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代发生蝗灾时,为啥百姓不吃蝗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02 20:08: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前言:

在古代,对于普通人来说能够吃上一顿饱饭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百姓们不仅需要向朝廷缴纳繁重的赋税,而且往往一年下来都没什么好的收成。

除了沉重的赋税,百姓们还需要和各种恶劣的自然灾害所斗争,而最让人头疼的一种灾害就是蝗灾!

古代发生蝗灾时,为啥百姓不吃蝗

我们都知道蝗虫是一种非常恐怖的害虫,泛滥的蝗虫不仅会损坏农作物而且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甚至威胁到大家的生命!

我们国家历史悠久,所以也有诸多关于蝗灾的记录,从遗留下来的资料来看,周朝的时候就出现过严重的蝗灾,并且一直没有找到解决方法。对此很多人都表示不解,大不了将这些蝗虫当成下酒菜不就行了嘛!很多飞禽走兽最后不都成为了盘中餐吗?其实没这么简单……

古代发生蝗灾时,为啥百姓不吃蝗

首先,古人大都比较迷信,对于蝗虫却是非常敬畏的。他们认为是自己犯下了什么过错从而惹怒了天神。所以天神就派蝗虫来到人间惩罚世人,所以惊慌失措的百姓们不但不会攻击蝗虫,反而会准备贡品对其进行祭拜。

古代发生蝗灾时,为啥百姓不吃蝗

其次,古人们对于蝗虫认识并不深,关于蝗虫能不能食用一直都是充满争议。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唐朝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在御花园中游玩,他看到肆虐的蝗虫心烦不已,便随手抓住了一只放进了嘴中。这样的做法让一旁的大臣们都是紧张不已,他们纷纷劝诫李世民说食用蝗虫可能会损伤身体。

古代发生蝗灾时,为啥百姓不吃蝗

李世民气呼呼地表示,如果能够消除蝗灾,让百姓们免于此害那么他即使因此生病也在所不惜。虽然李世民的确是体恤民情,也体现出一位明君的胸怀,但他这样的做法着实把在场的臣工们吓得不轻,仿佛吃了蝗虫真的会怎样。

古代发生蝗灾时,为啥百姓不吃蝗

最后一点,即使人们有吃蝗虫的意愿往往也很难落实。毕竟蝗虫的移动速度非常快,几乎是在一瞬间就飞到了其他地方,人们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捕捉到足够的蝗虫。

更何况能够狠下心来选择食用蝗虫的人实在是太少了,所以直到近代人们才开始慢慢接受将蝗虫作为食物。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专家才会得出古人或许对蝗虫也有所想法,但实在是无力落实的结论。

古代发生蝗灾时,为啥百姓不吃蝗

结语:

在农耕时代人们生活条件普遍偏低,因为大家的主要口粮都是小麦,稻米等粮食,而自然灾害,天气等等客观条件都会影响一年的收成,为此大家都习惯在平日里积攒下一定的粮食。

对于百姓们来说,他们最渴望得到的就是耕地资源,毕竟有充足的资源才不会饿肚子,才能够应对各种各样的飞来横祸。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2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古代为何时不时就会出现蝗灾呢
...5000年的发展史,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水灾、旱灾和蝗灾这三大灾难,始终伴随着中华民族成长史!蝗灾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尤为深远,今天我们来谈一谈“蝗灾”在古代究竟有多恐怖,而
2023-05-06 14:46:00
...离失所,必然会引发天下动乱。而在所有的这些灾荒中,蝗灾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又是非常大的。而且,蝗灾一般都是伴随干旱发生的,可以说是灾上加灾,给老百姓带来极为严重的危害。古代为了控
2023-08-15 06:54:00
李世民缔造贞观盛世,被各族尊称天可汗
...统治才能,缔造了贞观盛世。这位传世之帝,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他的辉煌成就令后人敬仰,被各族尊称为“天可汗”,成为千古一帝的典范。在这个引人注目的标题下,我们将深入探索唐太宗李世
2024-02-04 19:12:00
联合国预警全球蝗灾,中国如何应对?
...上,甚至C罗的脸上和脑门上都爬满蝗虫。而这只是肆虐蝗灾的一个缩影。联合国粮农组织就向全球发出预警,要求高度戒备当前正在肆虐的“蝗灾”,防止被入侵国家出现粮食危机。今年2月,西
2023-03-14 11:32:00
李世民身为皇帝为什么会去吃蝗虫呢
...委托,带着三个徒弟去西天取经的故事。但你知道为什么李世民要唐僧帮忙取西经吗?这事儿还得从李世民做皇帝之前说起。唐高祖李渊,一共有四个儿子,李氏四兄弟。老大李建成一表人才,老二
2023-05-08 16:06:00
湖南桃江蝗灾严重,干旱引发近10年最严重的蝗虫侵袭
...担忧和恐慌。据了解,这是近10年来该地区最严重的一次蝗灾,而这次蝗灾的原因可以追溯到去年的长期干旱。据居民的反映,多个乡镇出现了大量的蝗虫。这些蝗虫密集地覆盖了农田、树木和居
2023-07-15 15:32:00
成群蝗虫吃得噼啪作响!这里再现蝗灾:一天能吞食30吨农作物!
墨西哥东南部日前发生蝗灾,当地农业部门已经进入戒备状态,正在想办法控制蝗虫的规模和破坏力。此次蝗灾主要发生在墨西哥东南部的尤卡坦州,这也是当地三年来首次发生蝗灾。当地媒体8日公布
2023-12-11 17:00:00
中国古代发生多次蝗灾,古人有哪些治理蝗灾的办法?
当非洲蝗虫以3600亿只的恐怖规模袭来时,我国古人总结的除蝗虫五招,又将重出江湖。只是不知蝗虫界的高手,知道这个消息后,是龟缩不敢来,还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以身涉险?绝招一、吃蝗虫
2023-05-04 10:44:00
宋真宗迷信神仙法术与治理蝗灾失败
...个强大的王朝蒙上了一层轻纱。在公元1016年,宋朝爆发蝗灾,宋真宗接到了全国各地的奏折。据当时的奏折讲述,此次蝗灾不仅来势汹汹,而且危害极大,请求朝廷马上下令处理。但是,当时
2023-12-10 06:1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这一展览是老教授们艺术才华与精神风貌的集中展示,更是他们以艺陶情、笔耕不辍的银龄风采的生动写照。9月16日,“银龄的风采——河北师范大学老教授书画展”在河北博物院揭幕
2025-09-17 09:44:00
《德润武陵待君来》:音乐与人文的绝美相逢
一曲凝萃常德6500年文明风骨,是音乐与人文的绝美相逢。城头山遗址的稻浪,翻涌着中国最早稻作文明的脉动;善卷“以德化民”的遗风在德山千年萦绕
2025-09-17 09:49:00
“游目骋怀——张宝珠山水画精品展”即将开展
前言人生在世,总要有一番梦想,纵然如梦幻泡影,言行也当用心。因为,只有以幻修真,无中生有,我们才可以成就梦中之想,并使之完善
2025-09-17 11:3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俗话说,春困秋乏。立秋后,很多人总感觉没精神,能坐着绝对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然而“躺平”对环境要求太高
2025-09-17 14:51:00
平原君赵胜,战国时期赵惠文王之弟,曾两度任赵相,战国四公子之一。他礼贤下士,门客三千,于国家危难时散家财守邯郸,智谋救国显担当
2025-09-17 17:24:00
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7日讯近日,记者跟随着“跟着楹联游济宁”活动走进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据了解,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又称河道总督署展示馆
2025-09-17 17:51:00
9月17日,在邢台博物馆看到的这款商代“耳为父癸”铜爵,是3000年前的专属滤酒器。古人饮用自酿粮食酒时,酒液中常含杂质,在斟酒时进行过滤,入口酒液瞬间更丝滑。(摄制:常曌宇、张
2025-09-17 22:41:00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聘任英烈后人为顾问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吉林故事
9月17日,吉林省近现代史展顾问聘任仪式正式举行。此次仪式的举办,是深入落实吉林省委部署要求的具体举措,旨在进一步增强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的专业性与权威性
2025-09-17 22:42:00
邢台博物馆,一件2000年前的三轮盘附觞铜温炉,惊艳众人!(摄制:常曌宇、张文进、赵家琪)
2025-09-17 22:48:00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打卡南京其实是阅读《世说新语》的一种读法,反过来也可以说,阅读《世说新语》是打卡南京的一种打法……”9月14日
2025-09-16 15:57:00
孟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孟府了解到,孟府作为孟子嫡系后裔的宅邸,其春联习俗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年俗文化
2025-09-16 16:08:00
孔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孔府了解到,孔府作为孔子嫡长孙的府邸,其楹联不仅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9-16 16:11:00
五马祠街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五马祠街了解到,五马祠街因明代孔尚经的家祠“五马祠”而得名
2025-09-16 16:17:00