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陈乃彰 崔萌华 通讯员 戚丽丽
环翠楼街道在“一支三会”民主协商工作法基础上,创新实施“居民提案”自治模式,围绕居民参与广度、深度等方面不断破题,从环境治理、便民设施等小事入手,通过民意立项,逐步建立起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意识,实现社区管理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近年来,南山社区党委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社区韧性治理的全新途径,打造“幸福家园”“精‘治’南山”等居民自治品牌,搭建“议和心苑”发声平台,集民意、汇民智,聚焦基础设施老化、环境脏乱等民生堵点,推动解决大众路57号楼污水管道反复外渗、统一路352号楼顶漏雨、杏花街22号楼外长期存在杂物乱堆等21项民生提案,切实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搭建“三个平台”
畅通民意表达渠道
“议和心苑”协商平台。打造“议和心苑”议事空间,将大众路57号西侧一处卫生死角改造为居民共商共治的“连心桥”,累计收集民意32条,有效解决楼道照明、绿化补种等民生问题23件,居民参与率达98%,实现“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
“邻里议事会”联动平台。针对楼顶漏雨、管道维修等复杂问题,组织社区党委、居民代表、施工方、街道部门等多方联动参与,明确责任分工,制定解决方案,推动问题源头化解。在处理统一路352号楼顶漏雨问题时,先后召开了5次邻里议事会,经过充分的讨论与协商,最终达成共识,居民全程参与方案制定,彻底解决困扰多年的“屋顶顽疾”。
“线上+线下”互动平台。线上,依托社区微信公众号、楼宇微信群搭建“云端议事厅”,实时发布提案进度、公示资金使用,确保信息透明。线下,开展“敲门行动”,针对高龄老人、上班族等群体上门沟通,实现民意收集“零死角”。在解决大众路57号楼污水管道维修问题时,36户居民通过线上讨论、线下协商确定方案,费用收齐率达100%。
组建“三支队伍”
激发自治内生动力
“智囊团”破难题。充分吸纳辖区党员骨干、热心居民组建“智囊团”,全程参与问题研判、方案设计和资源协调。以大众路57号楼污水管道反复外渗这一棘手问题为例,在维修过程中,“智囊团”联合工程公司,实地评估、研判分析、沟通协商,确定维修方案,破解多年顽疾。
“阳光监督组”保质量。随着居民自治意识日益增强,居民自发成立了监督小组,对改造维修过程全程跟踪,并在居民群实时汇报进度。污水管道施工期间,“阳光监督组”发现并整改3处施工隐患,有效避免了潜在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风险,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居民自治的力量。
“护园种子”促长效。挖掘楼内热心居民组建“护园种子”自治队伍,实现了社区环境治理从“突击整治”到“长效管理”的重大转变。以清理杏花街22号楼外长期堆放杂物问题为例,“护园种子”队伍在成功清理杂物后,顺势转型为“卫生监督小组”,建立日巡机制,根治环境“回潮”。
健全“三项机制”
构建共治生态闭环
“提案闭环”机制。构建“居民提案—分类立项—民主协商—项目落地—监督评价”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确保居民提出的每一项提案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回应和处理,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截至目前,社区已累计落地实施21件民生提案,赢得居民认同和好评。
“资源整合”机制。社区积极整合各方资源,联动街道相关部门、社会组织、辖区企业等多元主体,形成“社区搭台、多元参与、资源互补”的良好共治机制,促进资源的优化和共享。
“激励反馈”机制。为进一步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社区建立起“激励反馈”机制,通过表彰自治典型、公示项目成果等方式,增强居民的参与感和荣誉感,培育“社区事、大家管”的良好自治氛围,让居民真正成为社区治理的主人。
环翠楼街道南山社区党委持续深化民主协商机制,以“居民小提案 社区大治理”为主线,以环境整治、设施改造为切口,推动治理从“单点突破”到“全域提质”,带动社区治理水平整体跃升。通过充分挖掘自治组织“微”能量,激活社区共治“一盘棋”,形成“家园事、大家议、合力办”的自治格局,为老旧社区焕新蜕变提供“南山样本”。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4-17 20: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