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邯郸新闻网
近日,丛台区86岁居民王秀兰因病辞世,她的女儿刘鹰遵遗愿将其遗体捐献给河北工程大学医学院进行医学研究。记者从市红十字会获悉,王秀兰的丈夫刘志民9年前离世后也曾捐献遗体。这是我市首例夫妻双方通过市红十字会共同成为遗体捐献者。
“我父母都是共产党员。我父亲当过空军,到地方后在政府工作。2013年,他俩商量百年之后要把遗体捐献给国家医疗事业。在征得子女同意后,就这样,他们在市红十字会登记为遗体捐献志愿者。我母亲当过30多年的老师,退休后也闲不住,常义务帮助邻居孩子辅导数理化功课。”刘鹰眼含泪水说,“她这人还特别爱管闲事,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知道他人有困难,总会伸手帮一把。有一回我俩一起外出,她看到几个人打架,上去就拦,那会儿她都快80岁了。”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她教过的学生有好多毕业后一直与她保持联系,因为常来,我大多都能叫上名字。”女婿赵鹏说。
得知王秀兰病逝的消息后,市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负责人张静立即与河北工程大学医学院相关工作人员联系,2月2日,张静分别与其家属及河北工程大学医学院相关人员办理了手续,举行了简单而庄严的缅怀仪式。老人最终如愿以遗体捐献的方式,为科研事业作出最后贡献。
“王秀兰夫妇这种崇高的意识、大爱的精神,是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楷模,值得向全社会弘扬。”张静说,截至目前,通过搜索人体器官捐献网站或公众号,我市通过网上登记的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有31828人,有128人成功捐献。捐献器官178个,角膜209枚,挽救了178名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恢复了209名患者的光明。每名捐献者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永年明山九龙园内建有捐献者纪念碑,每年清明节,红十字会都会组织活动缅怀他们。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佘志娟 刘子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7 11: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