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曾经一年只吃三回的“白胖子”能有多少潜力?“妈妈的味道”撑起古村落里的亿元级产业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12-26 07:39:00 来源:杭州网

杭州日报讯 在桐庐江南镇深澳村,周亚莲是个“有地位”的村民,因为她做得一手好米粿。逢年过节、婚寿嫁娶,米粿是当地人必吃的传统美食。

这白白胖胖的粿子,本就源于近千年前的一次南北方饮食文化融合。而先民们怎能想到,家乡的风俗与饮食习惯,如今正奔着一年一亿元的产值发展着。

“白胖子”肚里包着的 全是妈妈的味道

我们在深澳村一户农家的灶房里,见到了年逾花甲的周亚莲。

柴火在柴膛里吐着火舌,一会儿便“催”得灶上的水翻滚起来。

周亚莲拿起一盆粳米粉。这是一种黏性适中的稻米,米粒天生圆胖、光亮如玉。米粿嚼劲适中,不黏不硬,原因就在这亮白的食材里。

七八斤粳米粉,倒入滚水锅后,立马黏成一团。接着就是最为费力的打芡时间。周亚莲用一根长一米余的木叉,对着锅里顺时针搅动起来。

村妇在打芡的过程中,要脚尖微踮、紧绷大腿、收拢侧腹,力气传导到上半身后,右侧肩背、左侧三头肌、右手小手臂三处同时发力,才能完成这套搅拌动作。

在城里的健身房,这套动作约等于数百元一堂的私教课。在深澳村,这套动作能保证百余个米粿的嚼劲。

打芡这道工序,是关乎米粿口感最关键的一步:拌得不均匀会有面粉颗粒,也可能会糊锅。将粉团盛出后,趁热不断地揉压。趁热反复揉压,才能达到Q弹又带软糯的口感。

水汽围着面团,从锅里一起来到了砧板上。经过一番揉切拍压,就要往手掌大小的圆饼状里放馅儿了。

已经烹制好的肉丁、香干末、油豆腐碎、榨菜末、春笋块,在旁边一字排开。道地的桐庐菜,被面皮裹住收拢。

入蒸笼前,像极了待烧的陶土;出笼后,就如上了乳白釉般光洁的陶器。

这一天,周亚莲与前来帮厨的村民,做了近三百个米粿,再分装,每袋有几十个米粿。

除了馈赠亲友,她还要给在县城工作的孩子寄几袋去。“工作忙,不常回家,但米粿是肯定想吃的,这是妈妈的味道。”

当地人的节日必备 源自古时的南北融合

“我手里包的就是妈妈的味道。”帮厨时,今年75岁的村民申屠友娟说道,“她今年还在的话,有111岁了。”

申屠友娟的手艺是妈妈教的,妈妈的手艺是外婆教的。这位出生在20世纪40年代的老人说:“从祖辈开始,就一直保留着逢年过节做米粿的习俗。”

与许多传统的乡间美食一样,要考究米粿的来历,鲜有翔实史料能佐证。但先民们对“粿”字的解释,给我们留下了线索。

从历史记载来看,在宋以前“粿”主要指称食材,到了明代“粿”直接指称食物本身,成为一种特定的食物。

桐庐当地的一段传说和一种风俗,又进一步给我们提供了桐庐米粿起源时间的线索。

据传,北宋南迁后,由于中原是面食区,而桐庐属于鱼米之乡,种植水稻为主,但中原新来的外乡人吃大米饭不习惯。有个巧妇,把大米磨成粉,放锅中煮熟,再按等分把米粉捏成小碗状坯子,然后把炒好的菜放入,用它当作主食,叫米窝,这便成了米粿的前身。后来,为了方便携带,聪明的巧妇把米窝的口子收上,形状像水果,就取名叫米粿。由于米粿口味极佳、取材简单,就慢慢地在桐庐当地传开来,流传至今。

如今,桐庐南乡片区的村子,还是会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廿一过“时节”,过节时,人们会互赠米粿。这是桐庐的一种风俗,“时节”祭祀的对象各村不一,在深澳村及周边诸多农村,祭祀的是黄程庙里的两位土谷神。这对土谷神是同胞兄弟,相传六七百年前,桐南大旱,赤地连绵,兄弟俩为祷雨以身为祭,之后果降甘霖除旱灾。老百姓为他们造庙祭祀,米粿就是祖传的祭品之一。

根据传说和习俗来看,最晚在明代时,米粿已经在当地流行。

儿时一年只能吃几次的美食 如今风靡大江南北

“小时候,米粿只能在三个节日里才能吃到。”周亚莲说,“春节、清明、时节(桐庐南乡地区的风俗)。”

20世纪60年代,村里人买不到现成的粳米,大家得拿着带糠的粳米回家,先舂米去糠,再把白米碾成粉。米粿里包着的馅,以腌菜和萝卜丝为主,条件好点的人家,才会放少量肉末。

到了20世纪80年代,香干、油豆腐、腌菜,成了米粿馅的主力。“慢慢地,大家生活条件好了,腌菜就很少用到了,更喜欢包新鲜的食材进去。”周亚莲笑道,“到了现在,想包什么就包什么,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做。”

米粿这道美食在桐庐流传已久,如今,本乡的创业者还挖出了这道美食的潜力,将桐庐米粿卖到了全国各地。

徐晓宇是当地人,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杭州市区工作,返乡创业前,他已经是一家大型建材公司的工程总监。“来回杭州市区和桐庐老家的时候,我总会带一些米粿给同事尝尝。”徐晓宇说,令他没想到的是,家乡的美食居然获得了同事的一致好评。

“在杭州市区,我看到建德豆腐包、缙云烧饼、沙县小吃,这些品牌都做得风生水起。我想,桐庐米粿也有这个潜力呀!”徐晓宇拉了几位同学、朋友一起,成立了“六道云庐”。

为了满足机械化生产的条件,他们走访了不少当地做米粿的匠人,花了两年时间,自行研发了一条生产线。为了让面皮富有黏性,对本地、江西、苏北、东北等地的米粉进行比较后,选择了价格更高的东北米粉。创业初期,经过无数次的调配试验,徐晓宇得到了最合适的水与米粉的配比,这样做出来的米粿在速冻过程中就不会开裂。

然而,2020年,他们创业的第一年,因产品销路尚未通畅,加之前期投入了大笔的研发资金,企业一度面临资金流转困难的局面。好在凭借着独有的口感,来自桐庐的“白胖子”,逐渐在消费者中树立起了口碑。家乡的美食,让徐晓宇的企业在3年后,从村里的厂房,搬入了当地的产业园,目前正以每天近10万个米粿的数量,向全国各地发货。细细算来,米粿已经在当地形成了年销售1亿元规模的产业。这道老祖宗传下来的美食,正为后人带来一片致富的福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6 09:49:5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三个抓手”促尧古传统村落换新颜
...传统村落换新颜本报讯 近年来,荔波县黎明关水族乡尧古村围绕打造“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布依古寨目标,坚持用好组织引领、人才培育、文化建设“三个抓手”,在深入挖掘
2023-08-04 16:06:00
...波作曲、歌唱家邓容演唱、潘书培导演、樊旭辉制作的《古村穆沟》,饱含深情、静谧悠远的演绎了仙雾缭绕、纯朴隐逸、如诗如画的古村,柔美悠扬,悦耳动听,沁人心脾,引人入胜。穆沟,是具
2024-12-17 16:39:00
(乡村行·看振兴)“外眼”看乡村:“中国雷笋之乡”何以绘就生态共富路?
...里钓鱼、捕鱼。“没有了鱼儿,溪涧失去了活力,也会让古村‘失色’。”岩头村党支部书记毛祥均表示,如今,护溪护鱼已成了岩头人自觉的行动,不光自己不捕鱼,看到有游客或别村村民来钓鱼
2024-04-15 20:58:00
暑期旅游旺季临近 吉水主官近期密集调研文旅工作
...业发展工作。6月21日,吉水县委书记肖梓才到金滩镇栗头古村督导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在金滩镇栗头古村,肖梓才沿着古村落巷道,边走边听取情况汇报,详细了解保护利用示
2024-06-27 04:42:00
媒体海南行 | 原创组图:航拍澄迈效古村发展沉香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行暨交流推介活动采访团走进澄迈县加乐镇长岭村委会效古村,发掘这里打造沉香产业的历程,以及沉香产业如何带动村民进行致富。走进效古村,就可以看到成片的沉香树木,走近一看,树干上都
2023-08-14 18:06:00
走,一起到古村落植树去!
本文转自:鲁中晨报走,一起到古村落植树去!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小记者团植树节活动启动2021年植树节活动现场,家长与孩子一起种下小树苗。资料照片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
2023-02-22 10:23:00
文化使者游燕红:从留守妇女到古村讲解员
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西频道江西省乐安县流坑古村讲解员游燕红曾经是一名打工妹,婚后成为留守妇女。迫于生活压力,内向的她成为一名古村讲解员。十年间,从排斥到深爱,她全身心投入,在一场
2023-01-31 10:12:00
古村振翅绽放新风采
本文转自:闽东日报寿宁杨溪头古村振翅绽放新风采阳春三月,步入寿宁县杨溪头村,蓝天如洗,碧水盈盈,绿树婆娑,廊桥横跨,阳光洒在错落有致的古屋上,显得宁静而温暖。杨溪头村,位于下党乡
2024-03-14 10:15:00
产后“水胖子” 怎么减重才有效?
...致气血亏虚,气虚无以推动水湿故而痰湿内生,因此“水胖子”(虚胖)的情况更为常见。产妇若在哺乳期,不宜汤药治疗,可辅以穴位贴敷、穴位按摩、耳穴压豆、拔罐等方法改善。运动可根据情
2024-10-10 10:51: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直播预告|金沙红了——回上游·见金沙
赤水河畔,红粱丰硕。金沙酒业诚挚邀请您观看本次“回上游,见金沙”2025第五届“金沙红了·红高粱节”活动,共同见证这一年一度的丰收喜悦,感受醇柔酱香的岁月沉淀,探寻赤水河上游的味
2025-09-17 22:32:00
健康问太和 | 精准治疗为晚期乳腺癌患者点亮希望之光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龚艳琳)过去,一纸“晚期乳腺癌”的诊断书,往往意味着绝望与无助。然而,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如今的晚期乳腺癌治疗已迈入“个体化精准治疗”的全新时代
2025-09-17 19:24:00
中西医结合量体裁衣式服务,思南中医院这场健康活动好有料
9月16日,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积极响应国家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号召,组织来自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2025-09-17 13:40:00
菏泽市疾控中心组织工作人员走进城区商场开展宣教活动
大众网记者 王文文 菏泽报道9月15日—21日是第7个“9·15”减盐周,今年活动的主题是“人人行动、全民控盐”。9月15日下午
2025-09-17 10:34:00
四川友谊医院熊瑛:深耕呼吸内科领域,帮助患者走出“呼吸之困”
每到秋冬季节,总是开始反复咳嗽、动辄气喘,甚至夜里被呼吸憋醒……如果这些症状您并不陌生,那么也许该给您的呼吸多一点关注
2025-09-17 10:41:00
朱毅:关于预制菜,消费者和国标为何各说各的?
中新经纬9月16日电 题:关于预制菜,消费者和国标为何各说各的?作者 朱毅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最近预制菜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热点
2025-09-17 07:45:00
花样菏泽 小城大爱①人间烟火气,最美“曹州味”
大众网记者 刘亚 菏泽报道美食,是游客打开一地文化最直接、最感性的方式,也是当地人日常生活最直接的、最深刻的构成。循着香气
2025-09-16 11:02:00
惊艳亮相《赴山海》,爷爷的农场A2水牛纯牛奶以高品质重构饮奶新体验!
近日,备受瞩目的武侠剧《赴山海》正式开播。当观众沉浸于热血江湖与侠义情怀时,不少细心用户还在该剧片尾惊喜发现了“老朋友”——“爷爷的农场”熟悉的身影
2025-09-16 11:11:00
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徐浩宇受邀参加首都国际医学大会,与各界代表共话全球健康治理
9月13日上午,由中国医院协会主办的2025首都国际医学大会在北京开幕。开幕式由中国医院协会会长刘谦主持,中共北京市委常委
2025-09-16 11:55:00
郑州尖峰:做全飞秒手术,严格的术前检查有哪些?
近视手术到底能不能做?有没有后遗症?咱们不妨一起来听听那些近视手术史多年朋友的真实感受。正所谓,事非经过不知难,做过才有发言权
2025-09-16 11:55:00
郑州长江中医院“专项助孕生育补贴”正式开放! 郑州慈善总会送子公益基金“好孕桥”计划启动
9月14日上午,“助力生殖健康,筑梦新时代家庭”,送子公益基金11周年庆典暨“好孕桥”公益计划启动仪式在郑州举行。本次活动由郑州慈善总会送子公益基金主办
2025-09-16 11:56:00
脸上斑总消不掉?别再乱花钱了!中医:先把气血运行通道打通才是关键
脸上的黄褐斑,简直就像个甩不掉的“顽固分子”。很多人总觉得长斑只是脸的表皮问题,一门心思抹精华、做项目,却始终跳不出“祛斑—反弹”的怪圈
2025-09-16 11:57:00
前列腺增生高危人群:这些信号你一定要注意!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男性开始关注前列腺健康。数据显示,50岁以上男性前列腺增生患病率已超过50%,70岁以上人群更是高达80%
2025-09-16 11:59:00
郑州美中商都妇产医院科普:影响生育力的几大因素,你了解吗?
郑州美中商都妇产医院作为河南省内专注于女性健康与生殖医学的专科机构,结合临床案例与科研成果,系统梳理了影响生育力的关键因素
2025-09-16 14:20:00
就在明天!临沂市中医医院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义诊活动等您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通讯员 周萍 刘淑敏金秋九月,清风送爽,正是收获健康与美好的时节。2025年9月16日上午,临沂市中医医院将联合市疾控中心
2025-09-16 14: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