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龙年不宜结婚?“立春”管不了月老的事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1-26 09:27:00 来源:新京报

“双春”“无春”的出现仅仅是一种人为的历法现象,连自然现象都算不上。

撰稿/赵清源(媒体人) 编辑/迟道华 校对/王心

龙年不宜结婚?“立春”管不了月老的事

▲资料图:在辽宁沈阳市皇姑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两位新人手持结婚证拍照留念。图/新华社

2024年是“寡妇年”吗?真的不宜结婚吗?据天眼新闻综合报道,针对此类传闻,近日有网友在民政部官网留言,建议民政部或其它部委联合发文,引导居民不受迷信、传言影响,龙年正常结婚。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回应,对此将予以关注。

一个所谓的“寡妇年”,竟然惊动了民政部,可见以讹传讹的力量。

━━━━━

“寡妇年”是历法设置造成

其实,“寡妇年”的说法早在20年前就已经大行其道了。2004年(农历甲申猴年)的年末,很多人为了避免在2005年(农历乙酉鸡年)结婚,纷纷赶在猴年的岁末登记,很多城市都遭遇了罕见的登记高峰。与此种现象密切相关的各种社会现象,诸如婚纱影楼的爆满、酒店席位的紧俏、婚庆公司的繁忙等问题都通过媒体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大约一年之后,和“寡妇年”相对的“结婚大年”又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因为2006年(农历丙戌狗年)有两个立春,很多地方认为这是宜于结婚的好年份(“双春”意味着“多子多福,婚姻幸福”),因此,这一年全国各地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扎堆结婚的现象。

根据民政部的统计,2006年第二、三季度全国结婚登记人数达906.5万对,比2005年全年的结婚登记人数787.2万对要高出15%。一时间,这种讨论从一种民间的隐性话语变为炙手可热的公众话题。

实际上,“无春”和“双春”的出现是历法的设置造成的。我们知道,目前世界各国使用的历法大体分为三种:阳历、阴历和阴阳合历。

顾名思义,阳历是按照太阳的运动周期来制定的,它将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定为一年,称做一个太阳年或者回归年,其平均长度为365.2422天;阴历是根据月亮的运动周期来制定的,它将月亮的一次圆缺晦明定为一个月,古人称为一个朔望月,其平均长度为29.5306天。

比如,伊斯兰教历用的就是阴历,其常年是每年354日,闰年是355日,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时间要少11天左右,也由于伊斯兰教历是纯粹的阴历,所以它和四季无关。为了使阴历和阳历协调起来,人们又制定了阴阳合历,比如,我国的农历就是典型的阴阳合历(注意,阴历和农历是不同的)。

农历是我们的祖先根据安排农事活动的需要而制定的。为了协调农历年和公历年之间的时间,需要置闰,即在有的年份安排13个月,有两个一样的月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使用“19年7闰法”,即每19年中插入7个闰月,平均2到3年出现一个闰月,这样就出现了平年(没有闰月的农历年)和闰年(有闰月的农历年)之分。

因为多了闰月,农历闰年的天数比农历平年的天数要多出30天左右,故农历闰年就有25个节气,而农历平年则有23个或24个节气,即经常出现立春节气在上一农历年的岁尾,或跨到了下一农历年的岁首,这样就有了“无春”和“双春”的历法现象,“双春”和“无春”以外的年份自然只有一个立春,即所谓“单春”。

━━━━━

不必为“不宜”心有戚戚

根据历法的设置,在每19年中,“单春”仅会出现5次,“双春”和“无春”各出现7次。可见,“双春”“无春”的出现仅仅是一种人为的历法现象,连自然现象都算不上。无春年和寡妇是完全没有关系的,更不用说与婚嫁有什么关联,自然也不能决定婚姻的成败和长久。

不过,“寡妇年”“无春”和“双春”的说法之所以有强大的民间传播基础,甚至有人以此作为是否可以结婚的指导原则,这说明趋吉避祸的观念还是一种蕴藏在民众思维中的深层的心理机制。因为现实生活总是吉凶难料、福祸莫测的,有的民众从生活的需要出发,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增加自己的安全感,从而得到精神上的安慰。

这固然没什么对错之分,包括结婚择“吉日”、车牌号避讳某些数字等,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顺遂,人生“好运”的某种期许。但这种毫无科学根据和明显违背常识的说法,一旦在人的头脑中扎了根,成为行事准则,就陷入了迷信的圈套里,不仅带不来“好运”,还可能误事。

从名称来源看,“寡妇年”的说法本身就是对“无春”之年的过度解读,而在科学昌明的21世纪,以“寡妇”为某个年份冠名,继而成为确定婚事的重要考量因素,显然有些荒唐。

而且,一个人如果按照某种没有科学根据的“宜”或“不宜”来生活,甚至因为一种历法现象而心有戚戚,就有些荒唐了。像《小二黑结婚》中小二黑他爹,遇事必看黄历,因某日“不宜种谷”而误了农时,某日“不宜出行”而误了正事,也是一种缺乏科学素养的表现。

所以,即便2024年龙年因为历法设置原因没有立春,实际对我们的生活没有任何关联和影响,大家实在不必对这类“忌讳”太当回事。

值班编辑 李加减 古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6 12: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妇年不宜结婚?专家称该说法无科学依据近日,有网友在民政部官网上留言表示,“因2024年立春,处于农历2023年末,有民间传言,此年为‘寡妇年’,不适宜结婚等。此说法,严重背离
2024-01-25 07:38:00
本文转自:大众日报□ 朱子钰近日,有网友在民政部官网留言:“因2024年立春处于农历2023年末,有民间传言,此年为‘寡妇年’,不适宜结婚等。此说法严重背离了生活常识和科学常识。
2024-01-29 10:07:00
为什么2024年被称为“寡妇年”?真的不宜结婚?
...民间传言:2024 年龙年是“无春年”“寡妇年”,不适宜结婚。图源:微博截图先说结论:这当然是个荒诞的说法,古人绝望地想从一切迹象里预言未来,包括天文历法,从而诞生了“寡妇年
2024-01-26 10:58:00
济南五一婚庆市场有点冷,专家:平稳中略有下降
...流传说“寡年”就是“寡妇年”。据了解,此前有网友在民政部官网上留言,建议民政部或其他部委联合发文,引导居民不受迷信影响龙年正常结婚。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对此回应表示将予以关注。《
2024-05-07 10:52:00
珍爱网:盲目迷信不可取 传递正向婚恋价值观
...,有些年份却被称为“无春年”,民间流传“无春年不能结婚、双春年结婚要二婚”的说法。近日,2024年龙年是“无春年”“寡妇年”不适宜结婚的相关话题,更是一度冲上了微博热搜,引起
2024-02-27 13:58:00
上半年结婚数同比减49.8万对 多地婚姻登记处宣布七夕加班 专家称下半年或有所增加
近日,民政部发布了《2024年二季度民政统计数据》。婚姻登记部分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结婚登记对数为343万对,比去年同期的392
2024-08-08 13:46:00
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超610万对,有企业投入1000万元鼓励婚育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中国结婚登记人数出现下探。民政部2月8日发布的《2024年4季度民政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数为610
2025-02-10 16:53:00
...诸事顺遂。尤其是蛇年后面的马年是“无春年”,“不宜结婚”,因此要结婚的要赶紧在蛇年结了。也有说法认为,这种反常现象并不好,比如有人说双春年是“孤鸾年”,“双春年结婚会二婚”,
2025-01-28 08:58:00
唐宋之前的人们是怎么过中秋的?
...传统文化中,月亮这一意象和婚姻也是密不可分的,比如月老就是掌管婚姻的神祇,而这也很有可能是受到了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二、中秋与丰收中秋节顾名思义,即是秋天过了一半的日子。在以
2022-12-21 15:17: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近日,太原盐业配合山西省盐业集团电商部携“晋盐”全品类产品参加山西邮政与太原铁路局集团联合举办的“邮入千企·伴我同行”主题活动
2025-11-18 07:48:00
近日,陕西兴平60岁的赵先生向华商报大风新闻反映,2024年11月12日下午3时30分许,他56岁的妻子白某骑电动自行车经过洛丰路
2025-11-18 07:49:00
从买房到违约,她没想到的是,最终竟需承担30余万元的“天价”违约金。起因放弃购房后 面临高额索赔由于生活需要,市民刘蕾(化名)决定再购买一套二手房用于改善生活
2025-11-18 07:49:00
张恨水塑像扎根天柱山
大皖新闻讯 为纪念文学大师张恨水先生诞辰130周年,深度挖掘与传承张恨水文化精髓,进一步擦亮地方文化IP,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2025-11-17 13:34:00
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型学术交流大平台 外国语言文学领域思想大碰撞
2025年11月14日至16日,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第十八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暨第八届外国语言文学博士论坛在厦门大学举办。来自清华大学
2025-11-17 13:42:00
共赴海丝之约 2025海上丝绸之路城市合作发展大会暨国际旅行商大会将于温州举行
近日,温州召开2025海上丝绸之路城市合作发展大会暨国际旅行商大会新闻发布会,就2025海上丝绸之路城市合作发展大会暨国际旅行商大会的总体安排与特色内容进行通报
2025-11-17 14:22:00
为深入贯彻落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要求,近日,大连银行甘井子支行、甘井子区民政局及120余户养老企业进行“银政企”三方联动
2025-11-17 14:31:00
代际互助中的青春亮色:警校生刘强的责任与担当
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铸魂”微电影项目组将镜头对准了社会民生最柔软的角落——以“养老尊老敬老”为主题,联合绣水养老院开展“银领暖阳行动”
2025-11-17 14:31:00
乌鲁木齐银行私人银行品牌正式发布,重构财富管理新生态
11月16日,乌鲁木齐银行“U品私银”私人银行品牌在新疆财富中心正式发布。作为新疆地方金融主力军,乌鲁木齐银行打造新疆首个以“财富管理”+“产融生态”双驱动的地方性私人银行品牌
2025-11-17 14:34:00
粤菜&鲁菜融合创新交流品鉴会在济南成功举办
鲁网11月17日讯当孔孟之乡的醇厚拥抱岭南大地的清鲜,一场跨越千里的美食对话在齐鲁大地拉开帷幕。11月13日,由山东省鲁菜产业发展促进会主办
2025-11-17 14:34:00
万元慕思床垫睡出“腰酸背痛”?消费者维权陷入罗生门
鲁网11月17日讯11月11日,鲁网·民生帮办(0533-3811076)接到淄博市周村区宋女士的反映:一万元购买的慕思品牌床垫
2025-11-17 14:36:00
上饶市信州区灵溪中心小学班级文化布置亮点纷呈
近日,上饶市信州区灵溪中心小学18个班级同步完成班级文化布置升级,师生们以巧思为笔、以热爱为墨,将实用功能与育人理念深度融合
2025-11-17 15:01:00
列车旅客突发疾病 淄博站紧急救助转危为安
鲁网11月17日讯(记者 庄家丽 通讯员 梁兆福 王和)近日,Z350次列车上一名女性旅客突发疾病急需送医,淄博站接到通知后快速响应
2025-11-17 15:11:00
山东、河北等地举报不明人员假冒中国环境报社记者进行违法活动
11月17日,中国环境报社发布了关于不明人员假冒中国环境报社记者的声明。中国环境报社接到山东、河北等地提供的多条举报信息
2025-11-17 15:13:00
合黄两地志愿者爱心接力 跨城护送奔丧老人温暖归家
大皖新闻讯 一趟奔丧的旅途,一场跨越合肥与黄山两地的爱心接力,让年近八旬、腿脚不便的许运福老人,在悲恸中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
2025-11-17 15: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