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心有所系丨安徽东至县村医:过峰后病人少多了,这个年过得热闹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1-28 22:48:00 来源:澎湃新闻

1月24日,正月初三,周英(化名)工作的村卫生室在下午时分暂无病人到访,今年过年期间,大概每天仅有10人左右就诊。在村民们热闹欢快地过春节时,这处略显简陋的村卫生室已经恢复了平静。

周英是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瓦垅村人,从医近30年,当乡村医生也有20多年了。她表示,2022年12月末至2023年1月初,是她从医以来最忙的时候。在这差不多两周的时间内,村卫生室平均每天要接诊100多例患者,最多时一天要接诊200多例患者。如今,到村卫生室就诊的感染者很少了,春节期间来就诊的患者也很少。

“很多七八十岁的老年人也都平安度过了。我接诊的一个吊了几天水后形成白肺的老人,在进一步转院诊治后,最近也健康出院了。”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周英的感受是,这次疫情的过峰就像一场猝不及防的“龙卷风”,“来势汹汹,却又去也匆匆”。

春节期间,由于外地返乡车辆扎堆,瓦垅村附近的公路出现了拥堵,周围的烟花爆竹声也从未停止,整个瓦垅村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由于病人很少了,周英也能和家人正常过春节。

周英表示,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对于农村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平时)没人关注,但是我们的工作还是有价值的。”

心有所系丨安徽东至县村医:过峰后病人少多了,这个年过得热闹

正月初三下午​​​​​​3点到5点,瓦垅村卫生室没有患者到访。实习生 张玲图

“确实是一场硬仗”

东至县瓦垅村位于丘陵地带,是我国中部地区一个普通乡村。该村的卫生室由一排平房组成,分别是治疗大厅、药房、档案室等,仅三四个房间撑起了村民们日常的就医需求。卫生室里没有一张病床,这意味着病人在这里接受治疗只能坐着,甚至是站着。

瓦垅村有3000多人,村卫生室常驻医生只有3人,一个是药房药师,周英和另一位医生则负责门诊和输液。周英说,如果患者比较严重,在村卫生室“坐不住了”,会送往镇医院、县里的医院。

1月25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探访瓦垅村及村卫生室发现,春节期间,村卫生室恢复了平静,不再像之前一段时间人满为患,村内到处洋溢着欢度春节的气氛。当地村民表示,多数村民之前都阳过,基本都康复了。

今年50多岁的周英也是瓦垅村村民,自1995年开始就在当地医疗系统工作。2001年,她开了个人诊所,并于2010年响应国家新型合作医疗政策,同其他几个个人诊所一起合并,组建成了如今的瓦垅村卫生室。

多年在村里行医,周英对乡村医生的理解是,虽“名不经传”,但也得是“全才”,不管是诊断、输液、开药、抓药,还是配合县乡统一部署的档案建档存档工作,都需要“一把抓”,样样都会点儿。

去年12月,瓦垅村卫生室也遭遇考验。“确实是一场硬仗,还是没什么准备的那种。”周英表示,去年的12月末到今年1月初,是她从业近30年以来最忙的时候。在这两周里,村卫生室平均每天要接诊患者100多人,最多时每天进出村卫生室的患者有200多人,“患者将这几间瓦片平房围得水泄不通,有时甚至连空地上都要支起几个杆子用来输液打针”。而在平常,村卫生室每天的接诊数字最多不超过30人,且多以常见的感冒、炎症、肠胃问题等疾病为主。

“最大的困难肯定还是缺药。”周英说,退烧药、止咳药、抗生素、抗病毒四类药物受前期防控措施影响,受到了相对严格的购买限制,受此影响,直到2022年底,瓦垅村卫生室对于这些药物的储备量严重不足。

根据当地规定,村卫生室采购药品,采用县总医院的统一药物采购系统,即从县总医院进药后再在系统中结算,并进行符合新农合程序的报销。去年12月开始,当地很多人陆续感染,患者增加,县总院的储备药量同样处于紧缺状态,无法保证下面村卫生室的药品供应。

周英透露,他们有一个药物供应配送群,疫情高峰的两周内,群内“缺药”“催药”的消息“从早响到晚”,“农村老人多,接触信息没有那么及时,压根不知道要买药备药,有药的家庭基本上都是子女从外地带回来、寄回来的。”

除了缺药,另一个问题是药品涨价,加重了村民们应对疫情的成本。“以前那种最普通的感冒灵颗粒,10块多一盒,那段时间我们从县医院进价就得20多块。那种好牌子的感冒灵颗粒,我们根本进不到。”周英介绍说,由于县总医院的药品储量不够,村卫生室面临“无药可用”的处境,他们只能通过个人渠道、网购等方式去买药,这部分的药品无法进行医药报销,价格也往往更高。

另一方面,由于药品贵,村民看病成本上涨,部分村民把怨气发泄在村医身上。

“我每天接诊这么多人,总能听到有人说药太贵。但是我们也没办法,我们都是零差利卖药,进价就是卖价,另外进来的药也根本不够卖,像布洛芬片这种退烧药,我们只能来了患者,发烧了,才零零散散地开两粒,恨不得一粒药掰成两粒用,多余的药是真的一点都没有。”周英说。

自己阳了,也坚持上岗

在应对疫情过峰时,人手紧缺是另一难题。在顶峰到来的那两周,瓦垅村卫生室几乎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门槛几乎都快被踏破了”。三名村医原本的分工被打破,3个人都得兼顾“接诊-输液-开药-抓药”的流程,忙得连轴转。

“我们原本是早上8点多开门,晚上5点左右关门。但那两周,我们早上7点半就得开门,中午也休息不了,一直连轴转给人吊水。有时要忙到八九点,什么时候给人吊完水什么时候下班。”周英表示,对于那两周的工作记忆,印象最深的是不停地输液、开药。三名医生都陆续“中招”了,都坚持上岗,手中“连轴转”的工作没法停下。

后来,村医们意识到即使奥密克戎的致病效果已经不高,但是长期高强度的工作依然会为身体带来不小的风险。

“从那以后,我就每天晚上5点半准时关门,要看病的,我就提醒他们早点来,关门以后我还要回家让我爱人给我打针。”周英笑着说,“还好我和我爱人都是医生,还能互相打针、互相帮助。”

新冠康复后,周英准备全力投入“战役”,此时来村卫生室的人也慢慢变少了。不知不觉中,疫情过峰了。“我们大概是2023年1月初就过峰了,粗略估算感染率在95%左右。村子里甭管是下地干活的,还是岁数大了在家嗑瓜子的,基本上都‘阳’过了,都集中在那两周。接诊的年纪最大有90多岁的老人,没有基础病,走动也很灵活,打打针,吃点退烧药,康复得也还不错。但是有心血管病之类的基础病的,哪怕才50多岁,我们治不了,就得往更高的镇卫生院、县医院送了。”周英说。

周英表示,相比往年,听闻当地老年人去世的情况要多一点。她所在的瓦垅村,因疫情离世的比较少,“很多70多岁、80多岁的老年人也都平安度过了。我接诊的一个吊了几天水后形成白肺的老人,在进一步转院诊治后,最近也健康出院了”。在周英看来,这次疫情的过峰就像一场猝不及防的龙卷风,“来势汹汹,却又去也匆匆”。

“我们的工作还是有价值的”

周英的微信加了很多群,配药送药的、卫生系统监督的、档案交付的……平时群里消息不断,疫情高峰那两周,除了求药的声音,这些微信群都陷入了沉默。周英和其他医务工作者一样,全身心投入战斗中。过峰后,这些群又开始热闹起来,周英意识到,大家的工作恢复正常了。

周英表示,村里的老年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闭塞,当他们来到卫生室就诊时,他们清楚这是新冠,通过看新闻、刷视频等对这个病有所了解,“这些老百姓还是相当了解自己的情况的,接诊的时候也没有出现特别恐惧的状况。”而周英的任务就是对症下药,“有炎症就消炎,有发热就解热,能做点什么我们都会尝试去做。”

86岁的刘彩兰(化名)是瓦垅村一名新冠康复的老人。由于年事已高,她不会使用网络,对网购、快递等均感到陌生,对新冠疫情也只有一个模糊的认知。即便每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她还是被感染了。

在刘彩兰感染前,她在外地工作的小女儿李云(化名)和女婿已经感染,由于症状较为严重,两人只能在家躺着休息。当时,刘彩兰很着急,“没人给你们烧饭可不行!我去照顾你们!”李云担心母亲年纪太大了,不方便出行,只好憋着咳嗽,表现出一副“没什么事,很轻松”的表情跟母亲说,“我很好,这病一点也不严重,别来了!”

当刘彩兰感染后,李云的症状已经好转,她想回村照顾母亲,但怕传染给村里的其他人,甚至发生交叉感染。此时,刘彩兰反过来安慰女儿,“一点也不难受,就是小感冒”。

实际上,刘彩兰可没少吃苦头,“突然爬都爬不起来,痛得不行。”但幸好,她的子女提前寄回了一些药品。康复后,刘彩兰说,“刚开始发烧的时候,别人说是新冠,我还以为自己要不行了。难受是真难受,每天躺着,也不能动,实在是痛,吃药也没什么用,只能去打吊针,打完针,不那么痛,又能挺一会儿了,这么挺着挺着,就好了。”

周英接诊过刘彩兰,她表示,像刘彩兰这样的老人,虽然没有基础病,但是身体机能退化,症状反应也会很严重,“别人可能就是咳嗽,老人的话可能发烧胸闷气短痰多,喘不上气,演化成肺炎的可能性也更大。”

顺利过关后,刘彩兰把子女寄来的药品分给了邻居、亲朋好友等。她的女儿得知这一举动后,也非常赞成,“人嘛,不是帮别人就是被别人帮,没有守望相助,就没有渡过难关。”

这个春节,当地很多人返乡了,瓦垅村附近的公路出现了大面积拥堵,周围的烟花爆竹声音从未停过,昔日的春节气氛和年味又回来了。

在儿女无法回家的那些日子里,刘彩兰曾偷偷流泪。这个春节,李云举家回乡,陪在刘彩兰身边。李云表示,“只要父母还在,家还在,日子还是能照常过,家的味道,年的味道就在。”

“孩子们能回家了,就是好的。”如今,刘彩兰身上几乎看不出疾病侵袭过的痕迹,腿脚依旧很麻利,春节期间还一直忙碌着为回乡的儿女们做饭。

在这次考验中,周英和她的同事们挺了下来,用他们的辛劳守护了村民们的健康。周英表示,作为乡村医生,他们的事很多,既要看病,也要写材料,忙起来没日没夜的,但工资也不高,大家也有怨言。

“村镇卫生系统对于农村人来讲还是很重要的,虽然(平时)没人关注,但是我们的工作还是有价值的。这次疫情显而易见嘛,没有我们,这些农村老百姓怎么办呢?”周英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28 23: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安徽东至:专家会诊 “隔空”把脉
...远程会诊,让我在家门口治好了病。”8月2日,在池州市东至县总医院胜利院区,59岁的患者胡女士说。胡女士因“心慌、不适、乏力持续一个月”而入院。医院诊断显示,她患有Ⅱ型糖尿病伴
2024-08-12 16:04:00
新春走基层 | 安徽东至:477辆私家车为生命24小时“护航”
...皖南大地披上银装。冒着漫天纷飞的大雪,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张溪镇历山村“两委”干部和村医,一大早就开始分片走访村里的老人。历山村“两委”干部和村医走访重点人群。东至县委宣传部供
2023-01-23 09:29:00
...案例九 医疗服务维权案2023年5月,消费者丁先生向池州市东至县消保委反映,称其因肺结节到某村卫生室检查,医生给他开了自己熬制的中药,吃了一个月以后发现胃不舒服,医生开具胃药
2024-03-13 16:51:00
大皖新闻讯 安徽省东至县龙泉镇位于东至县南部山区,与江西省鄱阳县石门街镇毗邻,两镇人口众多,人员、经济往来频繁,但短途直达交通不畅一直制约着两地的交流。记者从池州东至县相关部门获
2024-12-04 13:14:00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安徽往前赶|池州东至:“小菌种”成就乡村振兴大产业
...军突起”的羊肚菌,再到新型菌种金耳……近年来,池州东至县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强化科技与装备支撑,因地制宜推动食用菌产业大发展,将食用菌产业打造成县域富民产业样板。2024年,东
2025-04-20 16:28:00
东至至鄱阳高速公路安徽段开工
大皖新闻讯 12月8日上午,池州市东至县2024年四季度重点项目开工竣工动员会暨矿业绿色发展一体化项目试生产、东鄱高速开工仪式举行。张延鹤/摄据了解,池州东至县本次集中开工、竣工
2024-12-09 09:14:00
...自:人民网-安徽频道“好球!”“中了!”盛夏时节,东至县香隅镇的“村BA”现场,已是人山人海、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哨声一响,球场瞬间成为欢乐的海洋,每一次精准的投篮、每一个默
2024-08-02 15:37:00
东至县集企成队,跑出引才“加速度”
...民网-安徽频道“华尔泰、广信、恒光……咦?这不都是东至县的知名企业吗?真没想到在自己学校还能找份家门口的工作!”黄山学院25级机械电子工程学院的陈鹏同学在东至县招聘展区前驻足
2024-10-16 10:21:00
安徽东至县:绽放全域魅力 绘就全景画卷
...,伴着春日的颂歌,游人如织,更加烂漫。近年来,池州东至县以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为抓手,紧紧围绕“美丽风景、美妙声音、美好生活”为主题的“
2024-03-26 12:46: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记者今天从国家卫生健康委了解到,截至10月2日,全国累计提交2881.4万条育儿补贴申报信息,其中已确认1555.3万条
2025-10-02 20:31:00
警方称对上海网球大师赛女球迷的行政处罚已生效
大皖新闻讯 10月1日,在ATP1000上海网球大师赛现场,一名女球迷因多次尖叫干扰比赛,被安保人员带离,引发关注。当晚
2025-10-02 21:27:00
聊城“好的哥”张运领拾金不昧,万余元现金归还八旬失主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谢晓丽10月1日上午,聊城永昌出租公司上演了暖心一幕:八十多岁的王老先生从出租车司机张运领手中接回自己失而复得的手提包时
2025-10-02 13:21:00
六安市蓝天救援队获赠天安门广场国旗,编号20050801
大皖新闻讯 10月1日,六安市蓝天救援队在市民广场举办了一场国旗展示活动,所展示的国旗曾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编号20050801号
2025-10-02 10:59:00
情系国庆 月满中秋国庆假期,有人去外地奔赴“诗和远方”,也有人留在市区体验同样精彩的“诗和烟火”。新亮相的景点、新推出的互动活动
2025-10-02 07:47:00
南报网讯(记者王婕妤)国庆中秋假期,健康护航不停歇。记者从我市各大医疗机构获悉,各医院对节日门急诊均作出安排调整,除了急诊24小时开诊
2025-10-01 07:41:00
青春华章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烈士纪念日主题教育活动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烈士纪念日主题教育活动 诵读“烽火家书”,致敬英烈坚守和平□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杜莹9月30日
2025-10-01 07:42:00
“丹青绘党情,墨韵颂乡兴” 主题艺术作品展开幕
南报网讯(通讯员杜巍记者朱旖旎)9月30日上午,“丹青绘党情,墨韵颂乡兴”主题艺术作品展在栖霞古镇·栖霞民艺馆开幕。此次展览由栖霞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联合主办
2025-10-01 07:42:00
南报网讯(通讯员江景轩记者王茸唐婷婷)近日,江北新区一名金店店员成功阻止了一起电信诈骗案,为市民挽回18万元损失。昨天
2025-10-01 07:4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一张纸质火车票
文|欧阳凝芳Z32次列车开始检票的广播响起,我合上书,从背包里掏出身份证。正要起身,书中忽然滑落一张纸片,轻轻飘落在脚边
2025-10-01 08:01:00
华商网讯 9月29日,陕西省疾控局发布假期健康提示:假期出行时应做好衣食住行方面的健康防护,阻断疾病传播,避免延误治疗
2025-10-01 08:10:00
声韵传情,共诵华章——振兴路小学成功举办经典诵读评比活动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超 通讯员 高志斌 王笋金秋九月,丹桂飘香。正值东昌府区教体局纵深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突破年”关键时期
2025-10-01 08:35: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朱道衡)昨日下午,加拿大籍钢琴大师马克-安德烈·哈默林与鼓浪屿管委会正式签约,成为第9位鼓浪屿驻岛艺术家
2025-10-01 08:44:00
大皖新闻记者深夜探访“鸡排哥”摊位:略显疲惫,忙中有序不忘分享消防安全
大皖新闻讯 随着江西景德镇“鸡排哥”的爆火,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前往他的摊位旁消费“打卡”。9月30日,“鸡排哥”发视频祝大家假期快乐
2025-10-01 09:22:00
倒计时1天,免费入场!唐山南湖广场音乐会2日启幕
制作丨河北日报见习记者安洋 记者师源
2025-10-01 09: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