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创新工程学科考核 推进专业能力发展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3-03-06 09:0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教育报

青岛理工大学

创新工程学科考核 推进专业能力发展

青岛理工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积极推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创新,不断强化学生信息工程综合能力。按照教学改革要求,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制定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考核目标,实现信息技术应用与专业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不断促进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的现代化和创新化发展。通过推动专业教学方式向多元化和科学化转变,显著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设计,强化教学效果

在开展软件工程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院着力推动教学方式的有效创新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实现课堂教学的实时考核。以实时考核的方式关注教学质量,让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效果,据此制定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规律的考核计划和培养计划,切实提升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专注度和参与度。为了进一步强化教学效果,学院在授课过程中将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媒介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可视化的学习中充分理解软件工程相关理论,不断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理论和应用实践的认识。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充分契合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的需要。学生在掌握相关专业理论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认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应用场景,并依托多媒体化的理论教学,结合工程研发的项目案例,如海洋悬浮颗粒物原位分析、水下目标轮廓检测、水下激光成像等软件设计方法,实现案例教学,促使学生全面理解与掌握软件工程方法及步骤,对学生开展专业实践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积极探索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过程控制,重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及时反馈,以兴趣为牵引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课堂教学结合了专业实践的应用背景,引导学生主动融入课程教学过程,在全面理解课堂讲授的知识理论同时,形成正向的师生互动式“教与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鼓励学生自觉深入开展对课程知识点的探究,从而形成师生“共振”的正反馈机制。

优化专业考核方式,提升学生自主设计和实践能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展的教学改革,以学生专业能力全面发展为考核重点,将课程要求的考核重点、软件工程理论融入相关专业实验和实践,从课堂提问、讨论交流、上机实验、项目实践、理论考试五个维度全面考核,既检验了学生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理论、原理、方法等方面的基础,也对学生在实验和实践中分析、调研、撰写报告、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了评价,通过科学的专业考核方式引导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科研和应用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特长和发展方向,在考核中将学生分组培养,安排在软件工程项目的不同阶段和岗位上,共同协作完成课程的实验内容与实践项目。教师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工程原理和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围绕需求分析、项目设计、编码测试、系统维护等,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强化专业技能。根据项目环节与职位的不同要求,组长负责完成组内成员考核,教师依据最终成果的质量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以优化的考核方式与指标推动学生的专业能力发展。

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着力探索课程全过程学业评价与设计创新,引导学生以专业理论分析和调研为先导,围绕知识点与方法,实现专业实验和实践报告的自主选题,同时根据整体项目的安排,在不同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个人能力。学生在信息工程项目协作的过程中,得以全面了解项目所需的专业理论和实验要求,及时弥补自身专业能力短板,实现延展化学习,进而实现“学以致用”。

以非标准化考核引导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创造力

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充分挖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专业发展特性,在考核中弱化“标准答案”,鼓励学生以课程理论与实践要求作为依托和框架,开展非标准化的创新理论实践。非标准化考核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软件工程理论的融会贯通,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激发学生开展专业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创造力。经过实践,学生能够以个性化的思路理解和应用专业理论,不拘泥于标准答案,充分发挥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有效培养了个性化的专业能力,实现自发式的学习和研究。

在软件工程课程的实验和实践环节,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建立个性化的学业计划和目标,将“量入为出”的理念运用于学习过程,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能力,以熟练掌握的理论知识为基础,自主完成软件设计与开发。注重完成程度的考核,在考核中引入量化指标,科学系统地分解目标任务,帮助学生通过考核及时发现自身在不同环节与职位中的优势和不足,进而有的放矢地完成实验和实践任务,提升在软件工程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综合专业能力。

(张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07 01:45:3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注重高等教育区域化办学特色的打造,坚定不移地走好“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新工科特色办学之路,不断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的有效衔接,着力将行业特点内化为专
2023-11-17 06:00:00
...程能力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需要培养创新意识强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学院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采取学科交叉与课程融合的方法,遵循
2023-11-03 09:05:00
...是以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等强势学科为支撑,融合信息、电子、计算机、材料、生医、医学影像等方向的新兴交叉学科专业。早在2016年,东大在全国设立了第一个“机
2023-04-19 06:24:00
...培养为核心,整合教学内容,建立了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等平台和专业方向选修课程、任意选修课程、集中实践课程等模块的“平台+模块”课程体系。注重能力和素质
2023-10-15 09:11:00
...程师评价改革,让工程人才在回归工程中成就卓越。打破学科和学院限制,围绕产业领域选拔人、培养人提起自己报考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时的那场面试,北航2023级博士研究生刘海菲形容:那
2023-12-22 09:26:00
...业也焕新升级,不少高校探索“强强联手”模式,让不同学科“牵手”,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高校进一步动态调整和优化专业为哪般?折射出哪些人才培养新变化?一批全新专业登场,全国范围内
2024-08-30 07:35:00
...的差异化要求。明确招生阶段,学术学位重点考核考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以及考生的学术创新潜力;专业学位重点考核考生的综合实践素质、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职业
2023-12-19 10:30:00
教育部发文:进一步提升专硕比例,大幅增加专博招生数量!
...学位两类学位分类发展实现格局性变化。研究生教育新设学科专业以专业学位类别为主。学术学位坚持高起点布局,重点布局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大力支撑原始创新;专业学位坚持需求导向,新增硕
2023-12-19 18:26:00
...文转自:中国教育报自2020年教育部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强基计划”已实施3年,选拔培养了1.8万余名对基础学科研究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优秀学生。
2023-05-10 09:11: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