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简介栾书人物历史评价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19 10:25: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概述

栾书(?-前573年),姬姓,栾氏,谥曰武,人称栾武子,生年不详,晋景公、晋厉公时期人物。

祖父栾枝,父亲栾盾。晋景公三年(前597年)任下军之佐,十一年(前589年),参与晋齐鞍之战,大胜之。晋景公十三年(前587年),栾书官拜中军,十五年(前585年),栾书率师救郑国,迫楚国退军,伐楚国的盟友蔡国。又击败秦国,屡建功勋。晋厉公指使外嬖胥童数人杀死“三郤”(郤至、郤锜、郤犨),胥童乘势将栾书、荀偃劫持,后被厉公赦还。栾书联合荀偃趁厉公出游,诛胥童,将厉公囚禁,六天后,将厉公杀死,立公孙周为晋悼公。后来,栾书去世,韩厥任中军元帅。遗物有《栾书缶》。

简介栾书人物历史评价

晋楚邲之战

栾书在晋景公三年(前597年)任下军之佐,正值晋楚邲之战的前夕。当时晋国为解救被楚军围攻的郑国,所遣军队已抵达郑国境内,得知郑国降服于楚。郑国派到晋军中通报情况的使者极力劝说晋军与楚一战,到时候郑国将助晋攻楚。晋国将领有不少坚决主战的,栾书却认为应该退兵。他分析形势,指出当时对晋国不利的两个方面:一是楚国近年来励精图治,上下—心,军队虽胜不骄,纪律严明,确有实力;二是郑国游移于晋、楚之间,楚胜则助楚,晋胜则助晋,只不过是想看两国到底是谁更有实力,然后选择自己的盟友。因此,决不应听信郑国使者的煽动,贸然去和楚军作战。后来战事还是进行,结果晋军大败而还。

晋齐鞍之战

晋景公十一年(前589年),晋齐鞍之战前夕,栾书升任下军主将,参与这次大获全胜的战役。十三年,升任中军元帅。

率师救郑

晋景公十五年(前585年),栾书率师救郑,迫楚国退军。然后引得胜之师,侵伐楚国的盟友蔡国。楚军回师救蔡,与晋军对垒。大战在即,普国将领意见分歧,一派主战,一派主张撤兵回国。后者是少数派。两派在栾书面前各陈己见,他择善而从,决定退兵。时人誉为从善如流,称赞他集思广益的统帅风范。

鄢陵之战

栾书缶栾书任中军元帅既久,屡建功勋,开始注意维护自己的声誉。晋厉公六年(前575年),郑国叛晋联楚,厉公决定讨伐郑国。执政大臣讨论这件事,范文子认为,厉公好人喜功,骄横奢侈,国外敌对势力多一些,还可以抑制他的这种倾向,如果出兵讨郑,维护晋国的霸主地位,只能助长厉公的恶劣倾向,使晋国不得安宁。栾书却认为,在他当政期间,决不能失去晋国的霸主地位,一定要讨伐郑国。他的决心促成了晋国与楚,郑的鄢陵之战,结果是晋国获胜,而晋厉公也因此肆行无道,引起国内的一次政治危机。

栾书不但注意维护自己的声誉,同时注意保护自己的权威地位,这种态度也加深了晋国的政治危机。鄢陵之战中,栾书主张固守后再出击,新军之佐郤至主张速战速决,厉公用郤至之谋。因此,栾书对至大为不满,凯旋后即谋除去郤至。他设计使厉公怀疑郤至有欲立新君的图谋,恰好配合了厉公欲除群大夫、扶植外嬖亲信的行动,遂使晋国政局陷入一片混乱。

弑厉公立悼公

晋厉公指使外嬖胥童数人杀死郤至等,胥童乘势将栾书、荀偃劫持,欲杀二人,夺取执政人权。厉公虽赦二人并使复职,但栾书已无法控制政局,自身也岌岌可危,于是联合荀偃,诛胥童,弑厉公,立悼公。

从善如流

基本信息

拼音:cóngshànrúliú

解释:从:听从;善:好的,正确的;如流:像流水一样,比喻迅速。形容听取正确的意见及接受善意的规劝像流水那样快而自然。

出处:左丘明《左传·成公八年》:“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听从别人的意见

示例: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他也立刻懂得,将五分钱让去,真是'~',有正人君子的风度。近义词从谏如流、从善若流

反义词独断专行、刚愎自用

典故

晋栾书侵蔡,遂侵楚,获申骊。楚师之还也,晋侵沈,获沈子揖初,从知、范、韩也。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诗》曰:‘恺悌君子,遐不作人。’求善也夫!作人,斯有功绩矣。”是行也,郑伯将会晋师,门于许东门,大获焉。声伯如莒,逆也。

郑国是春秋时的小国。它为了防御楚国,和晋国签订了盟约。结盟的第二年,楚国即发兵进犯郑国。晋军有约在先,便派兵救援,路上与楚军相遇,楚军不战而退。晋将赵同等人主张乘机攻占楚国的蔡地。他们催请栾书元帅下令行动,但“中军佐”知庄子不让栾书元帅发兵,说:“楚军已撤,郑国转危为安,我们就不该进攻楚国。”栾书元帅觉得有理,毅然命令大军撤回晋国。对此,《左传》称赞栾书的举动是“从善如流宜哉”!

故事概述

从善如流的意思是指采纳高明正确的意见和建议,接受善意的规劝,像流水那样畅快而自然。比喻乐于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出自《左传·成公八年》:“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公元前585年,郑国不敌楚国的进攻,求救于晋国。晋将栾书奉命前去救援,使楚军退兵回国。后栾书又去攻打蔡国,蔡国急忙向楚国求救。楚国只好派公子申和公子成率军救蔡。晋大将赵同和赵括向栾书请战,准备率兵攻打援蔡的楚军。这时,栾书的部下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阻止说,此次与楚军交战,胜了也不光荣,败了则会令人羞耻,于是建议收兵回国。栾书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军中有人对此持异议,认为辅佐栾书的有十一个人,只有知庄子等三人主张收兵,而主战的人占多数,因此应按多数人的想法行事。栾书回答:“正确的意见才能代表多数。知庄子他们是贤人,他们的正确意见便能代表多数人的想法。”于是,他下令退兵回国。过了两年,栾书率兵攻下了蔡国后,又想去攻打楚国。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等人分析了具体情况后,又建议栾书暂时不要攻打楚国,而去攻沈国。栾书又一次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栾书能正确听取部下的意见,时人便称赞栾书以从善如流的意思说:“栾书听从好的、正确的意见,就像流水向下那样,迅速而又自然。”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9 18: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晋楚争霸楚国为何屡屡败于晋国
...《国语·郑语》和司马迁的《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共同评价为春秋四强国之一。由此可见,晋国实力,在春秋时代绝对是首屈一指。事实上,春秋时期的晋国历史可谓是纵横排阖,激荡人心。晋国
2024-06-28 16:31:00
重耳的生平简介晋文公重耳,是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 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晋文公初为公子,谦虚而好学,善于结交有才能的人。骊姬之乱时
2024-06-28 14:37:00
...明。在位时封齐国大夫田和为齐侯,是谓“田氏代齐”。人物生平姬骄在位期间,齐相田和在公元前391年将齐国国君康公放逐到海上,只留下一城之地作为他的食邑,田和成为齐国实际上的国君
2023-10-22 21:01:00
后世对齐懿公的评价如何
...恨懿公骄恣,废其子而迎立公子元为君,即齐惠公。人物评价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初,晋国的晋献公死后便因诸子争斗而造成将近二十年的动乱。齐国这个春秋五霸中首个称霸的超级大国在桓公
2024-06-28 19:54:00
楚庄王时期的主要事件盘点
...的基础。然而,他的过失也不容忽视,这也提醒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全面客观地看待他们的功过得失。
2023-12-11 09:01:00
...国王族。为人奸诈,贪财,曾经敲诈过唐成公和蔡昭侯。简介春秋时楚国大夫,字子常。楚庄王第三子王子贞字子囊,在楚共王和楚康王时任令尹,囊瓦是他的孙子,所以囊瓦是楚国王族。执政不力
2023-02-27 19:32:00
为什么说春秋五霸四出于晋
春秋时期的春秋五霸,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之一,春秋时期的五位非常厉害的霸主,被后世称为春秋五霸,虽然说不同的古文典籍当中,对霸主的定义不尽相同,每本书里面记载的霸主可能都是不一
2024-06-28 16:53:00
郑成公是什么样的人
...就是郑成公当做一个长头草的故事。而且正因为有这一类人物的衬托,才能显得一些英雄人物更加的突出,更加的优秀。所以这些还是有他们自己的一些作用的。因为他们的存在,令历史变得不一样
2022-12-23 17:04:00
楚国献鼋到底有什么阴谋
...单吗?在郑国的这场动乱中,除了郑灵公,还有两个关键人物,一个就是公子宋,一个是公子归生。公子宋与公子归生交好,当时说吃鼋肉的预言,就是公子宋对公子归生说的。这个公子归生,是个
2022-12-23 17:2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