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娱乐

解决五个难题,导演刘璋牧把《南来北往》讲成喜剧

类别:娱乐 发布时间:2024-02-20 14:13:00 来源:影视独舌

2024年2月20日刊| 总第3517期

应该怎么去形容《南来北往》呢?公安剧?年代剧?生活剧抑或是喜剧?

都可以,但都不全面。剧中有太多的时代观察和历史切口了,稍微挑出点来就是普通人的峥嵘岁月;剧中也有太多的人情冷暖与生活百态了,敲破幽默外壳,流露出的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人不服输的韧性和勇于拼搏的一腔热血。更遑论,它还有一挂又一挂的俏皮话,一环套一环的人物扣,一桩又一桩的吸睛案。

导演刘璋牧的定性是,《南来北往》是一个真实、温暖、幽默的故事。

解决五个难题,导演刘璋牧把《南来北往》讲成喜剧

自央视、爱奇艺开播以来,这个故事也被不少观众看到心里。从剧集的热度和弹幕的反馈来看,《南来北往》在这个春节档成了不少观众的心头好。

近日,影视独舌对话《南来北往》导演刘璋牧。

为正剧注入幽默感

刘璋牧与《南来北往》的合作,缘起于2020年。

彼时,《南来北往》出品人邹文,正巧有新剧在拍摄。邹文希望刘璋牧帮忙拍组戏,合作很愉快。拍完后,邹文同刘璋牧聊起了《南来北往》(原定名是《老警察》)。听闻编剧是高满堂老师,刘璋牧很感兴趣。剧本出来后,邹文再度邀请刘璋牧下场。

《南来北往》高满堂共写了五稿剧本,刘璋牧加入的时候,第三稿剧本已经成型了。“我进组后,晓龙导演领着我们,同高老师一起来打磨剧本。”刘璋牧说,他看到的剧本巧妙且细腻,后两稿的调整主要聚焦中间剧情的逻辑线上。

解决五个难题,导演刘璋牧把《南来北往》讲成喜剧

刘璋牧(中)在现场

《南来北往》的故事从1978年展开,刘璋牧1976年出生。用他的话说,“当时我才两岁,完全没有记忆,只能提前做功课。”拿到剧本后,他一读再读,上上下下加起来读了不下10遍。不仅要熟读,更要在阅读中领会编剧的意图。

为了写《南来北往》,高满堂前后两次采风,前前后后采访了几十个退休、在职的铁路公安,得到的第一手资料。于漫长岁月中书写小人物的欢歌,在宏大叙事里描摹普通人的情感,是高满堂创作的特色。《南来北往》同样如此,剧中少见大的、严肃的案件,更多的是一些温暖的、蕴含时代特征的小案件。

刘璋牧说,高满堂的剧本有点像国画。气韵生动,又有刻意“留白”。导演的工作,就是二度创作中将留白勾勒成可供鉴赏的视听语言。为此,他做了两件事。首先,把每个角色的性格捋清楚,让每个人相互呼应、命运交织。

其次,把那个时代的人与物仔细研读。“火车上有人生百态。我不想简单拍一部剧,而是要让一群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重新生活在镜头中。” 刘璋牧说,他买了一堆当时的画册,还有一些火车上的摄影集。透过图画,能清楚看到彼时人脸上的神情动态。除此之外,他还买了很多书籍,垒起来得有一米多高。

刘璋牧为这部剧注入了大量的幽默元素。他说,《南来北往》与他以往接触的公安题材完全不同,它有浓浓的生活质感,主角也没有光环,该破不了的案子一样破不了,该断的线索一样会断。“我归纳为反精英类型化。”

既然不是精英,落地时不妨多一些幽默感。本就是东北地界的剧,东北人的喜感全国都了解。于是,《南来北往》的调性就确定了:有幽默感的生活剧。

拍摄时,演员的现挂给了刘璋牧很多惊喜。汪新(白敬亭 饰)抬送站的老太太上火车,被蔡小年(宋家腾 饰)学话那场戏,就是演员现场头脑风暴激荡出来的。“蛋王”被吃后全院开大会,也有赖于群策群力。第一集“你以为买的是卧铺啊”的神来之笔,是演员宋家腾的即兴发挥。演员积极性一旦被调动,就刹不住车了。

解决五个难题

《南来北往》是编剧高满堂首次创作公安剧。在此之前,铁路公安这个职业几乎从未在荧屏上出现过。他们具体负责什么,与普通的警察又有哪些区别,对很多人来说完全陌生。

刘璋牧告诉笔者,铁路公安原先由铁道部管辖,后改由公安部直管。但职能不变:维护治安,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19年,公安剧《破冰行动》播出,掀起了一阵热潮。虽说已有公安剧的成功执导经验,但在刘璋牧看来,《南来北往》的难度更大,不仅要在四个多月的时间里完成大量跨时空的拍摄,还有五个难点需要解决。

一来,年代剧不同现代剧,年代剧首先要做到还原,镜头扫过的每一个角落,都必须合乎语境。创作过头容易被观众诟病,过度还原又会丧失艺术美感。

刘璋牧说,年代剧要有分寸。《南来北往》开篇第一个长镜头,他用了很多心思。镜头从火车座椅下拉起,两个孩子躺在铺着报纸的地上,过道人来人往,有人聊天,有人下象棋。透过这个镜头,观众足以洞悉昔日绿皮车的人生百味。

解决五个难题,导演刘璋牧把《南来北往》讲成喜剧

刘璋牧给演员讲戏

“我看到有人说,那个时候的绿皮车很脏,瓜子壳、橘子皮动不动扔一地。说得很有道理,但我们不能那么拍。还原时代也要适可而止,过犹不及。”

开机第一天,拍的是小旅馆的戏。为了打光更好看,摄影指导在黑板上加了一个小灯光。导演郑晓龙看到后询问原因,刘璋牧照实回答。郑晓龙告诉刘璋牧,那个时候大家都很节省,舍不得用电,能不开灯的时候就不开灯。

“我当时就觉得,原来还有些细节我没注意到。后面拍摄时,我就特别注意这些生活细节,不会为了美感刻意去增加什么,一切要还原当时的状态。”

二来,四十年来国产机车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再到动车、高铁,变化很大。21世纪20年代的当下,找到符合条件的蒸汽机车并不容易。上世纪70年代,国产车厢的主流型号是22B,到了90年代,国产车厢主流型号又变成了25B。

除了机车,服化道方面刘璋牧也万分谨慎。年代剧想要打动观众,历史氛围和时代速写缺一不可。摄影家王福春的影像集《火车上的中国人》,记录了从1978年到2000年之间中国车厢里的人生百态,刘璋牧手中那本几乎被翻烂了。

解决五个难题,导演刘璋牧把《南来北往》讲成喜剧

“要找到50年前的东西,挺不容易。特别要感谢邹总(《南来北往》出品人邹文),他自掏腰包淘来了一批当时的旧物件。有些立柜、五斗柜、壁橱,都是从沈阳直接拉过来的。那种历史的沉淀感,靠做旧是很难实现的。”

三来,是群众演员的情绪问题。拍车厢戏的第一天,刘璋牧等了很久。

他在等群众演员进入状态。虽说当时开机已经两个多月,但群演的状态仍然不到位。“总感觉不对,和我看的那些书、那些照片上旅客的姿态不同。”

于是,他决定亲自到车上看看。一上车刘璋牧发现了问题。有人在玩手机,有人在嘻嘻哈哈聊天。群演们一点都不“累”。“绿皮车硬座,很熬人。你坐两个小时,就会腰酸背痛。人一多,情绪就烦躁。但烦躁之余,又有一股迫不及待感。因为他们坐车或是奔赴远方打工,或是回家乡见亲人。疲惫,却有韧劲。”

解决五个难题,导演刘璋牧把《南来北往》讲成喜剧

《南来北往》的车厢里,主角承担的是故事,群演展现的才是百态的人生。刘璋牧要求,他镜头中的每个人,都必须在“生活”。“你可以站着、坐着、躺着,甚至睡觉都没问题。但是必须要有设计,不能说径直把人塞进车厢就完事了。”

拍摄的难点主要有二。一是车厢太过于狭窄,常规的绿皮车过道80厘米,赶上狭窄的只有70厘米,站几个人都费劲,还要把摄像器材挤进去。为了拍出熙熙攘攘的真实感,刘璋牧与摄影指导煞费苦心。

另一个困难,是棚拍如何让车窗外的风景更真实。“车厢25米长,窗两侧就要摆上30米长屏幕。还要拍出四季的变化,南北地形的差异。”剧组派了两个小分队,专门在全国各地拍摄动景。

演员的众志成城

如果问《南来北往》中哪个角色最为动人,莫过于丁勇岱饰演的马魁。这个不善言语的汉子,十年冤狱归来,身上满是传奇色彩。

前两年,年代剧《人世间》“破圈”,丁勇岱饰演的周父走红全网。进组时,刘璋牧就和丁勇岱沟通,希望他能演出不同前作的父亲。丁勇岱不负所望。

刘璋牧用两个“dou”来形容马魁,一个是斗,动辄和徒弟斗来斗去;另一个是逗,充斥着他与妻子的日常。

最初,请白敬亭来演汪新,刘璋牧也有过担忧。毕竟,要与丁勇岱打对手戏。

白敬亭顶住了压力。为了学东北话,白敬亭请了个东北籍的演员朋友来指导,刘璋牧还问了不少东北人,都说白敬亭的东北话很标准,有当地老味道。

解决五个难题,导演刘璋牧把《南来北往》讲成喜剧

与丁勇岱对戏时,白敬亭的分寸感也把握得恰到好处。“小白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开机第一天,大家都很紧张,小白的表现却非常松弛。这些松弛可以出来一些小小的喜剧效果,也更坚定了我在后面注入喜剧元素的决心。”

网上关于金晨的讨论,刘璋牧也做了回应。20世纪80年代,好多女明星都有着饱满的苹果肌。但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马燕从小父亲坐牢,母亲拉扯她长大,常年吃不饱,瘦是很正常的。刘璋牧说,金晨是个非常认真的演员。

看完剧本后,金晨问刘璋牧,马燕应当如何把握?

刘璋牧说,这个角色分成几个阶段。最开始,她是一个大大咧咧的男孩子形象。汪新为什么一开始不喜欢马燕?因为他把她当成哥们,自然不会有男女情愫。

第二个阶段是母亲去世后,她成了家里唯一的女人。似乎在一夜之间长大了,她就从楼上搬了下来。也正是在这个阶段,汪新和马燕两个人感情迅速升温。

第三个阶段,是90年代下海潮,整个社会的氛围就是挣钱、挣钱、挣钱。

“我一说,金晨就全理解了。她演得特别好,一点也没有偶像包袱。我特意把她往丑了拍,剧中几乎全是素颜。她的小眼神、小细节,处理得特别好。”

解决五个难题,导演刘璋牧把《南来北往》讲成喜剧

看惯了偶像剧的观众,对汪新和姚玉玲先恋爱后分手的过程不太适应。明明汪新和马燕才是官方CP,怎么姚玉玲如此迅速地“上位”了?

刘璋牧说,汪新出场时只有18岁,现在的年轻人通过屏幕、网络,对恋爱知识驾轻就熟。而彼时的年轻人,对爱情完全懵懂。尤其是小男生,异性一主动,他们心中就小鹿乱撞。姚玉玲告诉汪新,我喜欢你。汪新也回应,我也喜欢你。

但这种喜欢,是不掺杂爱情的。所以姚玉玲提出分手时,汪新坦然接受了。人生低谷之际,马燕让汪新心中泛起波澜。他才明白自己的情谊所属。

姚玉玲(姜妍 饰)这个角色,也非常丰满。她敢爱敢恨,也受制于时代和现实。汪新与牛大力(刘冠霖 饰),她毫不犹豫选择前者。但当汪新受到处分,她又在母亲劝说下毅然分手。“人现实一点并不是缺点,也不意味着道德低下。姜妍和我一直在聊,怎么把人物演得入木三分的同时,还不让观众讨厌。”

解决五个难题,导演刘璋牧把《南来北往》讲成喜剧

船至中游,贾金龙(李乃文 饰)才姗姗来迟。这个角色戏不多,但很重要,一开场就挨个大嘴巴。这是刘璋牧的巧妙设计,李乃文想也没想就同意了。

“其实我们这部剧有好多朋友客串,其中不乏明星大腕儿。像倪大红老师、王劲松老师、李勤勤老师,还有左小青、涂松岩、胡可、包贝尔、吴樾、刘均、唐旭、张瑞涵、任正斌、大潘(潘斌龙)、徐囡楠、夏铭浩……冯兵的角色连个名字都没有。这些演员都非常棒,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

《南来北往》讲的不仅是东北人的故事,刘璋牧说,他想讲的是全中国人的故事,展现祖国改革开放40余年来的成果。从人挤人、爬窗上的蒸汽机车,到实名制后人人能买到票的高铁、动车,背后投射的是整个国家的发展。

“我们讲的是一个真实、温暖、幽默的故事。现代人压力比较大,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照也少,邻居都不知姓甚名谁。如果观众看剧时,能得到些许的治愈,哪怕只有短短几秒钟,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文/马二】

家人们,请给影视独舌标星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历史消息

↓↓↓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0 18: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专访|《南来北往》导演刘璋牧:喜剧背后,思索苦难
...导演刘璋牧来说,这个项目对他最大的吸引力是能与编剧高满堂、导演郑晓龙合作,但难度相应也很高。时间跨度大、人物群像多,呈现起来复杂性很高:“最大的难点就是在人物上,如何让这些人
2024-03-02 10:36:00
《南来北往》承载着时代印记和命运变迁
...感坚定了全剧的喜剧路线《南来北往》剧本出自著名编剧高满堂,以情取胜,人物多但命运紧密钩连——在刘璋牧眼里,高满堂的剧本风格像国画,气韵生动,又有刻意“留白”。在二度创作中,他
2024-03-01 15:12:00
《南来北往》持续热播:穿越时光轴的铁路情缘
...的安全放在首位,并无私地守护列车安全的故事。总编剧高满堂为《南来北往》构建了一个长跨度、多层次的世界。剧中故事以四十年时间跨度为纵轴,以火车线经过的南北地域为横轴,拉起了一幅
2024-02-22 19:18:00
央视播出!40集年代剧来袭,众多熟脸戏骨坐镇,观众:有好戏看
...把握,对郑晓龙导演来说不过小菜一碟。 这部剧的编剧高满堂同样实力过硬。高满堂高满堂“大器晚成”,人到中年才开始从事编剧事业,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在编剧方面确实极有天分。他与孙
2023-12-19 22:33:00
大时代的舞台,小人物的南腔北调,都在《南来北往》
...每晚19:30热播的年代剧《南来北往》,导演郑晓龙,编剧高满堂,白敬亭、丁勇岱、金晨、左小青、刘钧、姜妍、胡可……老戏骨与青年演员同台飙戏,每集还能冒出许多喜剧熟人,该剧有吸
2024-04-23 23:12:00
央视又出“王炸”,老戏骨同台飙戏,人世间之后唯一想追的年代剧
...是场景布置还是角色塑造,都充满了真实与质感。而编剧高满堂的加盟,更是为这部剧增添了不少看点。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影视界的各大奖项,其笔下的人物鲜活、情节紧凑,深受观众喜爱。此次他
2024-01-25 10:40:00
一部《人世间》,让年代剧爆火
...南来北往》这部剧的幕后配置,绝对让人安心。编剧之一高满堂代表作过硬。2008年的《闯关东》,2021年的《山海情》都证明了高满堂在年代剧上的创作能力。在他的故事作品里,人物关
2024-02-05 00:21:00
央八春节档躺赢!《南来北往》收视率破3
...船,如今事业正处于上升期,又继续合作了郑晓龙导演和高满堂编剧,形成良性循环。有稳定的资源,自己能拿出来爆剧,粉丝够给力,就让他站在上升期的位置,一路向前。
2024-02-08 15:51:00
荧屏中的“东北风”为沈阳出圈再添一把火
...’,这些地方都太熟悉了。”《南来北往》是辽宁籍编剧高满堂的又一部力作,其独特的创作背景和深入人心的剧情如一阵“东北风”般激起观众的热情和喜爱。据悉,拍摄期间剧组在辽宁省铁岭市
2024-03-01 01:01:00
更多关于娱乐的资讯:
在相信未来巡演首站或许我们看见了一个更立体的汪峰
近日,汪峰“相信未来”巡演的哈尔滨站首演,在网上遭遇激烈讨论。当网络世界的聚光灯都打在几个瞬间时,我们或许错过了那晚现场更耀眼的光景
2025-11-05 10:56:00
驻京办·前门中华美食荟圆满落幕 探索文商旅深度融合的新模式
2025年10月31日,由国管局办综司、北京市商务局、北京市文旅局、东城区人民政府指导,天街集团、全国驻京机构美食联盟主办
2025-11-05 13:58:00
【重磅开票】何冰领衔主演话剧《枝叶关情·郑板桥》开票!限时 5 折!拼手速
何冰导演作品何冰、阿楠、何涛、李嘉龙等主演从“好人、好官、好才、好怪”四个维度讲述清代知县郑板桥的七年为官生涯何冰领衔主演话剧《枝叶关情·郑板桥》【演出时间】11月16日(周日)
2025-11-05 11:36:00
“大戏看北京”文艺创作孵化平台交出“青春作业”
近日,北京文联老舍剧场内洋溢着青春的气息,由北京市文联主办的2025年度“大戏看北京”文艺创作孵化平台·青年人才项目系列成果展演主单元在此拉开帷幕
2025-11-05 11:26:00
莫文蔚回「家」了
《CTF Life 周大福人寿40周年呈献:莫文蔚 THE BIG BIG SHOW 大秀一场 香港站‘家场’限定版》将于12月20日在启德主场馆隆重举行
2025-11-05 11:26:00
缅怀英烈,致敬不凡,根据贵阳英雄马金涛改编的电影《小马警官》全国首映礼在贵阳举行
10月30日,贵阳市花溪区星空影城灯光璀璨却气氛庄重,根据 “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 马金涛烈士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小马警官》全国首映礼在此举行
2025-11-05 11:26: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朱道衡)作为2025中国·PIANO中央音乐学院厦门国际钢琴音乐季的重要组成部分,“星际交响”管风琴独奏音乐会将于11月8日晚在鼓浪屿管风琴艺术中心举办
2025-11-05 08:22:00
《书画里的中国》第三季直播:陈泽谦笔墨绘就琼岛碧波
《书画里的中国》第三季的直播中,青年画家陈泽谦在北海公园的写生活动,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这场通过北京时间客户端进行的沉浸式直播
2025-11-05 08:55:00
薪意广域短剧海选第二季启幕,四部连拍作品铸造品质新标杆
成都,2025年10月26日—— 金秋蓉城,桂香满径。一场牵动短剧行业目光的盛会即将绽放:四川薪意广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将再度启航
2025-11-05 08:25:00
探秘“中国芯”,学而思北航实践营解锁未来创造力
“我最喜欢用AI画画了!我输入了‘会飞的鲸鱼和糖果雨’,它真的画出来了!”“我觉得最酷的还是芯片,小小的一块,它就像一个超大的城市
2025-11-05 08:25:00
30首佳作展实力!国家艺术基金流行音乐演唱人才培训项目圆满结项
11月4日,国家艺术基金首个流行音乐演唱人才培训项目结项音乐会在长影音乐厅落幕,标志着该项目正式圆满结项。来自全国15个省市的30名优秀青年音乐人才联袂献艺
2025-11-04 23:45:00
安徽抗战题材电影《双山阻击战》今晚央视首播 主创:肥东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看电影时忍不住落泪
大皖新闻讯 今晚18时14分,安徽红色主旋律电影《双山阻击战》将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电影频道首播。这是一部肥东人编剧、肥东人担任总制片人
2025-11-04 14:07:00
大皖新闻讯 11月4日晚,由文化和旅游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在重庆大剧院圆满落幕
2025-11-04 22:53:00
横店吊威亚摔伤女演员最新发声:已进入康复阶段,计划将此次经历写进剧本
大皖新闻讯 日前,横店女演员钱亭玉在拍戏吊威亚时不幸从5米高处坠落摔伤。11月4日,大皖新闻记者联系了钱亭玉,她告诉记者
2025-11-04 17:05:00
“我诗我书”展览,11月4日在山西省图书馆开展,9位作者的90余幅作品亮相。展览由山西诗词学会、山西省图书馆主办,槐花诗书院承办
2025-11-04 19: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