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鲁网5月9日讯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近年来,郯城县马头镇以党建为引领,立足新时代文明实践,以创建文明村镇为抓手,牢固树立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的理念,坚持乡村振兴与移风易俗破立并举,一体推进,狠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互相攀比、铺张浪费、天价彩礼、恶俗婚闹等不良风气,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厚养薄葬等文明新风,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丰润的道德滋养。
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增强移风易俗工作“约束力”。马头镇高度重视乡风文明建设,成立乡风文明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将宣传、纪检、组织、民政、文旅以及群团等十多个部门纳入小组成员部门,统筹资源、上下联动,合力推进。通过以制度立规矩,以规矩带民风,全面树立推动移风易俗培树文明乡风的鲜明导向。紧紧围绕环境卫生、移风易俗、制定婚丧嫁娶标准、控制高额彩礼、家风建设,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 党员干部主动带头作表率,签订家风建设承诺书,强化对家人和亲属的日常教育,党员干部组织或参加的红白喜事已纳入镇纪委的重点监察范围。同时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对村级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大操大办、炫富攀比等反面典型加大问责力度和曝光力度,形成警示效应。
村级成立红白理事会,党支部书记兼任红白理事会会长,制定相关章程,确定红白事办理流程和标准,免费为群众提供农村红白事相关用品。此外,吸纳德高望重、热心公益事业的老党员、老干部、乡贤人士和村“两委”干部为村级红白理事会成员,做到有章理事、有人管事。目前,全镇10个村(社区)实现了“一约四会”全覆盖,开展各类道德评议30次。发挥党组织书记“头雁引领”、妇联主席“义务红娘”、法律明白人“现身说法”作用,巩固深化“馨网格”调解室“有事多商量”等亲民调解法,倡导简约不失仪式感的颁证仪式和婚礼传统,以接地气、贴民心的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源头管控+典型培树,增强移风易俗工作“感召力”。持续深化孝德基因传承行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深入开展“孝文化进村居”活动,挖掘孝文化精髓,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孝文化,广泛开展“村村都有好人”“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家庭”“孝老爱亲”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通过“孝德讲堂”“敬比赛夸”“一讲、一评、一晒、一看、一助”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评活动,大力培树尊老爱幼、团结向上、爱国爱家的社会主义现代文明新风尚,在全镇营造“人人争上榜、家家争先进”的良好氛围。今年以来,马头镇开展各类典型评选26次,参与人数1800余人。
深入挖掘家风家训,组织开展“诵读经典家训 弘扬传统美德”“弘扬好家风 传承好家教”“廉政文化作品和家规家训有奖征集”等活动,通过展示家风家训书法作品和各类好人、道德模范、文明家庭全家福,让参与群众共同体会家的幸福与温暖,感受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的强大生命力,营造了“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良好家风家训文化氛围。通过弘扬好的家风、家训,引导广大群众要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承良好家风家训,以好家风带动乡风文明。
宣传引导+文化赋能,增强移风易俗工作“向心力”。 走进马头镇,一抹“志愿红”映入眼帘,随处可见身穿红色马甲的志愿者们手拿宣传单,一边向过往的群众发放文明新风倡议书,一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导群众抵制封建迷信、婚丧陋习、铺张浪费等不良习气,大力培育文明新风。“群众在哪里,我们的宣传阵地就在哪里,每月我们除了定期组织志愿服务队进村入户开展宣传活动外,还协助各村对标制定出村民认可的村规民约,打造推动移风易俗的‘桥头堡’。”马头镇青年志愿者小宋说,移风易俗工作要久久为功,只有经常和群众拉家常、讲政策、说变化,才能潜移默化地帮助群众根除旧思想、改变旧观念。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近年来,马头镇紧紧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不断探索文明实践新路径,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最大效力,整合各方资源,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夯实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阵地,不断扩大文明实践“生活圈”,着力绘就乡村振兴“好风景”,以乡风文明之魂筑乡村振兴之路。将全镇10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成推动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的重要阵地,切实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组织“五老”人员,返乡大学生、网格员等移风易俗志愿者,每月定期开展理论宣讲、科普宣传、文艺体育、全民阅读等活动。组建秧歌队、舞蹈队、“郯马五大调”乐团、舞龙舞狮队伍,举办“四季乡村春晚”、秧歌展演、舞龙舞狮展演等农民群体喜闻乐见的文化惠民活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潜移默化地将文明乡风渗透到群众中去,让乡风文明牢牢占领思想文化阵地。
基层治理+样板示范,增强移风易俗工作“执行力”。“硬条件”和“软环境”建设两手抓,把推动移风易俗与建设美丽乡村、培树先进典型、弘扬传统美德等相结合,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同时以移风易俗为切入点,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通过以点串线、以线带面,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向全域化和长效化转型,全面提高农村环境质量和水平。探索推行“巷长制”, 经过自我推荐,村“两委”提名,最后由村民表决通过。一巷一长,真正把群众基础好、威信高、能干事、肯干事的“巷长”选拔出来,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切实扮靓乡村颜值,不断增强老百姓幸福感和获得感。(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时瑞雪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9 1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