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法治日报
王俐智谈表情符号的解释——
应采取“两步走”的解释方案
吉林大学法学院王俐智在《政治与法律》2023年第8期上发表题为《表情符号的解释:基于情境主义的解释方案》的文章中指出:
表情符号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逐渐流行和丰富起来。目前,表情符号已成为人们日常沟通交流中多样化且不可或缺的表达元素。表情符号通常和文字一起,被用来表达一种情绪或者增加读者对文字的理解。表情符号可以弥补网络交流的文字缺陷,形成一种“符号补偿”策略,有效地提升了沟通的效率。然而,表情符号引发的解释争议也随之而来。
随着表情符号的普及,我国司法实践对于表情符号的解释存在着“肯定性解释”与“否定性解释”的裁判分歧,其实质是同意推定与异议推定两种不同解释方案的碰撞。无论是同意推定还是异议推定的解释原则,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同意推定注重保护相对人的合理信赖而忽视了表意人的真实意思,并且让表意人普遍地负担提出异议的义务难谓合理。异议推定尊重了表意人的真实意思而忽视了相对人的合理信赖,并且可能诱发表意人的机会主义行为。
表情符号作为一种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其解释与合同解释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诸多共性。表情符号是当事人之间的整个沟通对话的一部分,而整个沟通对话则构成了当事人之间的一个合同或者一系列合同。从整体角度看,表情符号又是合同内容的一部分。因此,表情符号的解释更多地发生在合同解释的场景之下。美国合同法上存在着文本主义和情境主义两种解释理论,前者排斥文本之外的任何证据,后者强调文本之外的情境考察。基于表情符号的特性,情境主义更适于表情符号的解释。
基于情境主义,表情符号的解释应采取“两步走”的解释方案。表情符号的初步解释应当首先区分主动情境与被动情境;其次在被动情境下进一步区分初次交易情境与多次交易情境;最后在初次交易情境下再次区分合同订立、变更、解除情境与合同履行情境,进而分别适用不同的推定方案。基于表情符号的特性,表情符号的最终解释要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考察表情符号的上下文、表意人的实际行为和习惯等因素,得出妥当的解释结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5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