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记者 张亢 通讯员 赵峰
1月5日,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召开全市非遗工作座谈会暨媒体资源对接会。泰安市文旅局、市文化馆、市山东梆子艺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各县(市、区)文旅局、功能区文旅部门分管负责同志,全市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代表,新闻媒体记者等50余人参会。
会上,非遗传承人代表,市文化馆,山东梆子艺术研究院,各县市区(功能区),新闻媒体代表依次上台发言,围绕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非遗保护传承、非遗宣传推广等工作展开深入交流。会议旨在围绕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就如何做好非遗保护传承、非遗宣传推广、非遗+三篇文章,打造泰安非遗特色文化品牌,凝聚和发挥泰安非遗人的智慧和力量,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让泰安非遗迸发新生机新活力,力促泰安非遗传承保护和文化“两创”工作迈上新台阶,实现高质量发展。
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刘水主持会议并介绍,2023年,泰安市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方针开展了非遗四级名录体系建设、省市非遗传承人审评、非遗文化产业推进、文化生态保护、非遗与旅游融合、非遗展馆建设、非遗宣传展示等7项重点和亮点工作。2024年,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中,泰安市将织密1张网,组织好2项活动,做足3篇文章,突出2大亮点工作,实施好“1232工程”。在织密1张网上,将立足更好服务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结合非遗数字化建设,合作搭建1个平台,建立2个关系紧密、高效运作的工作和交流群;组织开展好非遗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2项活动;做足保护传承、宣传推广、非遗+3篇文章;2024年还将突出“‘有眼识泰山——沿着大河看非遗’泰安非遗特色研学旅行线路”“‘结队子 走亲戚——千家非遗进景区’泰安非遗+行动计划”2大亮点工作。
据了解,目前泰安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2项、省级59项、市级586项、县级861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4名、省级34名、市级237名、县级400名;省级非遗工坊2家,市级非遗工坊73家,县级非遗工坊90家,省级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6家,市级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30家。去年以来,12位传承人被评为山东省第六批省级非遗传承人,泰山皮影戏非遗工坊被评为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遗工坊;东平县老湖镇依托国家级非遗项目端鼓腔获评文化生态名镇,新泰市羊流镇大洼村依托国家级非遗项目独杆跷获评山东省文化生态名村;“桃乡茶韵”非遗特色旅游线路获评山东省非遗特色旅游线路,东平县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获评山东省非遗旅游体验基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06 2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