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你听说过春秋五霸吗?想必是有所耳闻。
既然如此,你听说过“春秋三小霸”吗?
估计大部分人都是蒙圈的。
今天要介绍的就是春秋三小霸之一的郑庄公。
说实话这世界上的是非善恶是很难判断的,光明正义如孔子也做过因为少正卯讲课把他的学生抢走而诛少正卯的丑事,荒淫无道如商纣王早年也是英明神武的中兴之主。
当然,事无绝对,偶尔会有那么几个人特别容易判断,比如说海瑞什么的,一看就是一根筋的好人。自然,偶尔会有那么几个特别难判断,比如说,郑庄公。
郑庄公出生的时候还是春秋早期,这时候郑国还是个相当强大的国家,自然,郑庄公一生下来就锦衣玉食衣食无忧,含着金钥匙降生的宠儿总是特别令人羡慕。
但是,你以为郑庄公能过得好吗?
事实证明,当钱没有办法解决问题时这个问题就变成了大问题,宠儿们也有富贵者的噩梦,还记得那一声“愿世世无生帝王家”吗?
郑庄公遇到的麻烦是,他弟弟太被亲娘宠溺了。
其实也不是他弟弟太受宠,主要是,他太不受宠。
当年郑庄公出生的时候难产了,差点没把他亲娘害死,所以他亲娘一直不喜欢他。恰好,过了几年,他亲娘又给他生了一个弟弟,这就是共叔段。
这下可完了,以前是没办法只有郑庄公这一个孩子怎么说也得宠着点,现在好了,不只郑庄公这一个孩子了。
于是老太后就有想法了,给郑武公吹吹枕头风看看能不能立小儿子为太子。
不过武公并没有答应。
这件事虽然就这么算了,但却给郑庄公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阴影。与此同时,老太后也没有那么容易死心。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左传》”
没错,虽然郑庄公战战兢兢的活到了即位,但是老太后也并没有死心。
太后,出招了。
先解释一下,制,是个地名,这里是标标准准的军事要冲,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那种,这地方想要造反那可真是得天独厚。
所以,显然郑庄公不可能答应这个要求。
“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左传》”
这个地方不行,关系国家危亡,其他的我绝无二话。
这么轻易的就把话说死了,刚刚即位的庄公还是太年轻太天真了。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左传》”
于是老太后顺势要了京城给小儿子。
在这一轮的政治斗争中,看起来是庄公输了一筹。
随后,拥有了繁华的京城还有老太后支持的共叔段,自然而然的有了一些别的想法。
人想要向上爬,总得把头上那个人拽下来狠狠踩住,哪怕
那个人是他的亲哥哥。
然而,当你在注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注视你。
当郑庄公的臣子旁敲侧击的劝庄公对付共叔段的时候,庄公说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左传》”
我所有的冷眼旁观,不是无能为力,也不是兄弟情谊,而是在等你过线。
很快,庄公就等到了他的时机,另一个傻子也自以为等到了自己的时机。没错,共叔段,造反了。
他自以为隐秘的行为,早就在一双双眼睛的注视下完完全全的暴露给了另一个人。
当庄公听闻共叔段造反之后,他并不悲伤,也不生气,反而如释重负。于是他长出一口气说:“可以了。”
早有准备的子封率军直奔京城,随后,京城人背叛了共叔段。
想必不是京城人背叛了共叔段,只是庄公的暗子撕破脸而已。
一个自大妄为懵懵懂懂,一个老谋深算早有预料。
孙子是对的,战争往往在开始之前就决定了胜负。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左传》”
惊慌失措的共叔段一路奔逃,一口气跑到了鄢,然而郑庄公不会那么轻易的放下,于是军队也追袭到了鄢。
故曰“郑伯克段于鄢”
这六个字其实交代的很清楚了。
段的所作所为称不上弟弟,所以不说弟。如同两个国家交战而不是兄弟矛盾,所以说克。称郑伯而不言庄公,是在讥讽郑庄公没有教育好他的弟弟。也暗中指出了段的出逃,其实正是庄公的本意。
不愿多写的老古人却用六个字写完了全部,这就是所谓的微言大义。
回头看郑庄公,这是一手多么典范的捧杀呢。
从太后开口,就已经落入了庄公的算计之中。
人的野心和人的能力是成正比的,给了段富裕的领地,就是要给段准备好造反的条件。
最一开始郑庄公就没有输,相反,他赢了全部。
翻开左传,每次读到那一句多行不义必自毙,每次读到那一句可矣。我都感到浑身发寒。一个亲哥哥,一心谋划着如何对付自己的弟弟。他从不制止弟弟的胡作非为,冷眼旁观弟弟每一次胡闹,不是溺爱,是狠毒。
当弟弟胡作非为,他就在一边静静的等待,冷漠的告诫臣子“多行不义必自毙,我们等他自己找死就好了”
当弟弟越过红线,他不怒反喜,一句如释重负的可以了,是多久的等待?
这才是标准的帝王,标准的心计。
处理完碍眼的弟弟,下一个是谁呢?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日:“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
这里的姜氏,就是他和段的亲生母亲,他将母亲外放到了颖,并且起誓。
除非到了黄泉,否则你我永不相见。
处理了弟弟,流放了母亲,这下,庄公终于能过上舒舒服服的好日子了。
不是吗?
还真不是。
俄罗斯作家忒斯妥耶夫斯基写过一部《罪与罚》,大学生拉斯克热尼科夫杀死了放高利贷的老婆子,一次精巧的谋杀,完美脱罪。像拿破仑式的非凡人物踩死虱子一样,多么优秀。
然而,《罪与罚》余下的三分之二,描述了拉斯克热尼科夫是如何接受道德的审判的。
那是比法律更令人煎熬的心灵炼狱。他反反复复的拷问内心,我是对的吗?我可以夺走芸芸众生存在的权利吗?
最终,他选择了自首,被流放到了西伯利亚,然而此时,他却获得了精神上的救赎。
拉斯克热尼科夫在心间萦绕不去的痛苦曾让我泪流满面。这正是鲁迅所说的“藏在那罪恶之下的真正洁白“
这是人性的美好。
如同耀眼的明星,睹之有触。
奔弟流母,本该享受胜利果实的郑庄公却在此时后悔了。
我们有理由相信他是真的后悔了,心机深沉,却不能缺失母亲。
他挖了隧道,深可见水。此为黄泉。
于是他在此重逢了他的母亲。
说到底,他也只是一个争宠的孩子罢了,
他是君子呢?还是小人呢?
他政绩煌煌仿若圣人,他心计沉沉仿若小人。
大概这世间的人,本就难以评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0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