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守护白洋淀的“黑科技”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4-24 06:57: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河北日报

守护白洋淀的“黑科技”

4月23日,航拍雄安新区白洋淀旅游码头。在科技的助力下,白洋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水质大幅度提升。河北日报记者 耿辉摄

守护白洋淀的“黑科技”

4月17日,“雄安1号”监测船从白洋淀旅游码头出发,向北行1000米,工作人员将无人监测船放入水中,执行水下暗管监测任务。河北日报记者 解丽达摄

河北日报记者 解丽达

4月17日16时,走进雄安新区生态环境数据中心,智慧监管平台大屏幕上显示着生态环境监测的实时数据,点开“安新县丰收桥固定站点”链接,屏幕立刻显示出水质监测参数:“氨氮0.021mg/L、高锰酸盐指数5.150mg/L、总磷0.051mg/L……”此时,戴上VR眼镜,人就仿佛置身于这个站点里,可以身临其境地观察这片水域。

“在白洋淀及入淀口,建有12个5G技术水环境质量监测点,通过5G+VR等技术手段,实时获取站点情况,提升应急指挥调度效率等。”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吴海梅介绍,目前他们正在测试AI技术分析白洋淀水质的应用,不但能反映白洋淀实时的水质现状,还能用历史数据和现在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监测数据如何而来?我们来到雄安新区丰收桥自动监测站,站房一角的进水管道伸进孝义河中,这是白洋淀入淀河流之一。“管道通过河道中央的潜水泵取水样,进行水质、水文、雨水、大气、气象等47项指标参数的自动监测。”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化验室主任张冬生介绍。

“除了传统的数据监测,我们还能通过‘水质指纹’比对,快速精准识别污染源,突破了水污染防治和监管领域溯源难、溯源慢的技术瓶颈,精准锁定污染源头。”张冬生指着一台“在线式水污染预警溯源仪”告诉记者,针对白洋淀流域水污染防治过程中流域范围广、预警慢、溯源难等问题,他们引入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水质指纹预警溯源技术。仪器屏幕上,指纹一样的荧光图谱标示着不同的污染源。

“就像刑侦中利用指纹查找犯罪嫌疑人一样,不同污染源造成的水质图谱也是不一样的。”苏州国溯科技雄安驻场运维负责人陈景华介绍,他们根据白洋淀流域重点涉水行业,建立污染源水质指纹数据库,在线污染预警和溯源的周期仅为21分钟,能及时发现并控制污染发展态势,大幅提升雄安新区白洋淀入淀河流环境监测与预警能力,从而保障水质安全。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被誉为“华北之肾”。雄安新区设立后,白洋淀的修复和保护力度空前加强。目前,白洋淀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水标准,野生鸟类达279种。守护这片碧水,雄安新区应用了不少“黑科技”,AI、5G+VR、无人机、无人船、指纹溯源……“天空地淀一体化”的监测系统为生态保护插上“智慧”的翅膀。

4月17日下午,“雄安1号”监测船从白洋淀旅游码头出发,向北行1000米,工作人员将一艘喷有“雄安生态环境局监测船”字样的黄色无人船放入水中,执行水下暗管监测任务。

“白洋淀淀泊星罗棋布,沟壕纵横交错,许多狭窄的河道处,大型船只无法通行,有了无人船就能轻松应对。这艘船底部有一个声呐检测仪,可通过声呐测扫发现偷排污水的暗管。”张冬生站在“雄安1号”监测船的甲板上,用遥控器控制无人船的行驶方向。这艘全自动多功能无人船可实现12项指标的监测,包括pH值、溶解氧、氨氮、总磷等,水质监测的结果数值可以实时上传到监控指挥中心。

监测有“慧眼”,采样也是十足的“科技范儿”。4月18日,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化验室里,检测人员拎起智能采样箱,正要去执行一项“坑塘水质监测”任务。“这个终端里有一张手机卡大小的‘物联网卡’,能够对设备进行定位,如果偏离了设定好的采样位置,这个上锁的采样箱就无法打开。”张冬生介绍,采样结束后样品还会自动生成二维码,保证样品的唯一性和可追溯性。

一旁的AI检测室里,一瓶瓶采回来的水样在机械臂的操作下,在流水线上快速流转。“这是一套全自动AI水检系统,全自动上下水样、全自动样品传送、全自动进样,精密度高,自动留痕,自动判断数据,监测覆盖常规理化、重金属、有机物等10项水质指标,100多个样品一天就能检测完成,大大节省了人力。”张冬生说。

在科技的助力下,白洋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水质大幅度提升并稳定保持在Ⅲ类,“华北明珠”重放光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4 09: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芦苇丛生,荷花满淀,成群的野鸭水上嬉戏……提起白洋淀,人们脑海中往往会浮出这些画面,但在河北雄安新区设立之初,白洋淀的水质却远不如当下。为了更好地保护白洋淀,诸多“黑科技”一齐上
2023-07-27 07:50:00
不久前,雄安新区白洋淀畔,国内首个以“荷花淀派”为主题的文学馆正式开馆。这座坐落于白洋淀荷花大观园的文学馆,不仅是雄安新区文化建设的标志性成果,更成为一座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桥梁。它
2025-05-07 09:22:00
雄安新区:白洋淀杨柳吐翠春意浓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4月1日,河北雄安新区,白洋淀碧波万顷,旅游码头的杨柳吐翠,春意浓浓。(图文/翟羽佳 韩冰)航拍雄安新区白洋淀旅游码头。(无人机照片)翟羽佳 摄游人在雄安新区
2024-04-01 21:41:00
古淀重生映新城
来源:极目新闻秋末的白洋淀,落日斜照,百里苇海与晚霞交相辉映,银灰色的芦花摇落风中,群鸟于暮色间翩跹归巢,勾勒出一幅写意画卷。素有“华北明珠”之誉的白洋淀位于河北雄安新区,其中8
2023-11-06 20:28:00
...日报河北日报讯(记者刘冰洋)4月29日,雄安新区安新县白洋淀鸟类科普馆举行开馆仪式,正式对公众开放。展馆内部设五大主题区域,通过大型白洋淀场景还原、多媒体数字演绎等形式,采用
2024-05-05 06:57:00
雄安建设者拍雄安|白洋淀上风光好
4月22日,白洋淀旅游景区,生态木船船工周青摇船试航。49岁的周青是安新县安新镇大张庄村人。“我从小就生活在淀边,摇了20多年船,2019年景区有了生态木船船队,我和村里的老船工
2024-05-08 09:39:00
...美丽河北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提出,到2027年,白洋淀水质保持Ⅲ类并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
2023-02-15 10:45:00
...习记者杨景茹)严厉打击妨害新区生态环境违法犯罪,守护白洋淀碧水清波,雄安新区检察机关在司法办案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7月25日,在“燕赵山海·公益检察”护航美丽河
2023-07-25 21:05:00
探访白洋淀:候鸟与村民“共享家园”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2017年以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持续向白洋淀及上游河流进行生态补水。白洋淀里的“新访客”目前,白洋淀水位稳定保持在7米左右,淀区面积从201
2024-12-12 20:29: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东昌府区嘉明实验小学开启新学期安全教育新篇章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国晓宁 通讯员 李龙2025 年秋季新学期伊始,聊城市东昌府区嘉明实验小学以一场别开生面的“开学安全第一课”活动
2025-09-13 17:31:00
筑牢精神基石——东昌府区张炉集中学开讲“开学第一课”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国晓宁 通讯员 高红利为增强国防意识,提高国防观念,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精神,9月2日,东昌府区张炉集中学以“厚植家国情怀 传承红色基因”为引领
2025-09-13 17:31:00
宣贯、实施、监督“三管齐下”,聊城全力推动体育新规见行见效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陶春燕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聊城市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现有体育场地1.93万个
2025-09-13 17:31:00
广平镇中心小学开展九月黑板报更新活动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军 通讯员 刘丽薇为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迎接新学期的到来,近日,广平镇中心小学组织各班级开展了以“喜迎新学期
2025-09-13 17:31:00
大众网记者 秦立铭 临沂报道9月12日,山东省暨临沂市纪念第26个世界急救日主题宣传活动在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举行。活动开展了应急救护知识培训普及
2025-09-13 17:32:00
为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近日,中国农业银行临沂罗庄支行积极组织并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
2025-09-13 17:32:00
案例警示+情景互动!临清交警进社区为交通安全“加码”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怀磊 通讯员 刘坤“骑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能在机动车道上行驶上吗?”“骑乘电动自行车、摩托车如何佩戴头盔更安全
2025-09-13 17:32:00
聊城市首部综合性体育法规获批,将于10月1日起施行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陶春燕近年来,聊城市体育事业发展成效显著,体育产业发展迅速,市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但仍存在体育设施管理不到位
2025-09-13 17:33:00
童心绘梦·创意飞扬——广平镇焦集小学开展班徽设计大赛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军 通讯员 张佳莹9月5日,广平镇焦集小学四年级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班徽设计大赛”主题活动。同学们以画笔为媒
2025-09-13 17:33:00
广平镇麻庄小学开展“拒绝校园欺凌 共筑和谐校园”主题活动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军 通讯员 常双双 何文晓为切实加强校园安全教育,有效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广平镇麻庄小学积极开展了“拒绝校园欺凌 共筑和谐校园”主题活动
2025-09-13 17:33:00
佳节送关怀 共话教育路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军 通讯员 蒲俊杰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为向辛勤耕耘在教育一线的教师们致以节日问候与崇高敬意
2025-09-13 17:33:00
大众网记者 李梅 临沂报道
2025-09-13 17:34:00
从主动破题到行业标杆:中国人寿以“四抓落实” 锻造适老服务硬实力
“姑娘,这字太小了,我这老花眼实在看不清啊!” 2020年的夏天,南京汉中路客服中心里,62岁的张大爷举着手机,眯着眼睛
2025-09-13 17:36:00
精准对接防风险 多元解纷护发展 —— 临沂高新区法院“诉调对接直通车” 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大众网记者 黄孟娜 陈莹 通讯员 杜宁宁 临沂报道“连市场都不用出,两起案子就都解决了!虽然输了官司,但弄懂了怎么规范经营
2025-09-13 17:38:00
文化中国行丨魅力长江,美美与共
9月12日晚,长江之水缓缓流淌,武汉江滩晚风轻拂。民歌的清音、编钟的轻鸣、舞蹈的轻柔划破长江静流的暮色,拉开了2025 长江文化艺术季的盛大帷幕
2025-09-13 17: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