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山海经》中的夏后启写作夏后开,众所周知,夏后启就是夏,大禹的儿子,我国第一个朝代的君王。而《山海经》所写的夏后开是为了避讳而改的名字。这是避君王名讳的开端,再后来发展得越来越严重。
汉高祖刘邦登基后将《论语》中“何必去父母之邦”改为了“何必去父母之国”;到了宋代,孔子已经神化成为了圣人,那么“孔丘”的名讳就不能随便叫了,读到“丘”字必须改成“某”;到了清代,天底下姓“丘”的,全部都改成“邱”,读作“期”。
这倒还好说,跟皇帝撞名字了,确实得改一下,不然可是要杀头的。但是有时候一个读音会有好几个字,难道都得改吗?到了明朝的时候,就出现了这么一个问题,明朝皇帝是“朱”姓!
猪在圈里面欲哭无泪:我认认真真长肉,完了被人们杀掉吃肉。招谁惹谁了?
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以为乞丐皇帝登上大殿坐上了龙椅,他就是明太祖,从此万里江山落到了朱家手上。朱元璋即位后继续征战四方,在国内鼓励农耕,他出身穷苦,深知百姓所遭遇的苦难,决心带着百姓致富。
于是他总是取消赋税,还对农民进行多次奖励,慢慢地农民逐渐富裕了起来,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史称“洪武之治”。但是突然有一天,大臣们提出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皇上姓朱,现在民间整天喊着养猪、吃猪肉,听到耳朵里确实有点尴尬啊。不过朱元璋倒是气度大,他说这无所谓,千百年来一直叫猪,我不当皇帝啥事没有,我当皇帝了就不能叫猪了吗?
这件事本来问题不大,但后来朱元璋老是听到人说杀猪杀猪的,心里面确实不是个滋味儿。回去之后就下令,从今往后杀猪不能再叫杀猪了,要叫“杀红”,百官听了之后纷纷照做,人民接到指示也只能照做。
后来,明代继任的皇帝觉得“杀红”不好听,又改成了“杀肥”,还把猪的名字改成了“肥肥”,百官和人民继续照做。
接下来的皇帝越来越不让人省心,又把“杀肥”改成了“杀万里哼”。接着又有皇帝把猪的名字改成了“豕”,与“屎”同音,因为猪的饮食习惯而得名。再过一段时间,又变成了“豚”、“彘”......
这些名字有的是皇帝重新起的,也有的是前朝用过的名称,总之天底下的猪可麻烦死了,一会儿换一个名字。百姓更烦,叫了几十年的名字,刚刚习惯一个又要换一个新名字,一不小心说错就要被拉去砍头,这不比猪的命运还惨吗?
到了明朝第十位皇帝朱厚照这里,事情变得更加严重。有一次他外出游玩,看到有人家在杀猪,想到自己姓朱就非常不爽,回去之后直接颁布了《禁猪令》。任何人不能养猪,不能吃猪肉。
《武宗实录》记载到:“正德十四年十二月乙子卯,上至仪真。时上巡幸所至,禁民间蓄猪,远近屠杀殆尽;田家有产者,悉投诸水。是岁,仪真丁祀,有司以羊代之。”
这可引起了轩然大波,百姓叫苦不迭,这也太没有天理了吧?在当时,猪肉是百姓最大的食物来源,这一禁可如何是好?而且皇家祭祀的时候要用“三牲”,也就是牛、羊、猪,那以后怎么办?先皇圣人们也都不用吃猪肉了吗?
正德十五年(1520年),内阁大学士杨廷和上书《请免禁杀猪疏》,“臣等切思,民间豢养牲豕,上而郊庙朝廷祭祀、宴享膳羞之供,下而百官百姓日用饮食之资给。皆在于此,不可一日缺者。”请求皇帝取消杀猪令,不然必将引发骚乱。
于是乎明武宗朱厚照只能悄悄取消杀猪令,并命令以后猪的名字叫“豕”,在皇帝经过的地方不能杀猪。这场因为猪闹出的笑话持续了三个多月,却充当了后人五百年的笑料。
古代的“避讳”现象是持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思想下的产物,已经深入人心,到了近代以后经过新潮思想的冲刷才慢慢有所改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9 21: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