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国科大校长为其哽咽的黄令仪,被誉为“中国龙芯之母”,从二极管到芯片研发都有她的贡献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7-02 13:48:00 来源: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记者 徐汉雄

据7月1日中国青年报消息,7月1日,中国科学院大学举办2023年度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讲到不久前去世的微电子所研究员黄令仪老师的事迹时,校长周琪哭了。

国科大校长为其哽咽的黄令仪,被誉为“中国龙芯之母”,从二极管到芯片研发都有她的贡献

校长泪洒毕业典礼现场(来源:视频截图)

在接下来的发言中,周校长带着哽咽的鼻音,还时不时抹鼻子、擦眼泪。

毕业典礼上,校长哭了

7月1日上午,国科大2023年度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雁栖湖校区举行。

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本年度毕业典礼的主题是“创新·实干·报国”,会场上挂有横幅“国有疑难可问谁”,对年轻学子扛起科技报国的重任寄予厚望。

国科大校长为其哽咽的黄令仪,被誉为“中国龙芯之母”,从二极管到芯片研发都有她的贡献

毕业典礼现场。(来源:视频截图)

毕业典礼现场,校长周琪回顾了陈家镛院士、刘东生院士、冯康院士、李振声院士等科学家创新为民的感人故事,谈到了不久前去世的微电子所研究员黄令仪老师,为了尽快解决国家芯片“卡脖子”问题,年近八十依然坚守在“龙芯”研发中心。

国科大校长为其哽咽的黄令仪,被誉为“中国龙芯之母”,从二极管到芯片研发都有她的贡献

校长致辞时哽咽。(来源:视频截图)

当提到黄令仪老师那句“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匍匐在地,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他一度哽咽。周校长说:每次想到这句话,我都泪流满面。

他说,世情国情在深刻变化,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科技创新对中国而言,已经不仅仅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

周琪校长因此寄语毕业生,“奔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希望你们向着问题出发!”希望年轻一代成为开辟新领域、开辟新赛道的引领者、建设者,成为我们未来不再被别人“卡脖子”的战士。

国科大校长为其哽咽的黄令仪,被誉为“中国龙芯之母”,从二极管到芯片研发都有她的贡献

毕业典礼现场。(来源:视频截图)

校长为什么哭了,也就不难理解。一代代科学家以科技报国、以创新报国、以实干报国,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周校长在回顾老一辈科学家的为国奉献精神时,感从中来,因此哽咽、流泪,这是赤子情怀的流露,是为国担当、为国分忧的真情流露,既饱含对老一辈科学家的缅怀致敬,又饱含对年轻一代扛起重任的殷切期望。周琪校长的眼泪,至情至真,令人动容。

“中国龙芯之母”黄令仪,从“两弹一星”到歼20都有贡献

让国科大校长在毕业典礼上哽咽的黄令仪,被誉为“中国龙芯之母”,系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退休干部,于2023年4月20日因病去世,享年86岁。

国科大校长为其哽咽的黄令仪,被誉为“中国龙芯之母”,从二极管到芯片研发都有她的贡献

相关视频截图。(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公开资料显示,黄令仪,女,出生于1936年。黄令仪1958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今华中理工大学),随后进入清华大学半导体专业深造。1960年学成返校,在母校创办半导体专业和实验室。1962年加入中科院计算所。

据介绍,从二极管、三极管、大规模集成电路,到中国自主研发设计的第一枚CPU芯片,黄令仪见证并参与了中国微电子行业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

国科大校长为其哽咽的黄令仪,被誉为“中国龙芯之母”,从二极管到芯片研发都有她的贡献

黄令仪把一生都献给了微电子行业。(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1965年时,为了突破“两弹一星”中的瓶颈,国家开始成立计算机所二部,专攻微型计算机和三极管等项目,这是中国第一个芯片研究团队。

黄令仪带领团队呕心沥血,成功研制出半导体三极管,随后步入艰难的芯片研发之旅。

1966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空间计算机成功问世,1973年,中科院决定研制大型通用计算机,黄令仪和她的团队研制的芯片也即将到达世界先进水准,1978年赢得了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截至1984年时,晶体管研发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中国的集成电路和芯片发展已经无限逼近世界水平。

2001年,65岁的黄令仪已经进入了退休生活,又重新出山加入龙芯研发团队,成为项目负责人。2002年8月10日,我国首款通用CPU“龙芯1号”研制成功,打破了国产计算机无芯可用的历史。

国科大校长为其哽咽的黄令仪,被誉为“中国龙芯之母”,从二极管到芯片研发都有她的贡献

黄令仪研发的芯片。(来源:环球人物杂志)

在黄令仪和芯片人的不懈努力下,“龙芯3号”等一大批国产高性能芯片应运而生,复兴号高铁实现了百分之百的国产化,歼20等先进军事装备,配套了相控阵雷达,换上了中国自己的“心脏”,北斗卫星也装上了中国芯,彻底打破了西方的技术封锁。

黄令仪曾公开说过: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匍匐在地,擦净祖国身上的耻辱。从二极管到“龙芯”,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黄令仪用心血和汗水,让我国摆脱了无芯可用的局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3 11: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毕业典礼上,说到芯片被人“卡脖子”,校长说着说着就哭了
...创办半导体专业和实验室。1962年加入中科院计算所。从二极管、三极管、大规模集成电路,到中国自主研发设计的第一枚CPU芯片,黄令仪见证并参与了中国微电子行业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
2023-07-03 07:34:00
比庆奶更牛的女人出现了?少女时代就开挂的人生把我给看燃了!
...一批学生成立了半导体实验室。半年的时间,他们做出了二极管。前排左一为黄令仪60年代,“两弹一星”的研发迫在眉睫,为了攻克这个目标,我们需要研制出航天计算机。黄令仪被分到的任务
2024-11-27 14:43:00
中国芯片界,巨星陨落
...片界真正的元老级人物,被誉为“龙芯之母”。从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到大规模集成电路,再到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颗CPU芯片,黄令仪见证并参与了中国芯从无到有的整个发展历程。她年轻
2023-04-25 20:39:00
“龙芯之母”黄令仪逝世:享年86岁
...子研究所方面消息,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退休干部黄令仪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4月20日上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逝世,享年86岁。黄令仪,1936年生出生于广西南宁,1
2023-04-24 17:40:00
...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周琪,他在提到“中国龙芯之母”黄令仪时泪洒现场,他说:“不久前去世的微电子所研究员黄令仪老师,为了尽快解决国家芯片‘卡脖子’问题,年近八十依然坚守在‘龙芯’
2023-07-17 04:29:00
...。五十五所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深入参与保障了包括二极管、射频芯片、功率模块和封装外壳等在内共计15款元器件的研制任务。这些元器件广泛应用于载人飞船、运载火箭和地面测控站的测
2024-04-26 08:18:00
...学位授予仪式上,校长周琪在致辞中谈到不久前逝世的黄令仪老师的事迹时,忍不住流下眼泪。他说:“黄令仪老师为了尽快解决国家芯片‘卡脖子’问题,年近八十依然坚守在‘龙芯’研发中心。
2023-07-05 07:05:00
...院士团队合作,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新型三电极光电PN结二极管结构,构筑载流子调制新方法,实现了第三端口外加电场对二极管光电特性的有效调控。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期刊《自然·
2024-05-07 16:58:00
龙芯3A6000扛大旗!西藏小学首次迎来全国产信创基地
...伟武,龙芯中科研究员、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退休干部黄令仪。 “构建独立于Wintel体系和AA体系之外的第三套自助信息技术产业生态。”这是胡伟武的最大心愿。“我这一辈子最大的
2024-07-31 08:02: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万米高空上乘客突发剧烈腹痛 这名福建医生出手了
飞机上受助患者与杨璋医生(右)合影(受访者供图)东南网10月15日讯(本网记者 冯川叶 通讯员 苏萍)今年9月,美国飞往西班牙巴塞罗那的万米高空中
2025-10-15 22:12:00
百岁院士“合影门”事件再生疑 被院士“打假”的另一合影人并非教授而是技师
大皖新闻讯 近日,百岁院士手签“严正声明”,将与其合影的杨炯等人推上风口浪尖。院士方研究员唐雷表示,杨炯几人处心积虑与院士合影
2025-10-15 18:29:00
我国首瓶“飞天”核桃油入驻中国油脂博物馆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唐天琪 通讯员李玲玲)10月13日,在武汉轻工大学中国油脂博物馆建馆四周年之际,云南摩尔农庄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向该馆捐赠了一份极具历史意义的珍贵藏品——我国首瓶曾进入太空的航天有机核桃油
2025-10-15 16:25:00
匠心照邻里,微光成炬火——记退休志愿者朱师傅的榜样力量
在锅检所宿舍的大院内,一位穿着橙色马甲的志愿者正低头专注地修理着一台旧电风扇。他就是朱师傅,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居民,却用免费维修小家电的坚持
2025-10-15 16:00:00
万名医护进乡村:“毓医”驻梨乡 把优质医疗送到百姓心坎上
鲁网10月15日讯(记者 魏萱 通讯员 李成修 侯瑞)2025年4月,烟台毓璜顶医院精心选派生殖医学科朱平、产科杨平、妇科郝莉3名医护人员
2025-10-15 16:12:00
鲁网10月14日讯(记者 李宇歌 孟娅琦)“恢复的怎么样?”8月1日上午9点,临沂市中心医院手足外科病房内,主任医师王加利的声音沉稳而关切
2025-10-15 10:44:00
泰安市2026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开始缴费啦!
泰保儿,听说泰安市2026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开始了?没错!2026年度居民医保缴费已正式启动。在此,“泰保儿”特别提醒大家
2025-10-15 10:44:00
全国重症肾脏病与重症血液净化安全质量管理学术论坛在济南举办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王颖颖 牟静萍10月11日至12日,由山东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济南威高肾科医院联合举办的2025年全国重症肾脏病与重症血液净化安全质量管理学术论坛在济南成功举办
2025-10-15 10:44:00
鲁网10月14日讯(记者 李宇歌 李文静)“粉碎、浸泡、过滤、旋蒸、浓缩……每一步都看似平凡无奇,但科研的惊喜往往就藏在最普通的步骤里
2025-10-15 10:45:00
台签进课堂!武汉学院教授创新做法让学生直呼“提神”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唐天琪 通讯员苗献芬)近日,武汉学院金融与经济学院出现了一幕别开生面的教学场景:副院长周利教授将“专属台签”引入《微观经济学》课堂
2025-10-15 10:39:00
重磅数据发布!珍爱网白皮书揭示:超六成青年陷入婚恋焦虑
在当下的都市生活中,“婚恋”已成为不少单身青年的共同话题。快节奏的工作、日益紧张的生活压力以及有限的社交圈,使得“找对象”不再只是一个生活选择
2025-10-15 10:08:00
临沂市妇幼保健院VTE护理专业小组走进病房开展世界血栓日宣讲
10月13日是第12个世界血栓日。为进一步提高患者对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认知,降低血栓发生风险,正确防栓抗栓,临沂市妇幼保健院VTE护理专业小组走进康复科
2025-10-15 10:11:00
“油气生产信息化平台(PCS)如何与生产运行精准对接?”在胜利油田鲁胜公司鲁源采油管理区“我的业务我来讲”课堂上,实习大学生商辰妍的提问
2025-10-15 10:09:00
近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旗下赛迪顾问发布《2025年中国数字城市竞争力研究报告》,评选出2025年数字百强市和2025年数字经济百强市
2025-10-15 07:50:00
10月24日起抚州好戏连台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钟剑桥)10月13日,2025年第七届汤显祖国际戏剧交流月活动新闻发布会在南昌举行。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
2025-10-15 07: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