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
中西部地区农村老人如何实现居家养老?新县戴畈村正积极探索——
为留守老人撑起一片“繁花”
□本报记者 胡巨成 刁良梓
戴畈村是信阳市新县箭厂河乡的一个山区村,全村1138人,常年在家人口不足400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就有216人。
“啥都能种,啥都种不成”是当地老百姓对戴畈村的生动描述,由此可见这里的经济“家底”。这样一个小山村,何以成为全省有名的居家养老样板村?记者进行蹲点采访。
破解农村“三留守”难题
“闵奶奶,俺给您送电热毯来了。”1月16日,天空飘着小雨,孝心护理员方凤云风风火火来到闵秀英家。
闵秀英今年83岁,老伴儿早些年去世,家里4个闺女都已出嫁,好在她平时腿脚还算灵便,洗衣做饭都能自己干,但每周二、周五方凤云来家里的日子她记得最清。“孩子们都忙,凤云来了能陪我说说话、解解闷,比啥都强。”闵秀英说着说着就红了眼圈。
信阳市民政局驻戴畈村第一书记邹明告诉记者,早在2017年,戴畈村就成立由村党支部书记任会长,老党员、村干部为副会长的老年协会,整合多方资金,在全村招募留守妇女作为孝心护理员,免费为留守老人提供助洁、助医、精神慰藉等服务。
为了精准服务,戴畈村将60周岁以上重度残疾老人、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和存在特殊困难的老人纳入重点服务对象,将其他60周岁以上老人纳入一般服务对象。
记者从戴畈村网格化管理示意图上看到,孝心护理员两人一组,服务对象都有照片和名字。“对重点服务对象,孝心护理员每周两次上门;一般服务对象,则是每月9日、19日、29日为服务日。” 邹明说。
以农村居家养老和关爱“三留守”为主要内容的“戴畈模式”,2019年以来不断受到各方关注。戴畈村党支部书记石彩清认为,“戴畈模式”的精髓就是发挥留守妇女照顾“一老一幼”的“扁担”作用,统筹解决留守老人照料、留守儿童关爱、留守妇女就业的难题,让外出务工的年轻人没有后顾之忧,助力落后地区高质量稳定脱贫。
激发“戴畈模式”新活力
这几日,随着我省大范围雨雪天气来临,气温陡降,孝心护理员们更忙了。张满娥一天时间跑了十几户,主要看看老人们缺啥少啥。“乡里乡亲的,尽点孝心也是应该的,关键在家门口就业还不耽误照顾家庭,工资多少大家都不计较。”张满娥说。
“像我们这样的小山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一年也就几万块钱,如果采用市场化养老模式,运行成本太高,根本不能持久。”石彩清说,目前“戴畈模式”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村集体经济收入、社会捐助和养老项目统筹资金三大块,一年大约十几万元,用于孝心护理员工资和服务老人的开支。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中国即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而乡村则早已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苏运勋认为,戴畈村聚焦当前中西部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依托熟人社会和村社组织,组织动员留守妇女,探索出一套“低成本、高效率、广覆盖”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箭厂河乡“三留守”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吴建喜告诉记者:“目前这一模式更多的是亲情抚慰,还不能完全解决农村‘三留守’问题,后面的路还很长。”
就在采访那天,箭厂河乡正对全乡54名孝心护理员进行心肺复苏等医疗培训。目前箭厂河乡已被新县纳入慢性病预防实验区,正探索将医疗相关服务纳入其中,不断催生“戴畈模式”新活力。
眼下在信阳,“戴畈模式”已成为创新乡村治理的重要抓手,在全市1750个村“开花结果”,覆盖率62%,服务6万多名农村老人,“十四五”期间将覆盖全市所有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0 09: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