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代发生蝗灾时,为啥百姓不吃蝗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02 20:08: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前言:

在古代,对于普通人来说能够吃上一顿饱饭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百姓们不仅需要向朝廷缴纳繁重的赋税,而且往往一年下来都没什么好的收成。

除了沉重的赋税,百姓们还需要和各种恶劣的自然灾害所斗争,而最让人头疼的一种灾害就是蝗灾!

古代发生蝗灾时,为啥百姓不吃蝗

我们都知道蝗虫是一种非常恐怖的害虫,泛滥的蝗虫不仅会损坏农作物而且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甚至威胁到大家的生命!

我们国家历史悠久,所以也有诸多关于蝗灾的记录,从遗留下来的资料来看,周朝的时候就出现过严重的蝗灾,并且一直没有找到解决方法。对此很多人都表示不解,大不了将这些蝗虫当成下酒菜不就行了嘛!很多飞禽走兽最后不都成为了盘中餐吗?其实没这么简单……

古代发生蝗灾时,为啥百姓不吃蝗

首先,古人大都比较迷信,对于蝗虫却是非常敬畏的。他们认为是自己犯下了什么过错从而惹怒了天神。所以天神就派蝗虫来到人间惩罚世人,所以惊慌失措的百姓们不但不会攻击蝗虫,反而会准备贡品对其进行祭拜。

古代发生蝗灾时,为啥百姓不吃蝗

其次,古人们对于蝗虫认识并不深,关于蝗虫能不能食用一直都是充满争议。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唐朝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在御花园中游玩,他看到肆虐的蝗虫心烦不已,便随手抓住了一只放进了嘴中。这样的做法让一旁的大臣们都是紧张不已,他们纷纷劝诫李世民说食用蝗虫可能会损伤身体。

古代发生蝗灾时,为啥百姓不吃蝗

李世民气呼呼地表示,如果能够消除蝗灾,让百姓们免于此害那么他即使因此生病也在所不惜。虽然李世民的确是体恤民情,也体现出一位明君的胸怀,但他这样的做法着实把在场的臣工们吓得不轻,仿佛吃了蝗虫真的会怎样。

古代发生蝗灾时,为啥百姓不吃蝗

最后一点,即使人们有吃蝗虫的意愿往往也很难落实。毕竟蝗虫的移动速度非常快,几乎是在一瞬间就飞到了其他地方,人们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捕捉到足够的蝗虫。

更何况能够狠下心来选择食用蝗虫的人实在是太少了,所以直到近代人们才开始慢慢接受将蝗虫作为食物。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专家才会得出古人或许对蝗虫也有所想法,但实在是无力落实的结论。

古代发生蝗灾时,为啥百姓不吃蝗

结语:

在农耕时代人们生活条件普遍偏低,因为大家的主要口粮都是小麦,稻米等粮食,而自然灾害,天气等等客观条件都会影响一年的收成,为此大家都习惯在平日里积攒下一定的粮食。

对于百姓们来说,他们最渴望得到的就是耕地资源,毕竟有充足的资源才不会饿肚子,才能够应对各种各样的飞来横祸。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2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古代为何时不时就会出现蝗灾呢
...5000年的发展史,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水灾、旱灾和蝗灾这三大灾难,始终伴随着中华民族成长史!蝗灾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尤为深远,今天我们来谈一谈“蝗灾”在古代究竟有多恐怖,而
2023-05-06 14:46:00
...离失所,必然会引发天下动乱。而在所有的这些灾荒中,蝗灾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又是非常大的。而且,蝗灾一般都是伴随干旱发生的,可以说是灾上加灾,给老百姓带来极为严重的危害。古代为了控
2023-08-15 06:54:00
李世民缔造贞观盛世,被各族尊称天可汗
...统治才能,缔造了贞观盛世。这位传世之帝,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他的辉煌成就令后人敬仰,被各族尊称为“天可汗”,成为千古一帝的典范。在这个引人注目的标题下,我们将深入探索唐太宗李世
2024-02-04 19:12:00
联合国预警全球蝗灾,中国如何应对?
...上,甚至C罗的脸上和脑门上都爬满蝗虫。而这只是肆虐蝗灾的一个缩影。联合国粮农组织就向全球发出预警,要求高度戒备当前正在肆虐的“蝗灾”,防止被入侵国家出现粮食危机。今年2月,西
2023-03-14 11:32:00
李世民身为皇帝为什么会去吃蝗虫呢
...委托,带着三个徒弟去西天取经的故事。但你知道为什么李世民要唐僧帮忙取西经吗?这事儿还得从李世民做皇帝之前说起。唐高祖李渊,一共有四个儿子,李氏四兄弟。老大李建成一表人才,老二
2023-05-08 16:06:00
湖南桃江蝗灾严重,干旱引发近10年最严重的蝗虫侵袭
...担忧和恐慌。据了解,这是近10年来该地区最严重的一次蝗灾,而这次蝗灾的原因可以追溯到去年的长期干旱。据居民的反映,多个乡镇出现了大量的蝗虫。这些蝗虫密集地覆盖了农田、树木和居
2023-07-15 15:32:00
成群蝗虫吃得噼啪作响!这里再现蝗灾:一天能吞食30吨农作物!
墨西哥东南部日前发生蝗灾,当地农业部门已经进入戒备状态,正在想办法控制蝗虫的规模和破坏力。此次蝗灾主要发生在墨西哥东南部的尤卡坦州,这也是当地三年来首次发生蝗灾。当地媒体8日公布
2023-12-11 17:00:00
中国古代发生多次蝗灾,古人有哪些治理蝗灾的办法?
当非洲蝗虫以3600亿只的恐怖规模袭来时,我国古人总结的除蝗虫五招,又将重出江湖。只是不知蝗虫界的高手,知道这个消息后,是龟缩不敢来,还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以身涉险?绝招一、吃蝗虫
2023-05-04 10:44:00
宋真宗迷信神仙法术与治理蝗灾失败
...个强大的王朝蒙上了一层轻纱。在公元1016年,宋朝爆发蝗灾,宋真宗接到了全国各地的奏折。据当时的奏折讲述,此次蝗灾不仅来势汹汹,而且危害极大,请求朝廷马上下令处理。但是,当时
2023-12-10 06:1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
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
南京市档案馆物证还原英烈隐秘岁月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吴石烈士户籍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文双 摄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苍淑珺通讯员王伟朱亚东)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凭借对吴石将军潜伏历程的真实还原
2025-11-07 07:5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
最近,网上掀起关于对康熙亲生父亲是谁的讨论。更有网友推测,康熙父亲并非顺治而是洪承畴。对此,中央民族大学严实教授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
2025-11-07 00:46:00
【大风影像】终南正脉——至相寺
深秋的秦岭山脉,终南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怀揣着对千年古刹的向往,驱车向南,沿着子午大道一路疾驰,目标直指天子峪深处的华严宗祖庭——至相寺
2025-11-05 17:31:00
《羋月传》作者蒋胜男:不要想象一个“自己的古代”
大皖新闻讯 著名网络小说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羋月传》作者蒋胜男现身安徽霍山迎驾笔会。作为人气作家,蒋胜男结合《羋月传》的创作直言
2025-11-05 23:14:00
沈举人巷:微更新,焕新颜
近日,鼓楼区华侨路街道沈举人巷完成“微更新”。这条200米长的老街聚焦景观提升、文化重塑与便民设施优化,更新过程中融入科举文化、名人记忆等元素,在留存历史底蕴的同时焕发时代活力。
2025-11-05 08:18:00
地戏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其产生与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顺屯军有关。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
2025-11-05 03: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