能源的核心主业,公司拥有佛山市内除南海区外所有地区管道燃气特许经营权以及部分佛山市外管道燃气特许经营权。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深耕城燃主业,建立了集资源采购、接收、
2024-04-01 10:15: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广东清远一水库旁多人放生猫只?官方通报
中国网11月2日讯 据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人民政府网站消息,11月2日晚,清远市清城区龙塘镇政府发布情况通报:2025年11月1日
2025-11-02 23:00: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应洁 通讯员 徐丽麟)作为本届文博会活动之一,昨日上午,以“数智文创发展·智能共生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十四届白马湖文化交流活动暨2025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会议在厦举办
2025-11-02 08:11: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林桂桢 通讯员 王晓真)近日,厦门港首台自行式高压岸电转接车在嵩屿码头投入使用。该设备解决了岸电桩布置与船舶靠泊接电位置适配冗余度不足的难题
2025-11-02 08:11: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郭睿)中外青年钢琴家昨晚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音乐厅联袂献艺,以精彩的开幕式音乐会拉开2025中国·PIANO中央音乐学院厦门钢琴音乐季的序幕
2025-11-02 08:11:00
厦门市202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入户登记启动
昨天,厦门市202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入户登记正式启动。(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 摄)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 通讯员 刘倩 颜艺芬)“您好
2025-11-02 08:11:00
品鉴文创 集章打卡 VR探险 到文博会来场文旅奇遇
市民在文博IP授权展选购新奇文创。(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摄)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让人爱不释手。 市民积极参与“来猜茶”游戏
2025-11-02 08:11:00
随着城市规模扩大,机动车保有量越来越多,人行天桥作为城市立体交通的一种形式,能有效保障行人过街通行的安全,是许多市民特别是老年人使用频率较高的设施
2025-11-02 08:21:00
河北大名,全国一等奖! 纵览(河北)传媒有限公司获突出贡献奖
河北新闻网讯(记者李健敏)数智赋能,强农兴村。11月1日,2025年全国数字乡村创新大赛在邯郸落幕。来自河北省的“邯郸市大名县‘直播电商富农服务平台’”获一等奖
2025-11-02 08:29:00
江苏南京:聚力攻坚“组合拳” 激活产业新动能
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聚力攻坚“组合拳” 激活产业新动能今日关注数字6.2%关键词产业攻坚前三季度
2025-11-02 08:41:00
江苏南京:赛事经济效应持续释放,消费市场热力升级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黄琳燕李子俊储笑抒赛场上,球员们奔跑如风、拼抢激烈;赛场外,商圈、景区、住宿餐饮三大消费场景同步升温
2025-11-02 09:13:0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南京高校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何洁姜静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
2025-11-02 09:14:00
2025仙林大学城龙舟赛擂鼓开赛
2025仙林大学城龙舟赛擂鼓开赛11月1日,2025仙林大学城龙舟赛在风景秀丽的羊山湖擂鼓开赛。现场20支高校龙舟队挥桨竞渡,在湖面上演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水上“速度与激情”。 南京
2025-11-02 09:14:00
驶向G334,穿越时光,邂逅千年“回”字古城
G334国道,东起吉林龙井,西至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在吉林省境内绵延的895公里中,不仅串联起长白山麓的林海与松花江畔的湖光
2025-11-02 10:13:00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东志编辑 黄镇华二审 彭玲三审 李枫
2025-11-02 11:21:00
河北新闻网讯(刘志刚)清晨的京哈高速九门口复线建设现场,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加紧施工冲刺年底通车目标;国道G228昌黄路至秦唐界段宽阔平坦
2025-11-02 11: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