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今晚报
星期文库
沈从文与文物之七
文物间藏着养生经
中国古代养生方式中,多有与动物相关联。一些养生功法、武术动作,直接以动物命名,比如鹤翔桩功、大雁功,以及金鸡独立、鲤鱼打挺等。其中潜台词,即认为动物行动便捷,蕴含着内外融通的自然之法。
沈从文先生,久被高血压病所困扰,在一次住院时,接受了气功治疗。博览群籍的他想到:“气功方法大致还是从二千年前方士导引术‘熊经鸟申’而来……中国原来有一个完整体系,可以追寻。”后来,长沙马王堆帛书《导引图》出土,再次激发了他对此古人养生的关注。
当年发掘出的汉代墓砖彩绘、漆器、车器等,多刻有熊的行动体态。西汉马王堆墓中的帛书《导引图》中更有以“熊经”命名的人物动作图像。这种养生之法,最早从哪里来的呢?沈从文引述到《庄子》,在《庄子·刻意》中有这样一段话:“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道(导)引之士,养行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意为:平常注意呼吸之法,能仿拟熊的动作和鸟的伸展方式,是可以长寿的。因为这样做,可以让人气血顺畅、身心舒畅。这里的“熊经”,专家注释为:“若熊之攀树而引气也。”“如熊攀树而自悬。”沈从文认为:“(熊经)乃是摹仿熊的动作而创造的类似今日体操的健身方式。”所谓“导”,就是使人的内在气息调和,“引”即外在形体锻炼。
可人们谈论“熊经”,往往从《庄子》上面的话,一下子说到后汉华佗的“五禽戏”。其间秦汉数百年,不见记载。是这种“熊经”健身术一下子不见了吗?显然不是。文字缺失,沈从文要从出土文物中给予补证。首先,西汉早年马王堆的《导引图》,可为一证;再往后,河北保定出土的西汉金银错管状车器上,有一组六个“熊经”图形。其中一幅,熊前肢如抱树干,后肢一足在地,一足抬起,如熊攀爬刚起步;另一幅后肢作弓箭步,前一肢前伸,掌心朝外,掌尖上指,另一肢在身后,屈肘往上,让人想起传统武术的类似动作。另外,西汉时期的漆盘、青铜酒樽之上多有“熊经”图式。沈从文由此得出结论:“自战国人已有‘熊经’方法以来,汉代一直延绵不衰。”而且,汉代已不止“攀树而引气”一个动作:“很可能已经完成了包括各种姿势在内的套路。”沈从文推断:“华佗创‘五禽戏’,其中‘熊’一部分,当是吸收了汉代‘熊经’术的成果而光大之的,绝不是心血来潮的突然发现。”
中国汉魏以后,“导引”被纳入道教系统,发展得颇为驳杂而含混起来。沈从文一语道断:“以致人们渐渐忘记了它们的起源不过是人类对于动物的‘摹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6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