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衡水日报
源头活水入画来
——枣强县水系连通治理探访
枣强县南湖公园航拍。李金刚贾献义 摄
本报记者刘鲜
沿着枣强南湖公园的水系步行,放眼望去,步道沿湖蜿蜒,湖水清澈洁净,岸边美景倒映湖中,一幅水清岸绿的秀美画卷跃然眼前。“谁能想到之前破烂不堪的坑塘如今变得这么漂亮,我们的环境真是越来越好了。”近日,正在南湖公园晨练的市民张某,谈起环境的变化,竖起了大拇指。这一成效得益于枣强县实施的水系连通及水系综合整治项目。
水系连通及水系综合整治项目是枣强县结合县域水资源禀赋和农村水系特点,着眼于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聚焦目标任务,全面统筹“水系连通、江水置换、管网提升、结构调整、计量智能、休耕雨养、中水回用、高效灌溉”等措施,综合施治、多管齐下的综合整治项目。2021年以来,枣强县持续实施河湖水系连通和支斗毛渠疏浚、坑塘扩挖工程,完成河湖水系连通整治164.34千米,支斗毛渠清挖313千米,坑塘清挖60座,新增蓄水能力3230万立方米,新增地表水灌溉面积44万亩,总面积达到83万亩,基本形成灌排顺畅、旱涝无患的水系格局,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全县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在枣强县恩察镇王家洼村,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绿色河湖生态画卷徐徐展开。田间地头,一片片绿油油的花生长势喜人;村口坑塘,白鹭从水中掠过,正在为巢中的幼鸟觅食。“碧水绕村,水鸟翻飞。以前在书本上看到的场景,如今在我们恩察镇也看到了。”恩察镇党委书记文松高兴地说,“水系连通,环境变好了;调整种植结构,老百姓们富起来了。”近年来,恩察镇乘着水系治理的东风,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大力推广高油酸花生种植,成立专业合作社,走出了花生产业化发展之路,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以水为脉,以村庄为节点,连通水系。枣强县通过清淤点、疏堵点、连断点,让河渠串联、水系成网,使全县河湖水系互连互通,形成上下共济、多元互补的供水格局,有效解决了83万亩农田灌溉水源问题。位于枣强县王均乡的东风渠长2000米,通过泵站引水至6个村庄,可灌溉周边农田2000余亩,为百姓农业生产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水动力”。“以前浇一亩地至少得花六七十元钱,而现在用东风渠里的水浇地,一亩地大概花十元钱,农民的种地成本一下子就降低了。”王均乡大师友村村党支部书记李建泉说。
沟渠与村前屋旁水系相通,让河渠串联,水系成网,把河流、湖泊、渠系、村庄、道路、环境纳入一个“盘子”治理。枣强县走出一条水美乡村建设之路。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走进唐林镇仓房口村,村口“江畔小镇”的石碑映入眼帘,村口坑塘里触目可及的是一片一片的莲叶。“我们村临清凉江,水系发达。这两年,通过水系连通治理,村里的环境发生了大变化。”村党支部书记包立红介绍。“环境美了,生活好了,人们的心情也好了。”村民王际水接过话说。
前几年,仓房口村的水面是死水、臭水,坑塘里满是垃圾淤泥,夏天蚊蝇满天飞。临水而居,村庄却因水而减色。2020年开始,该县开展水美乡村建设,水岸同治,仓房口村纳入建设试点。经过治理,门前屋后建起整洁美观的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村道变成水泥硬化路,坑塘由脏乱差变身成为村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村因水而美,水为村增色。在枣强县,王常乡北张庄村、恩察镇杨黄洼村……一大批系统治理修复后的河湖沟渠实现了完美蝶变,一大批美丽村庄尽显生态之美。
“今年再加把劲,把我们村治理得再好点儿,去申请省级美丽乡村。”望着眼前的坑塘,包立红对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7 12: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