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北京晚报
佘氏族人390年守护没有中断
袁崇焕墓有了新守护人
每年清明时,除了为父母扫墓,焦颖还要去东花市斜街52号的袁崇焕祠墓祭扫。为袁崇焕扫墓,是从母亲那里传下来的家庭传统。焦颖的母亲佘幼芝,是袁崇焕墓的第17代守墓人。
小学第一次听说袁崇焕
佘氏先祖来自广东顺德,跟随袁崇焕北上抗击后金。后来,袁崇焕惨遭杀害,佘氏先祖盗取将军首级,埋藏于自家后院,并留下世代为将军守墓的遗训。自此,佘氏一族没再回到广东。袁崇焕墓一带原名“佘家馆”,就是由此而来。
焦颖第一次知道袁崇焕这个名字,是在上小学时。一年冬天,文物工作队的一名工作人员来到家里了解情况,母亲讲起了许多关于袁崇焕墓的往事。不过,她对这些陈年旧事不感兴趣。由于家里经常周末来人,占据了她的私人空间,焦颖对此还颇有些不满。
“在她眼里没有什么比守墓更重要!”焦颖说,在母亲眼里,袁崇焕墓的事永远是第一位。为了恢复袁祠,母亲四处奔走,甚至春节还要去商量事情。
母亲主动承担守墓责任
其实,守墓原本也不是母亲的事情。按照旧传统,守墓是“传男不传女”,这本该是男人干的事。到了佘幼芝这一代时,佘家只剩下她和堂兄一家。时代变迁,佘家的果园成了学校,袁祠成了大杂院,袁墓也被破坏得面目全非。一年,堂兄一家不辞而别搬至他处。
为了恢复袁祠墓,佘幼芝便把守墓的责任接了过来。翻开老照片,佘幼芝曾留着长长的辫子。焦颖介绍,母亲曾说,袁祠墓不恢复,就一天不剪辫。1992年,袁崇焕墓修复完成。2002年,北京市有关部门对袁崇焕祠墓进行大修,并将其改为纪念馆向社会开放。开放仪式后,佘幼芝剪掉了陪伴自己多年的辫子。
继承母亲遗愿按时祭扫
袁崇焕祠墓成了纪念馆,佘幼芝一家也搬到了别处。可即便如此,佘幼芝心里依然放不下,一个礼拜常常要来两三趟,打扫园内卫生、给花花草草浇水。
2020年8月12日,佘幼芝病逝,享年81岁。从1630年佘义士秘密埋葬袁崇焕,到2020年佘幼芝去世,佘氏族人17代人为袁大将军守墓整整390年。
母亲去世后,焦颖也学着母亲的样子,时常到袁崇焕祠墓祭扫。走进大殿,她先是对袁崇焕的画像三鞠躬,然后再到后院的墓区,擦洗墓碑、供桌,为袁大将军和先祖佘义士墓献上鲜花。
佘家与袁大将军没有血缘关系,世代为其守墓,守的是什么?焦颖曾问过母亲,母亲回答:守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本报记者 王琪鹏 文 安旭东 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3 14: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