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兵团日报
多年来,共有20名特岗教师选择留在十三师淖毛湖农场学校
做边疆学子的“筑梦人”
12月18日,宋宏天(左一)在教学生写毛笔字。 于晓英 摄
11月30日,沈守浩老师(中)和学生们在操场上谈心。 谢增杰 摄
11月30日,刁军文(左一)在指导学生学习电脑编程。 谢增杰 摄
11月20日,十三师淖毛湖农场学校部分教师合影。他们都曾是特岗教师。于晓英 摄
●谢增杰 于晓英 高素贺
“我叫沈守浩。浩浩汤汤的‘浩’。我的名字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意思是洞庭湖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这是2020年9月,24岁的内蒙古民族大学毕业生沈守浩,面对十三师淖毛湖农场学校七年级全体学生所作的自我介绍。第一堂课,这位特岗教师就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淖毛湖农场学校距离新星市近300公里,最高海拔1000多米。学校里共有505名学生,35名教师,其中20名曾是特岗教师。
2006年以来,一批批大学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从黑龙江、吉林、安徽、河北、甘肃等地来到淖毛湖农场学校,沈守浩等20名特岗教师选择留下来。
“只有留住好老师,学生们才更有希望实现梦想”
“用心教学,用心关爱学生,用心管理班级。”12月16日,淖毛湖农场学校校长宋宏天在接受笔者采访时,用“三个用心”概括了他的教学生涯。
宋宏天今年41岁,2006年成为一名特岗教师,从家乡甘肃来到十三师工作,2008年到淖毛湖农场学校任教,一直在小学部教数学。
笔者问宋宏天,15年前,刚到淖毛湖农场学校时工作和生活条件怎么样?“周围环境挺好的,住得也挺好。”宋宏天不假思索,很快答了一句。
15年前的淖毛湖农场风沙大、高温天气多、降水少,环境真称不上“挺好”。
初到淖毛湖农场学校时,由于学校小学部的数学成绩在十三师各小学综合排名靠后,每次参加师里的教研活动,宋宏天总感觉被“另眼相待”。他生出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暗暗下决心要改变这种状况,“都是学生,我的学生一样可以排在前面。”
为了让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宋宏天将数学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在讲解几何图形时,他用各种日常物品为学生形象讲解不同的形状,如圆形的餐盘、方形的窗户等,让学生们感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这道题是巩固本节知识点的,下面这道题是衔接下一节知识点的。”宋宏天认真分析书中的每一道例题,“学习数学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多做题、多总结。基础牢固的学生可以试着做些难题,基础不牢的要把书里的例题都做会。”宋宏天按照学习成绩,为学生们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年,宋宏天所带的六年级毕业班,数学平均成绩比十三师小学平均成绩高出许多。此后至今,淖毛湖农场学校小学部的数学平均成绩一直保持在A等级。
宋宏天心中有个梦想:将淖毛湖农场学校打造成十三师新星市教学质量排名靠前的优质学校。
2019年,走上管理岗位的宋宏天深知,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留住好老师,学生们才更有希望实现梦想。”宋宏天说道。为此,淖毛湖农场学校积极改善特岗教师的住宿环境,在宿舍里配齐洗衣机、冰箱等家电,让他们在这里有家的感觉。通过不断努力,越来越多的特岗教师选择留下来。
“做一盏路灯,照亮学生的未来”
31岁的刁军文来自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关朵村,从家里到学校,每天需要走十多公里山路。
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刁军文说,多亏了国家的好政策,还有遇见了两位好老师:梁志忠、卢福善。
上大学后,刁军文连拿了4年国家奖学金。其间,县里不仅为他们村盖了新楼,修了一条出村的柏油路,还鼓励村民种药材。
父母告诉他:“这一切,都是共产党给的。”
心怀感恩的人,总走得更远。
2016年从甘肃省河西学院毕业后,刁军文便追随学长谢强生的脚步来到淖毛湖农场学校任教。
起初,他想,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如今,他想,做一辈子有意义的事。
刁军文清楚地记得,他是2016年8月27日晚上12时多到淖毛湖农场的。
当天是时任淖毛湖农场学校副校长的毕宇胜在火车站接的他,一路上给他讲学生们的可爱、顽皮,讲同事们的善良、友好。
当汽车拐到淖毛湖农场时,小镇一路亮着的路灯,一排排整齐的楼房,满是人间烟火气,“比预想的要好些,心里踏实不少。”他回忆道。
试用期结束,在选择去留时,校领导恳切地对他说:“留下吧,这里的孩子需要你。”
是啊,被认可的青春最闪亮!刁军文作为聘用老师留了下来。
2017年,刁军文考上了特岗教师,三年后转正成为一名在编教师。
2016年至2023年,这七年里,刁军文身边发生了太多的青春故事。
刁军文说,刚来不久,当一个学生塞给他几颗圆滚滚的大枣时,他的心一下子被融化了。家访时,家长们真诚朴素的愿望激励着他:“娃娃们学习好一些,以后就不用吃这么多苦。”
于是,刁军文踏踏实实当起了“筑梦人”。他很严格,要求学生们主动和老师打招呼,提醒学生们走路时要抬头挺胸,要更自信。
作为学校唯一的计算机老师,除了备课,他还要检修计算机等设备。在学校里,刁军文常常是最后下班的那个人。
学生余宛玥对绘画有兴趣,刁军文就教她在电脑上绘画,从一个“连开关机都不会的小姑娘”,到前不久获得第二十一届兵团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小学组电脑绘画项目二等奖,余宛玥心里别提多感谢刁老师了。
李大雨(化名)学习特别好,但有些敏感、抗挫折能力差,每次考不好时,总会垂头丧气,打不起精神。刁军文时常找她谈心,鼓励她,帮助她纾解情绪,将压力转换为动力。今年9月,李大雨如愿考上了十三师红星高级中学。
“教育是双向的,我们既是老师,也是学生。遇到有困难的学生,我时常会想起我的求学生涯,我想和我的两位恩师一样,做一盏路灯,照亮学生的未来。”刁军文说。
“知识永远不能嫌多,斗志永远不能消失”
沈守浩是2020届特岗教师,今年9月转正成为一名在编教师。他是安徽人,毕业于内蒙古民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2020年临近毕业时,沈守浩在网上通过了两个地方的特岗教师考试。一个岗位在安徽老家,另一个岗位在淖毛湖农场学校。
思量再三,沈守浩决定到淖毛湖农场学校工作。
其实,大四实习时,他就报名到新疆和田地区的一所学校支教,因为特殊原因没能来。
“来了就感觉圆梦了。”沈守浩说道。
“听说以前学校门口的那条路上没有路灯,一到晚上,学校周边都黑漆漆的。近年来,不管是住宿环境、教学环境,还是团场的环境,都越变越好了。”沈守浩说自己赶上了“好时候”:住的是两室一厅,还遇到了一群可爱的学生们。
上课时,沈守浩特别喜欢引经据典。
讲“爱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讲“奋斗”:“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讲“少年”:“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作为初中部唯一的思政老师,沈守浩除了关注学生们的成绩,还特别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
“我了解到,有的学生因为家长不重视学习,所以提不起学习兴趣,还有的学生因为老人溺爱,不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们缺乏鼓励和积极向上的引导。”沈守浩说,“为学须先立志。”
在沈守浩看来,除了学习课本知识,学生们还需要拥有自主学习的兴趣、终身学习的素养、健康自信的心态和努力向上的精神。
在学生卢媛媛眼中,沈守浩像个“大哥哥”。每次交作业,她会把一些疑惑写在纸条上,夹在作业本里,一起交给沈守浩。沈守浩则会写下一些鼓励的话语,夹在作业本里回应她。
“大家不能安于现状,知识永远不能嫌多,斗志永远不能消失。”沈守浩时常激励学生们。
在他的悉心引导下,学生们的心态变得乐观开朗了,也有了展翅高飞的勇气。
淖毛湖农场学校的背后是东天山,夜幕降临,星光微芒。
“躲在角落里的星星也会发光,就像出生在边境团场的我们也可以发光。”哪怕是平时不善言辞的学生,也会在作文中,写下这样的文字。
面对未来,淖毛湖农场学校的老师们充满希冀——
“努力了不一定有回报,但不努力,就一定会后悔”;
“接过前辈们的接力棒,压力很大,我不想比他们差。多学多看多做,不要荒废这一年”;
“我一定会尽职尽责,明年7月,让孩子们底气十足地告诉所有人,我们能行”……
远山静默,见证这青春的希望与繁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4 06:45:1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