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周口也有个“红旗渠” 堪称人工天河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1-14 09:4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大河网

周口也有个“红旗渠” 堪称人工天河

周口版“红旗渠”——“新淮渠”旧址

周口也有个“红旗渠” 堪称人工天河

村民,王洪旭

周口也有个“红旗渠” 堪称人工天河

村民,王力才

周口也有个“红旗渠” 堪称人工天河

村支部书记王祥领,站在一处桥渠旧址前,讲述修建水渠的往事。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于扬 李玉坤 实习生 郭磊 文图

它没有像林州红旗渠一样,修建在悬崖峭壁上;

它也没有太多的技术难关,需要依靠机械设备攻破;

它只是一条修建在平原农田上的沟渠,总长度不过19.6公里,但在那个火热的年代里,同样凝聚着中原儿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昂扬斗志。

日前,距这条沟渠修建好近半个世纪后,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走进周口市淮阳区新站镇沙颍河岸边的王楼村,找到了这段沟渠残存的旧址——新(站)淮(阳)渠源头,同当年参与建设的村民们一起,探寻“周口红旗渠”修建时的辉煌往事。

半个世纪前

这里就开始了“南水北调”

1973年,初秋。

那时候的王力才还没有结婚,正是跟着生产队干活的壮劳力。有一天,村干部领着五六个人到他的住处说:力才,你还没有结婚,一个人住,这是咱县里派来的技术员,要在咱这个地方修水渠,就在你这个院里搭伙做饭吧。

王力才欣然应允,把家里的那口大铁锅刷洗得干干净净。“我记得很清楚哩,第一顿晌午饭就是在俺家做的,熬的红薯片汤,炒的是萝卜菜,连白面都没有。”今年已经76岁的王力才回忆说。

刚开始的那几天,几名技术员就是到沙颍河岸边看选址,测量,记录着各种数据,王力才看不懂这些,他只负责烧火做饭。至今,他还能准确地回忆起来几个人的名字(注:口述,可能有误差):淮阳县水利局副局长王思贤,技术员叶九荣,木工何大本,泥工张作云……

此后,大规模的施工开始了,这就是新中国成立后淮阳历史上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新淮渠”的开端。

为什么要修建这样一条水渠?新站镇的干部向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介绍说,当时淮阳县城以南的王店、刘振屯、新站等几个乡镇农田灌溉机井缺少,有“十年九旱”之说,所以需要一条引水渠,把南部沙颍河的水往北引,一直修到县城南关,可以有效解决几个乡镇几十万亩农田的用水难题。

因此,无论县志记载还是口碑相传,这条“新淮渠”又叫淮阳的“南水北调”工程。

五六万人义务施工

县领导拉着架子车上工地

那是一个干活不讲价钱的年代,人们的干劲儿空前高涨。为了支援新淮渠的建设,当时的淮阳县从南部4个公社以及县城的城关镇抽调干部群众参加施工,前后2年多的工期里,参与建设的人员足足有五六万人。

现任淮阳区新站镇王楼行政村的支部书记王祥领回忆:“我们行政村有15个村民组,一个组抽出去30名劳力,光俺这个村就有近500人参与施工。”

没有大型机械,全靠人力劳动,上工时,绵延19.6公里的沟渠土方上,黑压压的全是人。铁锹、架子车、扁担,是最常见的施工工具,偶尔公社里支援一辆链轨式拖拉机,就是最高端的施工机械。

“我们这个沟渠虽然只有不到20公里,但修建的时候注重工程质量,而且是平地堆起12米高的土方,像修高速公路一样,过水的沟渠相当于铺在土方上的路面,中间还要修桥渠和放水闸,真的是人工天河。”60岁的王祥领说,毫不夸张地讲,新淮渠就是淮阳儿女用铁锹一点一点堆起来的。

春夏秋冬都干过活,夏天的男劳力光着膀子,皮肤晒黑不说,还掉皮。但是没有人在意这些,晚上睡觉只能用趴在床上的姿势,第二天一早,照样起来上工。冬天天冷,人们干活更加卖力,“干起来,动起来,出了汗就不冷了”。

那时候的人们干活没有一分钱报酬,生产队里记工分,吃饭也是以生产队为单元,吃大锅饭,“主要是红薯面馍,偶尔能吃上一顿豆面面条”。除了雨雪天气和农忙时节,其他时间几乎24小时不停工,干部群众两班倒上工。

除了人力,生产队的牲口也派上了用场,大马和骡子用来拉车。村民王力才说,他们生产队的一头枣红马,活活被累死了。“人还能两班倒歇歇,牲口歇息的时候不多,后来那头红马累得啥也不吃,直至倒下。”至今,回忆起这桩往事,王力才的眼神里还有很多不舍。

而由于沟渠需要修在距地面12米高的土方之上,所以土方的作业量特别大,也是最累人的。“先修个坡,靠架子车把土拉上去,再碾压铺平。上坡的时候七八个人用绳子一起拽着架子车,才能顺利上去。”参与施工的村民王洪旭说。

如今,王洪旭也是一位68岁的老人了,他义务照看新淮渠源头旧址已经有20多年时间了。

多名村民向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回忆,当时,县革委会的领导田守忠(曾任淮阳县县长)亲自拉着架子车上工地,跟大家伙一样,吃住在工地上。

水渠源头旧址已被保护起来

准备开发文旅项目

近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年热火朝天修建的沟渠,逐渐被时代淘汰。日前,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前去探访时,沟渠源头的机房还在,但绵延至淮阳城南的部分,只能找到一些残缺的建筑了。

当地干部介绍说,沟渠初修好的那个年代,在农田灌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缓解了沿线好几个乡镇几十万亩农田的用水问题。但是,随着上世纪90年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推进,更多现代化的设施建了起来,原来的新淮渠逐渐废弃不用了。

“现在这个源头旧址保护得还可以,村民王洪旭长期住在里面,除了自己生活,还进行一些管护和修缮。镇、村干部也经常巡护,发现年久失修的地方及时上报解决。”当地村干部介绍说。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看到,源头旧址还有几十间红砖房,蓄水池和闸门凹槽还能找到。“当时这里安装有5个发电机组,柴油发电机,先把沙颍河的水抽上来,注入顶部的水池,然后顺着12米高土坝上的水泥渠,往沿线乡镇排。”新站镇王楼行政村支部书记王祥领说。

现在,新淮渠源头旧址,已被列为淮阳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淮阳区新站镇党委宣传委员、副镇长胡婷婷向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介绍说,2022年8月,已经聘请专业设计团队前去考察了,将来准备依托源头机房老建筑旧址,开发成综合文旅项目,一来留住历史记忆,二来为发展乡村旅游注入活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4 10: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签名,让读者倍感惊喜。现场签售《巍巍太行起天河——红旗渠故事》的作者张芳云告诉记者:“希望通过书展活动,传递红旗渠精神。”凭购书小票,读者还可以兑换立体造型的泥泥狗巧克力、浮
2024-03-27 00:43:00
儿童广播微剧《红旗渠了不起》: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精神血脉
...蜒盘旋了半个多世纪这就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1960年十年九旱的林县人为了活命用铁锤、钢钎和双手在太行山的绝壁上凿出了1500公里的“生命之渠”红旗渠不仅是一处风
2025-04-01 22:23:00
本文转自:内蒙古日报近半个世纪艰苦奋斗“草原红旗渠”谋变换新颜 □本报记者 魏那金秋燕山,层林尽染,叠翠流金。在绵延起伏的燕山北麓,打虎石水库宛若坠落人间的天上银河,缠绕在燕山
2023-11-05 03:24:00
在广东罗定,你听过“南粤红旗渠”的故事吗
...刻在南粤大地上的传奇。长岗坡渡槽,这座被誉为“南粤红旗渠”的伟大工程,始于1976年。40多年前,数万罗定人齐心协力,肩扛手凿,架起5000多米长的长岗坡渡槽,把上游的泷江河
2025-08-17 21:41:00
...部与干旱抗争的血泪史,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说到底就是一个关于“水”的传奇故事。林县人民“引漳入林”“重新安排林县河山”,艰苦奋斗十年,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开凿
2023-10-30 09:24:00
河南林州迎来“红旗渠”号旅客列车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1月20日,位于河南林州的铁路红旗渠站正式开办客运业务。国铁集团郑州局供图中新网安阳1月20日电 (记者 韩章云)1月20日,位于河南安阳林州的铁路红旗渠站正
2023-01-20 15:23:00
共建“一带一路”外国友人这样说②丨包诺罗·木陶必:“一带一路”既是贸易之路,更是文化之路
...成为中国对外交流和经贸往来的重要桥梁和文化名片。 红旗渠精神,将激励我不断前行“‘人工天河’红旗渠的修建过程深深地触动了我。”9月3日,包诺罗·木陶必一行来到林州,参观青年
2023-09-08 10:52:00
...自:中国新闻网冬日,记者走进河南安阳林州,高空俯瞰红旗渠,宛如一条“巨龙 ”蜿蜒在太行山腰间。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安阳林州市)人民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苦战十个春秋,
2023-12-28 16:19:00
探索红旗渠精神,感受红色故事“太行儿女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2023年7月14日,我作为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院)初心党建工作室不朽星火团队的一员,跟随着团队一起来到
2023-07-25 18:45: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从“高峰”到“高原” 四川泸州正构建活力迸发地理标志产业生态圈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罗颖 □ 黄慧孜)从“办好几天展会”向“打造365天产业服务平台”深化,泸州市在打造“永不落幕”的产业服务平台
2025-09-08 22:24:00
全国最高落差室内滑雪场即将在长春“解锁”
长春净月高新区长春万达国际影都金色大厅对面机器轰鸣建筑工人正在热火朝天的忙碌着一座流线型巨型建筑已经拔地而起内部数十家业态正推进软装国内落差最大的室内滑雪场也已初具雏形……这里就是长春万达茂一座融合商业
2025-09-08 22:30:00
微视频|第九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形象歌曲《太行邀约》正式发布
2025-09-08 22:43:00
仍有五趟列车晚点 合肥南站列车晚点最新情况
大皖新闻讯 9月8日晚,大皖新闻记者在合肥南站发现,截至晚上9时34分,仍有五趟列车显示晚点。此前,铁路合肥站转发麻城车务段发布公告显示
2025-09-08 22:44:00
省人民政府决定:吴景林任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专职委员(副厅级,试用期一年);闵江涛任贵州省民营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心副主任
2025-09-08 22:48:00
省人民政府同意:推荐杨斌为贵州省纺织产业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副董事长、副总经理人选。建议闵江涛不再担任贵州省纺织产业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
2025-09-08 22:49:00
普安县“四抓四化”提升司法救助质效
近年来,普安县通过抓线索摸排、联动联治、跟踪回访、建章立制,推动国家司法救助精准化、多元化、常态化、长效化,增强国家司法救助质效
2025-09-08 22:49:00
9月8日,“南关发布”消息显示,区委书记申洪业就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和文体商旅融合联动发展等工作,带队到宽城子、商埠地
2025-09-08 23:01:00
上海海关学院“喵客小驻”赴宁城县赴海森集团开展调研
上海海关学院“喵客小驻”项目组围绕“RCEP机遇下对我国宁城县环保猫砂出口的研究”课题,近日赴海森集团宁城县生产基地开展实地调研
2025-09-08 13:37:00
云南临沧边管:双旗致谢暖警心
近日河外边境派出所一天内收到辖区群众送来的两面锦旗锦旗+1+1称赞+1+1快乐duangduangduang左手一面旗
2025-09-08 13:38:00
浙江龙港:反诈“同心” 温暖“同行”
初秋清晨,阳光洒进位于街角的零售店。零售户李大姐刚开门不久,便收到一个“烟草公司工作人员”的好友申请。正准备通过时,她忽然想起前几天参加的反诈宣讲会
2025-09-08 13:40:00
齐齐哈尔市青年创业训练营第一期圆满结营 青春力量助力鹤城振兴
2025年9月5日,由齐齐哈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齐齐哈尔市就业和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和国内头部就创服务团队宇乐树承办的齐齐哈尔市青年创业训练营
2025-09-08 13:41:00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开学第一课 启航新征程
图为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新学期“开学第一课”。曹涵摄河北新闻网讯(何一鸣)近日,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的学子们迎来了新学期“开学第一课”
2025-09-08 13:43:00
多措并举,让全谷物从“小众选择”走向“大众日常”
你是否也在纠结 “吃不吃碳水”,担心摄入碳水会引发肥胖、血糖升高等健康问题?事实上,问题不在“碳水”,而在于吃什么碳水
2025-09-08 13:47:00
太原市知识产权工作紧扣“服务带动全省、影响辐射周边”的定位,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为重点,以提高知识产权运用为目标,经过数年持续努力
2025-09-08 06: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