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金陵晚报
□徐成文
跨越五旬的门槛,日子在岁月里跌跌撞撞,或绚如夏花,或枯似冬叶。回忆,在徐徐潜行中是一抹亮眼的绿色。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背着母亲从裁缝铺里寻来的碎布拼凑成的“花书包”,我欢呼雀跃跟着院子的哥哥姐姐们就读乡里的小学。学校距家八公里左右,中午得在学校食堂蒸饭——蒸饭需要给学校缴纳蒸饭票。获取蒸饭票的途径有二——用钱在食堂购买,或直接交干柴。家里贫穷,我不能用钱购买蒸饭票。每有乡里开会,父亲便肩扛几十公斤的干柴,为我换来一沓蒸饭票。
“学校‘六一节’有文艺汇演,我们班派四人去表演‘三句半’,获奖后学校给每位同学奖励10张蒸饭票。”那个阳光灿灿的中午,班主任抛出一条特大喜讯,教室里顿时如铁锅里的沸水,躁动而滚烫。10张蒸饭票,在我们这群小孩的头脑里萦绕,如雾如烟,诱惑着我们的胆量。报名的同学远远超过四人,班主任那时就懂得“海选”一词,将我们带到偌大的礼堂,要求每人读一段文字。翌日,班主任宣布入选名单,我成为四分之一。课后,我狂奔在土操场上,纵情地舒张自己的喜悦。
“六一节”的文艺汇演,是学校一年一度的盛大事件。每天放学后,我们四人留下来,熟稔每一句台词,规范每一个动作。“三句半”是一种曲艺形式,一组表演词仅三句和一个短语。班主任说我长得有些喜感,就把那“半句”交给我来表演。别看只是半句,表演不到位,观众就不会发笑,达不到表演的高潮,心心念念的蒸饭票就不会收入囊中。
五月花团锦簇,五月日子火红。每天起床,掰着手指掐算,“六一节”越来越近。
“学校‘六一节’同时举行‘口算’比赛,我和数学老师商量了一下,你还要备战‘口算’。”班主任很严肃,“如果你‘口算’能进前三名,我私人奖励你20张蒸饭票。”数学老师的话激励着我暗暗发誓,一定要拿个第一名回来。
第二天就是鲜花如潮的“六一节”了。心潮澎湃,血脉偾张。失眠,第一次敲击我的床榻。勉强入睡,耀眼的大红奖状和雪白的“蒸饭票”上下晃动。
一身的疲倦,挡不住朝学校行进的步伐。为了防止干扰,“口算”比赛安排在学校,而文艺汇演则安排在距离学校500米的乡政府大礼堂。上午八时,“口算”比赛与文艺汇演同时开始。试卷上,密密麻麻的口算题晃得我眼睛打转,我的瞌睡来了。我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不为奖状,只求蒸饭票。于是,我向监考教师请假,跑到厕所,掬起冷水使劲在脸上搓了又搓,把疲倦赶走,赢回我的最佳状态。归来依然是“英雄”。这些试题,比起平时的训练题简单许多。“唰唰唰——”答案在试卷上落笔有声。
远处,文艺汇演的欢声笑语跨越五月绿油油的稻田,飘入我的耳膜——加快速度!交卷后再去参加文艺汇演,想来那个“三句半”还没有开始吧。距离交卷还有三十分钟,感觉第一名非我莫属,20张蒸饭票稳落口袋,我提前交卷出场。
比疾风还火速赶到大礼堂,我在人群中找到班主任。她告诫我不要着急,学校考虑到我先要参加“口算”比赛,有意把“三句半”安排在文艺汇演的后半段。“三句半”终于登台表演了。我与其他三位同学幽默风趣的表演赢得了潮水般的掌声。尤其是我的那半句话,恰到时机地蹦出来,引得观众笑声跌落一地。
下午,班主任喜忧参半地来到教室——我们四人表演的“三句半”喜获语言类第一名,而我的“口算”比赛以一分之差滑落至第四名,我获得了学校奖励的10张蒸饭票。第二天,数学老师虽在课堂上批评了我的粗心,但他依然奖励我20张蒸饭票。我暗自发誓,下一年一定要拼个第一名回来,为数学老师争光,也为自己雪耻。
一个“六一节”,我获得了30张蒸饭票,心里的那个喜悦啊,远胜于考试得了一百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3 06: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