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记者 贺立樊
2003年12月,海南省红十字会组织应急救护师资培训,目标人群放在医疗从业者中。当时正在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医院工作的张素丽,被单位推荐参加培训。
学成归来,张素丽成为海南省首批应急救护师资。“听说可以开展应急救护培训。”至于其背后的意义,张素丽有些迷茫,“急救的事情,有专业的医生来做。”
2004年新学期开学,张素丽开设了一门应急救护选修课,出乎她的意料,100个学生名额,迅速报满。学生们的热情,与张素丽的迷茫形成冲击,“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理念,也渐渐助推她走过此后20年的应急救护培训生涯。
张素丽。记者 贺立樊 摄
黄金般的四分钟
最近半个多月,在海南省红十字会的组织下,张素丽接连去往几个市县,每天都在应急救护培训的讲台上。张素丽已经64岁,退休9年之后,依然有很多人称她“张老师”。
张素丽的师资证书编号是两位数,在目前海南全省超过3000人的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中,这个编号代表着资历,也代表着最初只有几十人的师资队伍,以及那时人们对于普及急救知识意义的不了解。
刚成为应急救护师资时,除了在学校开设选修课,张素丽也利用周末时间,前往社区开展培训。“那么喜欢上课?”有同事打趣,张素丽笑着点点头。
然而,来到社区,学员寥寥,有人在抱怨:“周末不让休息,参加什么培训?”有人很疑惑:“需要急救,拨打120送去医院不就行了?”
这样的抱怨和疑惑,也曾是张素丽的迷茫——开展应急救护培训究竟有多大的意义?
不久之后,学校里发生一起煤气中毒事件,一名女生晕倒在浴室,呼吸心跳骤停。
得知消息,张素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在周围师生的帮助下,张素丽对女生进行心肺复苏。当救护车来到现场,送去医院的途中,女生恢复了呼吸。
女生的父母来到学校,想要酬谢张素丽。张素丽婉拒了谢礼,她只想感谢当时在场的老师们,以及现场协助的同学们。是他们,让一场场急救知识培训,变成真正可以挽回生命的应急救护。
“一个人学会之后,可以教给第二个人,当他们之中有人遇险,另一个人可以施救。”在正常室温下,心搏骤停4分钟后,脑细胞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这是心搏骤停急救的“黄金四分钟”。在此期间,伤者能否得到有效急救,是“生命奇迹”发生的关键。
事实上,心搏骤停的急救只是应急救护知识其中的一项,包括气管堵塞、骨折处理、灾害防护等在内,都能够通过学习急救,最大程度实现对遇险者的“院前急救”。
张素丽在学校开设的应急救护选修课,正是在向学生们传递一个简单的道理——“呼吸心跳骤停的病人、大出血的病人,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能等着去医院吗?”
在当时,“急救的事情交给医院”是许多人的潜意识,张素丽的学生们却能够通过学习,认识到“院前急救”的重要性。
“应急救护就是这样,默默去做,默默守护。”张素丽的校园应急救护培训开设了11年,数万名大学生从中习得实用的急救知识。
2015年,张素丽退休了,她从校园回到家里,闲不下的她,又从家里走向社会,把应急救护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
张素丽(中)在培训中。记者 贺立樊 摄
从辛苦到幸福
张素丽的儿子在广西南宁工作,她退休那年,孙子出生不久。张素丽独自居住在海口,家庭需要她,她也需要家庭。
可是看着应急救护师资的排课表,她还是放不下。那几年,能够常态开展师资班培训的讲师十分缺乏,社会各界对于应急救护的重视程度却在逐渐提高,培训需求极大。
“多一个人,多一分力量。”张素丽相信一句话——“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万。”可是现实的辛苦,真切地摆在张素丽面前。
最初的那几年,张素丽和同仁们经常找不到培训场地,只能背着一包包急救设备,找一间办公室,或者一块空地开展培训。那时,中午下课后,讲师们没有休息的地方,大家睡过地板,睡过办公桌,甚至把几张椅子拼在一起,睡得腰酸背痛,到了上课时间,强打起精神给学员们讲课。
儿子对张素丽说,太辛苦就别干了。张素丽赶紧解释:“不辛苦,挺快乐的。”
然而,有时在乡镇开展培训,找不到休息的地方,张素丽无数次靠着树头,席地而睡。“微风吹过,很舒服,说不累只是自我安慰,想到下午还有课要上,感觉很幸福。”
2018年和2019年,是张素丽最忙的时候。课程多,路程远,常常一天去一个市县,甚至一天去两个市县,连吃午饭的时间都没有。
在车站门前的小饭店拎上一盒快餐,张素丽坐在车上吃饭。密集的培训安排,导致张素丽的喉咙时常发炎,引起感冒,也在坚持。
“那么喜欢上课?”有工作人员不解,张素丽笑着点点头,“看见辛苦有回报,上课也是一种幸福。”
今年3月25日,张素丽在海南师范大学参与师资班培训。一共48个学时,课程为期6天,是张素丽今年的第一场培训。
没想到,第三天晚上,张素丽突发高烧,吃过退烧药之后,翌日一早仍然低烧。
“课程不能拖,培训不能中断。”张素丽顶着不适,完成余下3天的教学。眼前的学员们,将会取得应急救护师资,其中的大部分学员,或许也会像张素丽一样,成为一名专业讲师,把应急救护的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
这也是张素丽和所有同仁们,在过去20年里所做的事情。当师资证书的编号从两位数发展到四位数,乃至更多;当越来越多的应急救护培训发生在全省各地,“多一个人掌握急救知识,在这个世界上,就会多一个人获得生的机会。”
张素丽。本人供图
更多的同行者
上个星期,张素丽在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参与应急救护师资培训,一天下午的实操课前,临时得知用于实操的大教室不够了。
学员一共有50人,实操课需要足够大的场地。学校正在加紧协调教室,张素丽说不必麻烦,带着学生们来到室外,找了一处阴凉的场地。把树荫让给学员们,张素丽带着教具站在阳光下,开始了实操演示。
一节心肺复苏课上完,张素丽满脸的风沙,眼睛都睁不开。她随机抽问几位学员,关于心肺复苏的要领对答如流,那张风尘仆仆的脸,终于笑开了花。
20年来,张素丽没能在应急救护培训上获得多少补贴,即便如此,张素丽仍然有两件最为高兴的事——看着学员掌握技能,得知学员实施急救。
清华附中文昌学校的体育教师刘雄,曾是张素丽的学员,在应急救护师资培训中,他问过张素丽一个问题——“当除颤器介入之后,心肺复苏按压是不是可以结束了?”
这也是应急救护过程中常会遇到的问题,有了科学稳定的设备,人为按压还有必要吗?事实上,在张素丽看来,这与20年前她遇到的问题一样——“有了专业的医生,普通人学急救做什么?”
“多一个人,多一分力量;多一分力量,多一分生的机会。”张素丽告诉刘雄,即使有除颤器的介入,仍需要根据操作提示,进行心肺复苏加以配合。
2021年2月24日上午,清华附中文昌学校开学的第三天,一群学生正在操场上跑步。跑了大约800米,一位学生突然手捂胸口,倒地不起。
刘雄赶紧过去,探了探学生的鼻息,发现没了呼吸。这是心搏骤停的迹象,刘雄放平学生的身体,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同事也迅速取来除颤器。
当除颤器介入,刘雄根据操作提示,持续进行心肺复苏,遇险学生的面色渐渐恢复红润。当救护车赶到,送到医院抢救之后,遇险学生终于脱离危险。
20年前,当医院配齐专业的急救医生,社会上仍需要具备急救知识的普通人;20年后,当全社会提高了应急救护的意识,有了专业的设备,仍需要人的力量参与其中。
生死线上,随着应急救护的参与者不断增加,应急救护培训的持续免费开展,越来越多的“生命奇迹”也在发生。
在这背后,是张素丽和同仁们,见证海南应急救护培训工作走过的20年。当数以万计的普通人掌握急救知识,这条路上,已有了越来越多的同行者。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吉训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9 23: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