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00后成了第一批“回家不挨骂”的珍稀物种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3-01-20 21:58:00 来源:VISTA看天下
00后成了第一批“回家不挨骂”的珍稀物种

普通返乡年轻人还在忙着跟父母吵架,而最聪明的一批已经开始“花式尽孝”了。

甚至决定从刚回家的那一刻起,就放弃吃吃睡睡的摆烂假期,成为爸妈的限定版专职保姆。

同龄人还在因为忘记把肉从冰箱拿出来提前解冻,而被回家准备做饭的妈妈狂骂;

他们已经默默成为大管家, 包办全家人的吃喝拉撒。

做饭擦地贴对联,接送弟妹买年货。

认真劲儿不像是放假,倒像在打另一份工。

01

最勤快的返乡人,

都在做爸妈的“全职保姆”

去年短视频里的返乡年轻人,一天能狂炫3斤砂糖橘;

而今年,他们花一小时就能给全家人做四菜一汤。

最近社交平台上火了个“大学生对厨房下手了”的热搜,里面聚集了大概是全国最勤快的返乡子女。

前脚有江苏女生穿着软萌的粉红色棉睡衣,却用神刀功切出一盘文思豆腐;

00后成了第一批“回家不挨骂”的珍稀物种

‍‍‍‍@钰钰子‍

后脚有面相稚嫩的山东男生,手脚麻利蒸出白面大馒头。

00后成了第一批“回家不挨骂”的珍稀物种

@小小小狗熊

不过相比于这些行云流水的操作,返乡子女们的“服务精神”显然更令众多网友感慨。

“如今年轻人回老家,居然还会干活。”

事实上,最近很多年轻人都在成为家里干活的主力。

毕竟本地工作的父母要一直上班到大年二十九,提前返乡的子女们反倒成了家里最闲的人。

00后成了第一批“回家不挨骂”的珍稀物种

只是从前大家只会在家吃吃睡睡,“轻易不起床,有事才喊妈”;

如今一部分人却已经偷偷进化,化身为父母的贴身大厨兼营养顾问。

普通子女会在爸妈把早饭端上桌时,不情不愿地起床;

而“全职保姆”版子女会在家精心炒好菜,然后骑着小电驴送到爸妈单位大门口。

00后成了第一批“回家不挨骂”的珍稀物种

@橙嘻嘻

然后在爸妈略带骄傲的介绍中,收获众多叔叔阿姨们称赞的目光:

“呦,这孩子可真是又有出息又懂事。”

厨艺,还只是成为假期限定版“全职保姆”的第一步。

野心更大的年轻人还试图拓展业务范围,负责全家的衣食住行。

比如揽下了节前大扫除的任务,甚至像筹划部门项目一样,列出了详细时刻表来执行:大年二十八扫地,大年二十九擦窗……

“这个春节假期过去后,没人比我更清楚家里木沙发靠背上有多少个容易积灰的装饰花纹。”

00后成了第一批“回家不挨骂”的珍稀物种

@猪訢

或者在对雇主(也就是爸妈)进行深度调研之后,找到了他们近期最紧迫的需求予以满足。

网友@碎碎念的阿嘟 刚刚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把爸爸亲手种出的辣椒打包,准备分别送给亲朋好友。

而平时就跟七大姑八大姨走动频繁的那部分年轻人 ,回老家后更是包揽了所有侄子侄女的陪玩+陪写作业。

“全家人都夸我靠谱,爸妈听了简直乐开花。”

00后成了第一批“回家不挨骂”的珍稀物种

@山海不相逢

对于很多返乡子女来说,做家务的初衷原本是为了避免挨骂。

众所周知,爸妈的爱会随着你在家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退却(bushi),而“在家干点活”会尽量延长这份亲情的时间。

00后成了第一批“回家不挨骂”的珍稀物种

只不过有人是边干边抱怨,有人却在其中发现了成就感。

从“爸妈让我干啥我干啥”,变成了自己主动找活——而这,也就是变身假期限定版“全职保姆”的开始。

自称“全职保姆”的返乡人们,“工作”内容或许各不相同。

但相同点是都拿出了上班时对待甲方的细心和耐心,琢磨爸妈的喜好和需求。

事实上除了干家务外,他们还有另一块“业务”——安排家庭活动。

“别人放假不是跟老家闺蜜逛街,就是去高中同学聚会。而我今天带妈妈去做美甲,明天陪爸爸摆弄阳台上他养的花。”

网友Amy平时在深圳工作,提前休假回家后每天都要骑着小电驴去接妈妈下班。

一开始只是为了好玩,但看到平时稳重的妈妈像小姑娘一样兴奋跑来,“比什么都高兴。”

00后成了第一批“回家不挨骂”的珍稀物种

毕竟老两口平时家里家外一把抓,原本也不缺咱擦的那点窗子、送的那餐饭。

更多的,还是为了提供一个 情绪价值 。

02

当一次“保姆”,

才发现根本不了解爸妈

除了少挨一些骂之外,很多返乡子女在当了几天“全职保姆”后,发现还有个意外收获——

跟家人之间的关系,似乎亲密了许多。

小时候每天都跟他们呆在一起。去外地求学、工作后,能相聚的时间变得越来越短,最后一年就剩下那么十几天。

直到真的开始照看他们的衣食住行,才发现自己对父母的了解已经退步到了多么匮乏的程度。

我有个在一线城市工作的白领朋友,刚毕业那几年特别喜欢给家里人买时尚的衣服、时髦的生活小电器。

相比于发红包,她坚信这是在送“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

00后成了第一批“回家不挨骂”的珍稀物种

直到这次回老家包揽了家务,才发现当初被高高兴兴收下,已经是这些礼物最高光的时刻了;

因为最后的结局都是放在角落里落灰。

卫生间里放着她去年送的电动牙刷,刷毛已经炸开,因为爸妈觉得刷头太贵舍不得更换;

00后成了第一批“回家不挨骂”的珍稀物种

衣柜里藏着前年给爸爸买的大黄靴,几乎还是崭新的,因为爸爸的工作性质要求他上班得穿皮鞋。

当初视频通话半小时才教会妈妈使用智能泡脚桶,可晚上被掏出来的还是一个普通塑料盆。

缠着问了半天,才知道她除了觉得底部的按摩触点太硌脚,还一直担心会触电——虽然自己曾说过泡脚桶是绝缘材质,很安全。

00后成了第一批“回家不挨骂”的珍稀物种

我的白领朋友感到很沮丧,不只是因为精心挑选的东西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更是突然发现,自己已经离开家太久。

久到不知道家里床单收在哪儿、卫生多久搞一次,更不知道老两口的日常作息、生活习惯。

“仿佛真的变成了‘客人’。”

内敛的东亚父母,原本就习惯于在子女面前“藏拙”。

除了不愿给家里人添麻烦之外,更不愿在孩子面前暴露弱点。

《请回答1988》里,要强的豹子女士多次宁可顾左右而言它,也不想跟小儿子承认自己不懂英文。

终于说出口时,几乎窘迫到脸红得要滴出血来。

00后成了第一批“回家不挨骂”的珍稀物种

而当父母和子女分隔两地,这种执拗的藏拙往往会变成一种“非我本意”的疏远。

很多人都经历过爸妈遇到困难非要嘴硬的情况,自己主动问一问还要挨骂。

“之前网购了一个扫地机器人寄回家,很快我爸就说坏掉了,还让我以后别买乱七八糟的东西。”

“结果这次回家发现只是该换滤网了,他俩都看不懂指示灯,又不好意思问我。”

对于常年在外地工作的人来说,返乡后当当他们的“全职保姆”,也是跟家人重拾亲密关系的过程。

毕竟亲密的前提,就是对彼此生活的主动感受和关注。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络变得容易,我们总以为跟家里长辈的关系变得更近了。

但信息可以通过网线传输,生活中的状态却无法跨越遥远的距离,完整地呈现出来。

00后成了第一批“回家不挨骂”的珍稀物种

在跟家人的定期通话里,我们或许会聊到彼此最近的身体状况、亲戚之间闹得别扭、家里小辈的考试成绩。

却不会说起十年前买的洗衣机最近甩干时有些噪声,高压锅上次炖鸡时掉在地上被摔出了一个坑……

这些看起来不值一提的“小事”,恰恰是组成他们生活的细碎单元。

只有在亲密无间的相处中,才会被顺理成章地发现。

03

迷信“必买清单”,

不如用心感受

即使再怎么抗拒距离和改变,我们也不得不承认——

大多数人长大后都在过着跟父母、长辈完全不同的生活,假期相聚只不过是短暂的“步伐同频”。

这也是很多年轻人一到过年过节,就为到底挑什么礼物带回家而头疼的原因。

因为长辈们真正的需求往往藏在日常的细枝末节里,无法通过想象来勾勒。

今天我刷到一个视频,镜头恰好对准了外地返乡的年轻人为家人挑选礼物的纠结。

开篇第一个场景就让人尴尬到脚趾抠地,不敢自我代入:

小伙子高高兴兴载着给爷爷买的足浴桶准备返乡,结果发现表哥已经提前送了一模一样的。

00后成了第一批“回家不挨骂”的珍稀物种

眼看着家的距离越来越近,礼物却还没有眉目,这让小伙子陷入了焦虑。

反复在网上浏览各种“回家必买”“最适合送老人”的年货榜单,沿途看到无数促销大海报,却依然一无所获。

00后成了第一批“回家不挨骂”的珍稀物种

最终他买了一条皮带,因为听说爷爷年轻时就爱穿西裤系皮带,照片看起来潇洒又帅气。

爷爷收到礼物时也很满意,边往腰上比划边夸赞“质量好”“真会选”。

00后成了第一批“回家不挨骂”的珍稀物种

可事实上,爷爷如今根本没有能系皮带的裤子;

几十年过去了,已经白发苍苍的他不再穿板正的西裤,衣柜里早已全换成了松紧带设计的运动裤。

00后成了第一批“回家不挨骂”的珍稀物种

发现这一点后,小伙子在喜气洋洋的家庭聚会中陷入沮丧。

既因为送了个“不合时宜”的礼物,也因为发现自己根本不了解爷爷的生活。

直到走进厨房,看见了灶台上断了半截的锅把,以及竹筒里旧到发霉的筷子。

00后成了第一批“回家不挨骂”的珍稀物种

若有所思后,小伙子打开了手机上的美团外卖。

他一口气下单了炒锅、竹筷,还买了新的春联和棉拖鞋。

很快,外卖员就拎着袋子赶到。

00后成了第一批“回家不挨骂”的珍稀物种

在爷爷家的门上贴好新对联,换掉鞋架上已经破洞的旧拖鞋,小伙子的心情也跟家里一样,变得焕然一新。

这个视频,是美团外卖为春节拍摄的温情短片《过年该买啥》。

通过复原年轻人为父母长辈挑选礼物的纠结过程,试图传递最简单的道理——

“总以为家人需要的在世界的另一头,其实答案往往就在家里头。”

受限于时间、距离,我们无法准确明白家人的每个需求。但只要足够用心,总能把他们没说出口的话多听到几句。

父母、长辈真正需要的东西,并不在任何一份爆火榜单里,而是藏在跟他们团聚的点点时光里。

如今美团外卖基于配送网络带来的平台能力,开展了零售业务。

不仅能订美食,还能买到鲜花水果、生活日用、零食酒水、手机数码、美妆护肤等。

与其在回家前焦虑地盘算该送长辈什么礼物,两眼一抹黑地,买昂贵但千篇一律的泡脚桶、西洋参、按摩器;

不如走进家门,搞清楚他们真正想要什么。

00后成了第一批“回家不挨骂”的珍稀物种

或许是换掉洗手池上那瓶,被妈妈兑了一次又一次水的洗面奶;

或许是给热爱下厨、但每次刷锅都要用力擦掉底部铁锈的爸爸,换上一口崭新的炒锅。

又或许是买到一瓶爷爷喜欢喝,但在家附近的小店里找不到的酒;

甚至是一束鲜花,给爱热闹的奶奶添一份喜庆的气氛。

不用担心快递停发,也不必去超市人挤人、排长队。

美团外卖买年货最快30分钟送达,把每一份心意送到。

让家人的生活更美好或许并不需要什么昂贵的“大件”,只需要一些习以为常的日常用品——

但前提是在这个短暂的相聚时刻,用心去陪伴,想他们所想。

就像在《过年该买啥》短片的最后,画面定格在了小伙子和爷爷的合照上;

年轻的爷爷腰杆笔直,金属皮带扣闪着光。

00后成了第一批“回家不挨骂”的珍稀物种

即使成长注定是一条逐渐远离父母、家人的路;

但对于彼此靠近、彼此了解的渴望,依然能够穿越阻碍,让我们的心紧紧相连。

·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

多陪陪爸妈↓ ↓ ↓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20 22: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子女状告保姆:老人亲笔所写存款赠予书有效吗
...趋势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老人家中多了一个新成员——保姆。子女因工作等原因无暇照顾,保姆成了陪护老人的重要角色,可也正因如此,一些雇主与保姆产生的纠纷官司也多了起来。今年6月,
2023-06-22 09:34:00
事实证明,父母的阶层和气数,决定了子女的前途和命运
...生子——中年失业——掏空家底帮孩子买房买车——退休后成为免费保姆——归去。04上文谈到的人生轨迹,基本是“二八法则”中的“八”的人生轨迹。如果能改变这条人生轨迹,证明低产的人
2023-05-03 17:35:00
成人病房里,为什么大部分都是陪护和保姆?
...去看望的时候发现,成人病房里长时间陪伴的多是护工和保姆。儿女一般都是来看看,甚至有些儿女就在老人在办住院和出院手续的时候在,其它时间都是保姆和护工陪在老人身边。成人病房里多的
2023-01-02 12:00:00
丈夫将情人安插在公婆家做保姆,公婆知情不报,让我很失望
...的。前段时间,身体原本硬朗的公婆身边竟然多出了一个保姆,对此,我曾有过怀疑,但我很快就有了另外的想法:或许丈夫不差钱,又不想让他父母的晚年生活因为家务活太劳累,雇个保姆也说得
2024-01-25 11:22:00
看法官如何判决这起特殊赡养官司
...人不愿去养老院,亦不愿与家人生活,只要求晚辈出钱请保姆——看法官如何判决这起特殊赡养官司九旬老人不愿意住养老院,亦不愿与女儿、外孙女一起生活,只希望她们每月支付5000元聘请
2023-01-06 01:42:00
72岁老人不请保姆,也不选择去养老院,反而子女纷纷抢着来伺候
...,出现了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越来越多的72岁老人不请保姆,也不选择去养老院,反而子女纷纷抢着来伺候。这种现象背后蕴含着何种智慧养老法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正文:一、尊
2023-06-05 22:59:00
我小区的那对退休老伴,儿子出国留学,他们晚年的结局让人泪目
...样的父母并不少见。他们的子女在学业上表现优异,毕业后成为社会精英,生活工作在海外,享受着中产阶级的体面生活。父母自然为子女的成功而感到骄傲自豪。然而,当这些父母进入老年阶段时
2024-03-07 08:37:00
单身老人并不愿意与子女住在一起,反而选择请保姆养老
...来越多的单身老人并不愿意与子女住在一起,反而选择请保姆养老。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本文将从经济、社会文化和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经济因素是影响单身老人养老
2023-04-16 20:26:00
步入70岁后,我和老伴商量好:如果有一人先走,之后就这样养老
...妻俩,我们只有两个女儿。她们都很出色,一个中专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幼儿园老师,而另一个则在大专毕业后选择了小学教师的职业道路。尽管两个女儿都离开了家乡,但她们一直很孝顺,每逢节假
2024-03-08 06:25: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