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常州日报
往事钩沉 / 王仲华
东仓桥垮塌回忆
东仓桥古称通济桥,是常州东门外京杭大运河上的第一桥。桥在文成坝以东百余米,运河在此东流,桥跨河连通南北岸,南岸称下塘,北岸称上塘。我家在下塘桥东二三十米处,开门见河,天天过桥,习以为常。
1966年8月底,我在常州第一人民医院(原武进医院)生下头胎,产后三天出院回家。大约一星期后的一天早晨,我坐在大门口,听到门外有人大声呼喊:“桥要倒啦!桥要倒啦!”我肩靠在门上,探头向西望去,见桥洞里不时有石块掉落到河里,发出“啪嗒啪嗒”的响声。大约十几分钟时间,看到桥面西边一侧青石栏杆中段在慢慢地凹下去,心跳顿时加速,忙向里屋母亲大喊:“桥要倒咧!”母亲从厨房赶到门口一看,赶快叫我回房间去。我立即退回房里,闭着眼,捂着耳。还不到两分钟,就听到了摄人心魄的“轰隆”一声和两岸人们的惊叫声。好奇心驱使我赶到大门口,抬眼一看,桥拱大部已垮塌,南北岸只留下两个桥墩和几级残败的石阶;同时看到河水翻着大浪,夹带着对岸枕河人家平时摆放在驳岸上的长凳、矮椅、铺板、马桶、扫帚等杂物,一路向东奔腾而去。
在东仓桥行将倒塌之际,桥两头就有人出来维持秩序,拦住行人,不让过桥。我看见南岸一老农挑着一担新鲜蔬菜,要到上塘赶早市,几次要过桥,都被拦住。这时候,突发惊人一幕,我家东邻裁缝夏老三的老婆廖莲碧突破拦阻,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蹿上了桥面,人们惊恐地大喊,她头也不回地冲上桥顶、奔向对岸,头发蓬起很高,嘴里还大喊着上班要迟到了。她冲过了摇摇欲坠的危桥,幸运地成为最后一个跨越东仓桥的人。多年来,家人谈起这段往事,都还忍不住赞叹廖莲碧的胆气。
《常州城门与古桥》(常州市民政局编)称:“东仓桥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建……1966年9月8日,一夜之间垮塌。”我亲眼所见,可将垮塌时间精确至该日早晨七时许。因为,当年廖莲碧在上塘东风印染厂(原大成二厂)上长日班,上班时间是七点半,她必须在七点一刻前过桥。
以东仓桥南端为中心,下塘主要街道呈T字形。向南为桥弄,两侧有店面、住家;沿运河展布的街道,北侧临河,南侧为店面、住家和工厂。在桥弄与桥东街道交汇处,曾有一座气势庄重的四方桥亭,亭内东、南两面有墙,南墙上嵌有一人多高的青石碑,上面刻满了一寸见方的楷书碑文,记录了上世纪30年代初重修东仓桥的经过和捐款人姓名及捐款数;西、北两面有低矮石栏,供行人歇脚。
东仓桥垮塌后不久,桥亭被人拆毁,石碑不知所终。这座与西仓桥同期建成,其古称与江南运河古称通济渠同名,且伴随我家三代人生息的建筑,逐渐湮灭于历史长河,连一张照片也未留下。今取《记忆龙城——百年常州旧影集》上照片“运河人家”(局部,箭头所指“吊脚楼”中断处是上塘的东仓桥北桥墩遗址),聊补遗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07 11: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